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傾家蕩產 不能慣著孩子愛買東西的性子
喜愛。比如游游就對毛絨玩具完全沒有抵抗力。毛絨玩具對孩子而言通常是有特殊意義的,能帶給他們莫大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真心喜歡一個東西,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得到呢?在童年的記憶中,我們希望給孩子留下的印象是“我喜歡的東西我都能得到”,還是“我喜歡的東西往往都得不到”呢?
3、社交需求
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這種需求更為明顯。比如天天和他的朋友們最近都迷上了收集巧克力蛋里附送的恐龍玩具。他們特別關心誰拿到了非常稀少的雷龍,誰集齊了不同形態的慈母龍,還經常把自己重復的玩具跟別人交換。天天一點也不喜歡吃巧克力,但是每次去超市都會要求媽媽買兩個。
對于天天來說,積攢恐龍玩具讓他和同伴們伙伴們有了共同話題,能夠不斷密切彼此的關系,甚至成為相互認同的一種方式。如果拒絕孩子的類似要求,就等同于切斷了他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渠道。
4、獲得掌控感
童年并非像我們成人習慣性地描述的那樣無憂無慮。相反,孩子們因為力量小,能力弱,認知有限而常常遭受挫折。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越是被控制,越缺少獨立自主的機會,就會本能地想以其它的方式獲得掌控感。越是需求得不到回應,就越迫切地想要確認:我能說了算嗎?買東西就是最常見的獲得掌控感的方式之一。
我一向贊同這個觀點,因此對于游游的需求,始終持“能滿足就盡量滿足”的態度。比如,我基本上不拒絕她每次去超市都想“買個棒棒糖”的要求;只要去商店,通常會提前跟她說好能買幾個“好禮物”(并且能接受她后來的討價還價,比之前的協議再多買一個)。
我給她在路邊小店買過?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