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讓自己不經意的話語傷害了孩子
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 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習,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 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行為,發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 “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預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 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論的是他的鞋子,是裝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還有這樣4句話,對他有幫助,能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信心,和面對未來的勇氣。
1.“你來決定……”
如果你要讓孩子來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說這樣的話——“你來決定吧,……”給他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自己決定了我 的行為,同時對我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瘋鬧,你可以對他們說:“這樣大聲會影響到鄰居的休息,那么你們來決定吧,是安靜一點 兒呢還是到外面去玩兒?”如果他們已經選擇出去玩兒了,但5分鐘后他們還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著說:“你們剛才已經答應了到外面去玩兒了不是嗎?” 這樣做,既可以教會孩子明白選擇就意味著承擔?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