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與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家長們須引起充分重視。部分家長因為關愛孩子,長時間聽從孩子的不當的飲食要求,此舉是致使孩子出現偏食狀況的因素之一。其后果便是孩子缺乏幫助生長發育的必需營養,出現兩極現象:營養不良與肥胖,兩種情況均有營養問題。家長要給予孩子正確的飲食教育,讓他知道該吃什么,不可吃什么。而且,家長需要告訴孩子要抑制不健康的飲食想法,慢慢明確、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
何為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是指將良好的飲食原則應用于實際生活,將它變成自身的習慣。良好的飲食基本原則:食物多樣化、個體化、均衡性、適量原則。只要符合上述原則的飲食做法就可稱作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符合則為不良的飲食習慣。
為方便家長和孩子了解和實際應用,我們將良好的飲食習慣總結為“七要七不要”:
1、飲食要多樣化
世上不存在一種食物能夠供給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所以要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不論是何種挑食和偏食的行為都會阻礙我們獲取充分營養。
若孩子不喜歡某些食物,家長可用其他食物替代。但若孩子的挑食行為十分嚴重,例如不食葷或不食素等等,家長則一定要加以引導和督促改正。孩子每日的菜譜須包含五種營養食物,每一種都不可或缺。
2、均衡地吃各類食品
不一樣的食物含有不一樣的營養元素,而人體對于各種營養元素均有量的需求。人體需要攝入適度的量,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若多食愛吃的,少食不喜的,即使看起來食物多樣,但營養的量依然不均,此舉會對人體內的營養平衡狀況產生不良影響。根據比例攝入各類食物,注重食物搭配,例如粗糧搭配、深淺色蔬菜搭配以及魚禽肉類的搭配等等。
3、按時用餐
每日的三餐是我們補充營養的主要來源,同時這也和人體消化功能特點相符。若孩子在兩餐之間多食零食,那么他在正餐期間就會無法攝入正常的食物量。一些孩子時常會在放學后購買小店或路邊攤的零食,此種食物缺乏豐富的營養,很多還有安全問題。家長可于家中常備安全的零食,但不要讓孩子多食。
4、三餐饑飽適度
每日三餐適宜的全部熱能分配:早餐占據百分之三十,午餐占據百分之四十,晚餐占據百分之三十。不食或少食早餐會給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削弱體力,阻礙大腦運作。若午餐飲食隨便,晚餐便易會食用過多。除此之外,在節假日、家庭聚會均要飲食適量。不可飲食過度,更不可進食太快,否則會損害胃腸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嘔吐或消化不良。
5、清淡飲食
孩子每天半數以上的總熱能應來源于糧食,六分之一左右來源于蛋白質,四分之一來源于油脂。需要注意的是,由油脂而來的熱能不宜過多。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糖既會使人體吸收過量的熱能,還會讓其患上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概率大大升高。此外,食物若太過甜膩且不好消化,會因膳食纖維的缺少造成消化功能障礙。此種飲食會誘發消化道疾病,例如胃炎、便秘等。建議讓孩子少吃油炸、甜品、糖飲料等高能量食物。
6、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
切勿僅憑個人口味選擇食物。食物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危害健康。例如,脾胃虛寒的孩子若食用了太多性冷的食物常會誘發腸胃問題或腹瀉;內熱較多的孩子若食用了太多油炸制品常會誘發口腔潰瘍、大便干結。孩子身體出現問題是因為食用了與自身體質相沖的食物。父母們需充分了解食物的屬性,讓孩子食用符合自身體質的食物。與此同時,父母們還應按照季候調整食物。
7、文明用餐
吃飯時,盡量避免看電視、玩耍或大聲交談等。父母們最好讓孩子在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里就餐,督促其養成仔細咀嚼的習慣。此外,在就餐時播放輕柔的音樂,可以幫助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父母們在餐桌上與孩子交流時,可綜合桌上的食物幫助提升孩子的食欲。此外,在餐桌上,父母們也可以介紹一些營養常識。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孩子飲食習慣的教育要重在平時,父母們不宜在餐桌上就飲食習慣斥責孩子。
