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胎教從孕媽保持愉悅的心情開始
中學老師張美菱結婚6年,各種因素所致,一直沒要寶寶。猴年春天,她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驚喜之余,煩惱也隨之而來。
美麗聰明的張美菱是個人見人愛的姑娘,但就是有個遇事愛糾結、愛往壞處想的習慣。自確知懷孕的那一天起,她心里就開始打鼓:不會宮外孕吧?不會沒有胎心吧?焦慮不堪中,七個多周時,戰戰兢兢地去醫院做了B超,結果顯示胎兒發育一切正常。但舒心的氣兒沒喘幾口,新的憂慮又來了——胎兒不會畸形吧?不會有什么病吧?張美菱再次陷入焦慮之中。
遇事做好正反兩方面的預期,以便未來能從容應對,這本是一種成熟處事的心理表現,但是如果沉溺于負面預期中不能自拔,就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現象了。對于孕媽媽來說,不良的情緒反應比生理上的妊娠反應對寶寶的危害要大得多。
科學實驗發現,當孕婦心境處于嚴重的情緒壓力狀態下時,就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流產、早產、體重輕、呼吸道疾病等,都與孕婦焦慮情緒有關。新生兒的某些身體缺陷,如兔唇、胃部幽門閉鎖等也常常因孕婦長期不良情緒而引起。為何會這樣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當人恐懼時,血液就會上涌頭部,心跳也會加速,心臟和四肢就會做出防御反應,此時流向身體其他部位包括子宮的血流量就相應減少。如果孕婦長期處于焦慮、應激狀態下,子宮的血流量將會不足,胎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發育遲滯。同時,應激引起荷爾蒙分泌增加,并通過血液進入胎盤,使胎兒心率加快,活動水平提高。若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出生后的嬰兒就會出現易激怒、喜歡哭鬧和消化功能紊亂等癥狀。
由此看來,孕媽媽的情緒狀態對寶寶的發育成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