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兒童用品被召回,怎么買才放心
負面的影響。
劉俊海認為,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已經非常完備,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合同法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特別是安全保障權,也規定了商家的安全保障義務,兒童也是消費者,兒童用品的經營者也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企業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為了賺錢,不惜粗制濫造降低成本,這是問題的主要根源,導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保障義務沒有落實。”劉俊海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
吳景明也認為,在兒童用品安全方面,經營者的責任心更為重要,即使國家沒有相關安全標準,兒童產品的設計者和生產者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兒童的特點,仍然能夠設計、生產出更為安全的兒童產品。
劉俊海認為,此外,監管部門存在著監管真空和盲區。監管部門要按照法治政府、勤勉政府的要求,改善執法監管體制,完善監管問責制度。對于失信和違法企業,不問責不監管就是失職瀆職。
“希望家長選購兒童用品時不要占小便宜吃大虧,要明明白白看廣告,一定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樹立安全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性科學消費理念。”劉俊海說,如果兒童用品出現了問題,則要追究生產者、銷售者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包括但不限于懲罰性賠償責任”。
說法:當務之急是制定產品標準
近年來,兒童遭受相關產品侵害的事件多有發生,與此同時,相關制度也在日益完善。
例如,毒奶粉事件催生了2014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牽頭編制《嬰幼兒奶瓶安全要求》企業聯盟標準發布。在此之前,我國奶瓶產品年消費量過億?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