細菌可能是孩子營養不良的主因
美國和孟加拉國的科學家們發現,兒童小腸細菌的過度增長可能會對其內臟造成損害,進而導致兒童發育不良。
研究人員表示,在全球范圍內,1.65億名兒童表現出發育不良或發育遲緩癥狀,而在孟加拉國5歲以下兒童群體中,36%的兒童發育不良。這將嚴重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發育不良的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腸道損傷,即“環境腸病”,導致腸道炎癥并影響膳食營養素的吸收。目前,由于小腸中細菌數量過多,以至于我們尚不清楚環境腸病的起源,但研究人員推測,小腸細菌的過度增長,或稱SIBO,可能是一個重要致病原因。
為探索這個一想法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對103名2歲兒童進行了最總調查,參與者們從出生開始,一直居住在達卡米爾市的一個貧民窟中。盡管在兒童出生后,不接受了疫苗、醫療保健、營養咨詢和保健維護,但發育不良的兒童仍從出生時期的9.5%,增加到了一周歲時的27.6%。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六分之一的2歲兒童表現出SIBO跡象,并在他們的呼出的氣體中發現了氫氣的存在,這是由于小腸細菌進行糖代謝產生的。重要的是,細菌過度生長在發育遲緩的兒童,以及患有腸道炎癥的兒童群體中更常見。
“我們知道孩子們的腸子一旦被損傷,將導致其營養不良,因此我們決定繼續研究,以探究這種腸道損傷可能是由于某些小腸細菌,”Jeff Donowitz 博士表示,他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Donowitz 是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傳染病專家。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