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媽媽感受到關節疼痛,常見的有頸部疼痛、肩部疼痛、手部疼痛和腰部疼痛等,造成這些疼痛的原因除了受寒之外,可能還與月子里面照顧寶寶有關,如果喂奶或者抱寶寶的姿勢不對,都有可能造成這些關節痛。
產后手指關節疼痛的癥狀是:常累及手指的近端指關節,有晨僵的現象(早晨手指發僵,握拳困難)晨起關節僵直會持續時間長,通常持續好幾個小時,多關節痛,且常為對稱性,游走性的特點。手X線改變多有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產后,女性內分泌容易失調,這便會導致手指關節痛,使手的受重能力和握力下降,指關節處的韌帶彈性變小,最后就會導致手指關節松弛。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因素會造成手指關節痛:
1.神經受到壓迫
懷孕時,身體內水循環的次數增多,這會使手腕處的韌帶產生水腫的現象,進而使手部的正中神經受到擠壓。所以會產生麻或痛等感覺,即腕管綜合癥。
2.缺乏Vb12
若是攝入的Vb12不能滿足體內的需求,會使末梢神經產生障礙,導致關節出現麻木或疼痛的癥狀。
3.手部負擔過重
若是媽媽們生完孩子后,沒休息完全就開始做家務,或是做了過多的家務,或是長時間地抱著孩子,或者使用涼水,都會加重手的負擔,致使手指關節出現疼痛的癥狀。常見的病例表現是患者的大拇指在末端出現腫脹的現象,對患者日常的手部活動產生阻礙。當做一些簡單的捏握動作時,會產生疼痛。這種疼痛感有時會從手指關節慢慢延伸到手臂上或者拇指的末端,類似神經痛,嚴重者還會對睡眠產生不良影響。
4.缺乏運動
媽媽們在坐月子的時候,因為不常運動,會導致腳跟處的脂肪墊變薄、退化,從而對體重的支撐和對運動時產生的震動感的緩沖能力變弱。
5.體內有淤血
根據中醫藥理,產后的缺血、淤血等也會造成手指關節痛。缺血會導致四肢產生問題,經脈、關節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若有淤血,則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易使風寒滯留在筋脈、關節之間,阻礙血液流通。
(1)艾葉熬水泡澡
做法:使用新鮮艾葉100g與切好片的生姜混合,入水熬湯,若沒有新鮮艾葉可用干艾葉(50g)替代。大約半桶水熬好后,加入適量的溫水即可進行泡澡。
功效:艾葉可理氣血、驅濕寒、通經絡,產后的媽媽失血多,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應該多用艾葉熬水來泡澡。
(2)生姜搗泥敷貼
做法:將生姜剁成泥后,在關節上面或是穴位上覆蓋適量的生姜泥,并用保鮮膜包好,防止生姜泥快速變干而對使用效果產生影響。需要留意的是,覆蓋了生姜泥的皮膚會產生灼熱的感覺,敏感肌要謹慎使用,以免造成傷害。
功效:生姜能夠驅除風寒,還能夠讓關節周圍的血液加快循環速度,促進新陳代謝。關節痛較厲害的地方可經常使用生姜泥敷著。
(3)粗鹽袋熱敷法
做法:先將500g粗鹽放入鍋內炒熱,再加入50g艾葉,一起裝入紗袋中。使用時,再在外面套上透氣性好的布袋,貼在關節痛處。注意粗鹽的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
功效:此法能夠有效緩解局部的發炎癥狀,改善關節處的新陳代謝功能。建議1次/日,并持續1周以上(粗鹽可重復利用)。
1.適當地補充維生素及鈣從妊娠的早期開始就要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和鈣,懷孕后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量增加,所以要注重適當地增加維生素及鈣的攝入量。
2.平時注意少吃一些鹽,不要大量喝水,喝水可以分多次,每次少喝點。
3.孕婦適當吃些水果,不僅能增加營養,幫助消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水果還有一些特殊的醫療作用,對孕婦的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作用。
