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新商業模式下,月嫂工資突破萬元
?了很多行業的傳統印象。
“記得之前這種家修服務,首先就是在小區散傳單,在城區到處貼‘牛皮癬’,在那些傳單印上師傅的聯系方式或者你得去店里找,請師傅去你家里,價格不正規,一個師傅一個價格,修理質量又不好。”一名于姓市民說,他是家修App忠實用戶,“感覺整個行業都正規起來了,價格很明確,之前叫的師傅完工質量都很好,沒出過什么問題”。
事實上,維修師傅作為技能人才的代表,在市場中一直處在剛性需求的狀態。在發達社會,技能人才一直是重點需要的角色,然而,在我國,由于技能人才長期得不到認可,“薪資低、工作辛苦”成了社會對“師傅”最主要的印象。
筆者發現,以北京為例,市面上有近10種家庭維修服務類App產品。大多集中于電路改造、水管維修及各類家電安裝維修等。這些藍領工人大多具備一定的維修經驗,年齡在26~60歲之間,大多系男性。
我國一些維修工存在行業標準不規范、從業技術含量不高、高質量人才匱乏等問題。在互聯網模式下,這些都得到巨大改變。以“萬能小哥”“小二家”為例,兩家公司都宣稱招收維修工人時有嚴格的考核、培訓、資料管理制度;從入戶實施到完工清理告別都遵循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專業的配套服務工具,推出標準化的服務統一著裝和統一車輛,等等。
“月薪過1萬~3萬元的手藝人,在這里有近千名;月入3萬~5萬元的手藝人,在這里有近百名;甚至有幾位手藝人,已經邁入月入7萬元的門檻。”某O2O美甲公司的美甲師招聘啟事上這樣寫道。
這或許正是“靠技能吃飯”的手藝人在O2O浪潮下備受熱捧的縮影。為何有?
本文發布在 www.7ymu.com,所有圖文/視頻/內容,均來自于網絡,所有素材的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與本站無關。本站只是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的空間服務。文章僅作為信息展示使用,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