現如今,很多父母們只注重讓孩子吃的“好”,但不注重其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很多孩子存在吃飯挑食、邊吃邊玩的不良飲食習慣。甚至還出現了父母們需要哄著喂、追著喂的情形。時間一長,孩子的身體可能會出現營養比例失衡,誘發許多營養問題,阻礙孩子健康發育。
幼時無法規矩就餐的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幾乎也無法完全安靜地聽課,在未來工作時也會缺乏集中力。那么,該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下列步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1、及早培養
采用定時、定量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每頓需要補充適量的食物和營養。若是這一頓不好好吃飯,那么等到下一頓才能吃。中間除補充水分之外,不可以吃零食。為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不論孩子怎么哭鬧都不可以遷就他。此外,邊吃邊玩是十分糟糕的習慣,必須扼殺在搖籃里。
2、不遷就不強制
要學會對孩子說“不”,不能在孩子就餐時一味遷就。不然,孩子的消極情緒會加重,變得更為偏食與挑食。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們需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忌用訓斥等粗暴的強制手段。粗暴的手段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害怕的情緒,以至于出現拒絕吃飯的局面。
3、合理督促
定時就餐,在就餐時間全家最好可以一起吃飯,并讓孩子吃完自己碗里的飯。
4、順其自然
孩子偶爾食欲不佳,少吃一餐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他們餓了自然會吃。一些父母對孩子的營養狀況憂心忡忡,害怕其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此類行為十分不妥,會壓制孩子的身體和性格,使孩子對飲食產生抵觸情緒,嚴重的會造成頑固性厭食。
5、鼓勵獨立用餐
當孩子的手動作逐漸發展時,其自我意識也在慢慢覺醒。此時,孩子對周邊環境也愈發感興趣,所以他們經常會想要自己進食。在家長給孩子喂食時,他會伸手去抓搶飯勺,或下手抓飯菜。此時,家長需適時多鼓勵孩子獨立就餐,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衣服和地面被弄臟。
吃太多冷飲危害
1、寶寶往往很喜歡吃冷飲,但需注意冷飲含有大量的糖分。糖類物質在代謝階段會使維生素大量減少,致使唾液、消化液也隨之減少,誘發食欲降低,擾亂正常飲食。
2、過度進食冷飲對孩子新長出的乳牙很有影響,牙齒宜在三十五至三十九攝氏度下進行新陳代謝,突然的冷刺激會誘發牙髓處的血管收縮和痙攣,長時間的冷刺激易讓牙齒出現過敏性牙病、齲齒。
3、過度進食冷飲會使孩子舌頭上的味蕾遭到破壞。味蕾是孩子品嘗食物最重要的器官,若遭到破壞,即使食物再美味也無法識別。
4、嬰幼兒進食太多的冷飲,會對孩子咽喉處產生有害影響,還會致使咽喉、呼吸道處產生疼痛、咳嗽等病癥。極少數過敏體質的孩子,若長期受到冷刺激,其粘膜血管會突然手縮,誘發反射性喉痙攣,致使呼吸出現障礙、嘴唇發紫等嚴重病癥。若未搶救及時,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5、冷刺激也會增高孩子胃腸道神經興奮度,致使胃腸道難受、拉肚子、嘔吐等等。少部分肥胖的孩子若過度進食冷飲,嚴重者會出現腸套迭、急性腸梗阻的等病癥。
適度食用冷飲
當然,孩子可以適量吃一點冷飲。飯前三十分鐘內和清晨最好不要吃。運動之后出汗太多時,孩子需先飲用一些淡鹽水,補充身體缺失的鹽分和水分。此舉也有助于身體散出一些熱量,之后再吃一點冷飲比較適宜。專家表示,一百克的冷飲對于孩子來說太多了,最好分幾次吃。
當孩子生病時,缺乏經驗的家長可能會心浮氣躁,照顧不周全。一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病癥的治療狀況,而忽視其治病階段的營養補充。有的家長雖明白飲食調理的重要性卻不得其法,盲目為孩子進補。
事實上,孩子生病之后,其消化功能和食欲都會下降。此時,家長們切不可太過著急,應據孩子的病情與身體情況做出飲食安排。適當的飲食安排和營養攝入既可促進孩子身體康復,又可促進其體重恢復和防止營養不良。不恰當的安排則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以下為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1、發燒