4.多注重休息,平時可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果是冬季,準媽媽最好用溫水洗手,經常抬高手臂,增加靜脈及淋巴液的回流,可減輕疼痛。同時也不用太緊張,隨著妊娠的結束,疼痛會自然消失的。
1.避免受風
這里說的避免受風,是指避免媽媽徑直吹到涼風。房間內是需要經常換氣通風的,通風時,可以讓人先到別處,以免溫度變化使關節受涼,導致關節痛。
2.避免產后捂著
一些老人會認為產后的女性容易著涼,應該多穿衣服,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是如此。然而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若是要穿長袖長褲,也應該選面料輕薄透氣的。產后易出汗,所以需勤換衣。若是一直出汗,容易受涼,導致關節疼痛。
3.避免勞累
即便是要照顧孩子,媽媽們也是需要充分的休息的,過度的勞累也是關節痛的致病因素。這就需要讓孩子自己也能夠睡著,而不是一直要抱著,不然媽媽很難有時間休息。在小朋友熟睡后,可以將他放在床上,不必一直抱著,否則兩邊都不舒服。
4.注意飲食
產后忌生冷的食物,比如冰棍,性寒的水果等,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不能馬上吃。產后應該吃一些常溫或是加熱的食物。
5.不宜久站久立
產后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但不能因為減肥而過度運動。因為體力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循序漸進,慢慢來,不然容易造成腰部肌肉的損傷和關節的疼痛。
緩解產后手指關節痛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
1.頸部疼痛
病因:一直低著頭照顧孩子。
穴位:風池穴、風府穴。
方法:建議媽媽先找到兩邊發跡處凹陷區域,這便是風池穴,伸出左右手中指,輕輕按摩。也可以在兩個風池穴中間區域,找到風府穴,用中指按摩,感到略微算賬為宜。
注意事項:平常可坐直上半身,固定,輕轉頭部和頸部。盡量不要一直低頭,或是半靠在扶手上,注意不要讓頸部吹風或受涼。睡覺時,枕頭應該低而軟。
2.背腰部疼痛
病因:抱孩子時,孩子的重量對腰部的有所迫,或者經常彎腰為孩子料理食物,受涼。
穴位:整個背部或者阿是穴。
方法:患者趴下,按摩者用手掌從患者的脊柱頂部慢慢向下按摩,直至肌膚變得溫熱。然后用兩個大拇指在患者的天宗穴處進行按摩,力度讓患者感到酸脹即可。或者使用手掌按摩,直至肌膚溫熱。最后將兩掌心放在患者腰肌處,摩擦至溫熱。按摩前可先涂些粉或是油,以免擦傷。這種方法一個人也能夠操作。
注意事項:日常可以做些擴胸運動,能夠減少背部的疼痛感,進行彎腰或搖晃腰部的運動,能夠減少腰部的疼痛感。建議睡硬板床,避免腰部受涼。
3.臀部疼痛
病因:孩子由媽媽抱著喝奶,或入睡時其體重對媽媽手臂肘的壓迫。
穴位:曲池穴。
方法:使用大拇指按壓曲池穴,即手臂彎曲成直角后,肘關節的中點。若手臂處的疼痛向四周擴散,這是可以用整只手按摩3-5min。
注意事項:日常注意做好手臂處的保暖工作,不要過于勞累,有空可以做一些肘部運動(外擴、外旋)。
4.肩部疼痛
病因:一直抱著孩子,給孩子哺乳時著涼。
穴位:阿是穴。
方法:使用手指或手掌按摩肩關節四周的疼痛處,即阿是穴,直至按摩處酸脹或溫熱即可。
注意事項:可以同時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外面有布包著)進行熱敷,平常進行一些轉肩運動。
5.手部疼痛
病因:一直抱著孩子而過于勞累,受涼(料理家務后馬上使用涼水等)。
穴位:阿是穴。
方法:泡完熱水澡后,對疼痛處進行按摩,時間為1-3min。
注意事項:平常可適當的活動手指和手腕處。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