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護理:新生兒枕禿面面觀
多汗是枕禿的主因
迅速查找數據后,有一個新名詞印入眼簾——枕禿。小嬰兒的枕部,也就是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出現一圈頭發稀少或沒有頭發的現象叫枕禿。究其原因是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容易發熱出汗使頭部皮膚發癢,而因為新生兒還不能用手抓,也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所以寶寶通常會通過左右搖晃頭部的動作,“對付”自己后腦出汗而發癢的問題。經常摩擦后,枕部頭發就會被磨掉而發生枕禿。
據我觀察,我家寶寶經常喜歡把腦袋偏向右邊,所以右邊一側的頭發明顯比左邊少,因此如果寶寶經常一側睡覺,也容易發生單側枕禿。
求教醫生后知道,引起枕禿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媽媽孕期營養攝入不夠、也可能是枕頭太硬、甚至是缺鈣或者佝僂病的前兆,不過大部分的枕禿往往是因為生理性的多汗、頭部與枕頭經常摩擦而形成的。
仔細推敲這些原因,似乎不太嚴重,但是“缺鈣”和“佝僂病”這兩個名詞,卻又讓我對著寶寶那一圈少掉的頭發,越看越擔心。
維生素D是補鈣的關鍵
其實“缺鈣”并不算真正的生詞,平常“缺鈣”、“補鈣”的各種說法聽得多了,但仔細研究后卻發現“鈣”的學問可大著呢。
首先,小嬰兒容易缺鈣。嬰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有的寶寶頭一兩個月能長高十幾厘米,因此如果從母乳或配方奶中攝取的鈣質不能滿足骨骼生長的需要就會缺鈣。
其次,鈣吸收不充分。有的媽媽反映,即使每天給寶寶吃一包鈣粉,好像還是缺鈣。其實除了補鈣之外,更需要補充能促進鈣吸收的物質——維生素D。醫生的建議是,?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