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發現方法,產前超聲真的那么準么?
“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阻止低智兒、畸形兒的出生對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有重大意義。作為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每位準媽媽都渴望能生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產前超聲檢查通過超聲對胎兒的外觀、四肢及重要臟器結構進行篩查,是產前診斷及篩查胎兒畸形的重要診斷工具。
目前業內專家認為分兩個時間段進行超聲檢查胎兒畸形比較理想。
第一:孕10~14周檢查,主要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NT),并排除無腦兒等早期即可出現的大畸形。
第二:孕18~24周進行一次詳細、系統的超聲檢測,排除胎兒大部分畸形,因此也稱作“大排畸”B超。
目前業內規定產前超聲篩查應該檢查出的內容,包含如下(此外不在篩查范圍)
脊柱:頸、胸、腰骶骨各部位連續觀察脊柱的連續性(有無脊柱裂)及彎曲度(有無脊柱側彎)。
頭顱:顱骨光環是否完整,雙頂徑及頭圍大小;腦中線是否居中,兩側丘腦對稱與否;雙側腦室寬度(排除腦積水);小腦半球形態及大小,后顱窩寬度。
面部:鼻骨是否可見,上唇線是否連續(排除唇裂)。
心臟:是否可見四腔,左右房室大小比例是否勻稱;左右心室流出道是否可見并交叉;心臟橫徑占胸腔橫徑的比例(正常者0.45~0.52)。
以上內容的篩查可排除60%左右的心臟病,但對于復雜型心臟病或微小的心臟疾病無法完全檢出。如有疑似異常,需行胎兒心臟超聲檢查
腹部:測量腹圍大小,腹壁有無裂隙(有無臟器外露),臍帶插入部是否正常(有無臍膨出),胃泡是否可見,有無膈疝,雙側腎臟是否可見,雙側腎盂有無增寬,膀胱是否可見。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