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多才能長得好,孩子發育的幾個誤區
的歷程并沒有可比性。出牙起始時間不同,出牙順序不同,出牙引起的反應不同,同齡嬰兒牙齒數量也不同。孩子出牙的順序也沒有固定模式,出牙的速度節奏也因人而異。
在評價孩子的出牙情況之前,家長一定要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生長發育的全部情況,首先縱向了解身長、體重、頭圍等指標的近期變化;牙齒萌出、囟門縮小情況;還有大運動發育、小運動發育、進食量和喂養行為、語言等眾多發育狀況。若孩子的其他生長指標都正常,即使出牙慢點也不必擔心。
過早干預孩子的大動作發育
常見月嫂、保姆在家給孩子進行“早期嬰兒訓練”,比如:讓1個月的嬰兒趴著,推著雙腿往前爬;讓4個月的嬰兒雙手撐在床面上學坐;托著孩子腋下,讓1~2個月的嬰兒學走路等。
這些是檢測嬰幼兒神經發育狀況的項目,是醫生對孩子進行的一些測試,比如:滿月時,醫生雙手托住嬰兒腋下,進行踏步反射測試以了解神經發射狀況。類似這樣的測試并不是考核發育結果,更不應成為家庭訓練項目。
現在很多醫院測試項目流入家庭成為訓練項目,對嬰幼兒實際上存在有潛在的損傷。
在此強調,“坐、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過早幫孩子“學”坐、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提醒家長不要被“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姆所“忽悠”。對照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嬰幼兒大運動發育時間表,觀察孩子發育會使家長理智很多。
對于孩子的大動作發育,奉勸家長們按照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則,在孩子有爬、站、走等意愿時,給他一些助力和推力,如有必要?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