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前的這樣四個場景,你是否也反思過
也無需勉強,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給小一點的孩子玩,并且簡單地告訴他:“這是哥哥的玩具,這個是你的玩具?!?/p>
如果是公共的游樂設施,你就可以這么和孩子們說:“這個滑梯是我們大家的,每個人都可以玩,要不,我們排隊輪流玩吧?”
NO2.逼孩子打招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構
【案例】媽媽帶孩子回老家,出發前就跟孩子說見到爺爺和奶奶要大聲問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說都不肯叫。媽媽煩躁地說:快喊爺爺啊,怎么這么沒禮貌呢?太不聽話了。結果是媽媽越批評,孩子就越犟著不喊。
見面問好,尤其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這是世界性的禮貌。這本身也是基礎的社交禮儀,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為了培養孩子的基礎禮儀,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會事與愿違,尤其是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還有爸媽見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為了給自己一個禮貌的理由,給對方一個合理的臺階,就說孩子有點內向,比如一種常見的情景——
媽媽帶著孩子走在路上,迎面來了一個奶奶;媽媽于是忙叫孩子打招呼。對孩子說,快,叫奶奶??墒牵藭r,孩子往往躲在媽媽身后,一副羞澀的樣子。媽媽只得無奈地對奶奶說,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不好意思!
這位媽媽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隨口就說孩子內向,卻沒見此時,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臉通紅,在媽媽身后躲得更緊了。媽媽直接給孩子就貼上了“內向”的標簽,于是一個篤定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這樣被媽媽強化出來了。這個媽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摧毀著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