(1)病癥
就醫學方面而言,孩子發燒屬于一種病癥。很多呼吸道疾病如扁桃腺炎、肺炎等均會誘發高熱。孩子發燒時,其新陳代謝會加速,造成人體里大量鹽分和水分流失。所以,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補充水分而非營養。適時補充水分不僅有助于退燒,還可助于排毒,加速身體恢復。
(2)飲食原則
孩子在發燒之后,其唾液的分泌量和胃腸道蠕動減少,此外食欲降低。此時,家長切不可強逼孩子進食,多食有可能會誘發消化不良。發燒期間,孩子需飲食清淡,少食多餐,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
(3)飲食方案
家長們須據孩子的病癥情況進行飲食安排:
病癥急癥期:孩子食欲不振,發高熱。此時,孩子需進食果汁、米湯等流質類食物。
恢復期或退燒期:可進食面片湯、營養米粉等半流質類的食物。
退燒后:可進食吃些粥、面條等便于消化的食物。
(4)飲食禁忌
一些家長害怕孩子患病期間因食欲不振而缺乏營養,他們強迫孩子進食蛋類、禽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然而,這么做并不可取。孩子在發燒時,其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會提高,并伴隨全身性的反應。在發燒時,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會大受影響,特別是不易消化的葷腥類食物。此類食物若長期留存于體內會發酵、腐爛甚至誘發中毒。所以,油膩的食物最好少食或不食。
2、咳嗽
(1)病癥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久治不愈的咳嗽十分擔憂。給其用止咳類藥物會擔憂副作用,不用藥亦會擔憂是否會令孩子病情加重轉為肺炎、咽炎等。其實,若家長在孩子咳嗽期間多注意飲食安排,一般會帶來意料之外的結果。
(2)飲食原則
足夠的水分有助于稀釋痰液,令痰便于咳出。所以,患兒需注重水分的補充。此外,患兒一般胃腸道功能不強,其患病期間的飲食最好要清淡些。
(3)飲食禁忌
忌油膩和太咸、太甜的食物,這類食物會加重腸胃負擔。
辛冷、較為刺激的食物不宜食用。因為此類食物會刺激咽喉部位,令咳嗽更加嚴重。酸性食物也不宜食用,因為它會使痰液聚集,不易咳出。所以,咳嗽的孩子不宜食用酸冷、辛辣的食品。
富含油脂的食物會促使痰液生成,所以巧克力、花生等食物也不宜多吃。
3、腹瀉
(1)病癥
腹瀉屬于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多發于夏天。針對患上腹瀉的孩子,家長不僅需要給予藥物治療,還需配以合適的飲食方案。
(2)飲食原則
腹瀉的孩子需要少食多餐,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不食禁忌食物。如果可以的話,在孩子腹瀉停止之后的十五天內,家長需每日為孩子增加一頓,為孩子補充患病期間缺失的營養。
(3)飲食方案
若孩子出現腹瀉,家長需要做的第一件事:給孩子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每次腹瀉之后,不到兩周歲的孩子可補充50-100ml口服液,每天補給量≥500ml。大于兩周歲的孩子最好多補充,每日補給量可為1000ml,甚至更多。
若家長沒能及時從醫院處獲得口服液,可以于家中自行制作。制法為于500ml開水或米湯內,添加20g白糖以及1.75g食鹽。
通常,患上腹瀉的孩子會出現胃腸道功能混亂。所以,在患病期間,家長在飲食方面要減少孩子的進食量及進食次數,以免造成腸胃負擔。飲食上,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類食物,例如果泥、蔬菜汁、粥等等。
(4)飲食禁忌
在患病期間,患兒腸蠕動會增強,腸內常有脹氣造成病癥加重。因此,易誘發孩子胃脹氣的食物都不適合給孩子們食用,例如豆制品、牛奶等。
腹瀉期間,孩子腸道的腐壞作用很厲害,因此不宜攝入較多的蛋白質。肉蛋奶類食物都不適宜孩子在此時食用。
這是因為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會促進腸道蠕動,進而導致患兒腹瀉加重。所以,紅薯、白菜、菠蘿等水果蔬菜都不適宜孩子在此時食用。
因生冷、富含油脂的食物會造成腸胃負擔,孩子在患病時也不宜食用。
4、濕疹
(1)病癥
嬰兒濕疹也被稱為奶癬,屬于常見的嬰幼兒過敏性皮膚病。此種疾病多出現與兩歲不到的孩子身上。
(2)飲食原則
很多含蛋白質的食物可能會致使孩子因皮膚過敏而出現濕疹。此類食物包括蝦、蟹、蛋、奶等。
(3)飲食方案
食用較為清淡,便于消化,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例如新鮮果汁、菜泥、綠葉菜汁等等。
(4)飲食禁忌
患病的孩子盡量不食魚、蟹等海產品和較為刺激的食物。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