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童健康顧問多薩利·萊切斯克指出,人有一種饑餓,天生存在而又鮮為人知,這種饑餓就是人對撫摸的需求。確切地說,這是一種“皮膚饑餓”。
科學研究顯示,所有溫血動物一生下來就有被觸摸的需求。如果這種需求遭到忽視,就會喪失欲望,導致生長遲緩、智力低下,并產生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模式。
萊切斯克指出,常在親人懷抱中的嬰幼兒,能感受到與親人緊密相連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體重增加快,抵抗力較強,智力發育也明顯提前;相反,如果讓孩子長時間處于“皮膚饑餓”狀態,會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發育遲緩及行為異常。這些患“皮膚饑餓癥”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等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特征。
頭面部:兩拇指從下頜部中央向兩側以上滑動,讓上下唇形成微笑狀,兩拇指從額部中央向兩側推,兩手從前額發髻撫向腦后,兩中指分別停在耳后,像洗頭時用洗發香波一樣。
胸部: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方向對側上方交叉推進,在胸部劃成一個大的交叉。
腹部:兩手依次從嬰兒的右小腹上腹向左下腹移動,呈順時針方向畫半圓。四肢:兩手抓住嬰兒一只胳膊,交替從上臂至手腕輕輕擠捏,像牧民擠牛奶一樣,然后從上到下搓滾,對側和雙下肢做法相同。
手與足:用兩拇指的指腹從嬰兒腳跟交叉,向腳趾部推進,并捏拉腳趾各關節,手的做法與足相同。
背:以脊椎為中分線,雙手與脊椎呈直角,往相反方向重復移動雙手,從背部上端開始移往臀部,再回肩膀。
撫摸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沐浴之后,午睡或晚上驚起前,選擇嬰兒不太饑餓或煩躁的時候,開始時動作要輕,然后逐漸增加壓力,新生兒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每個撫摸動作不能重復太多,先從5分鐘開始,然后延長到15-20分鐘。以上的操作非常簡單易做,不妨試試吧。要知道撫摸不是一種機械運動,它是由你和嬰兒協同完成的。撫摸傳遞著愛、關懷、親吻和擁抱,它是一種愛,一種治療,它將為您和嬰兒帶來歡樂和健康。
嬰兒皮膚觸覺發育領先于其它感覺發育,對成人給予的撫摩非凡敏感。母親假如經常給予嬰兒愛撫動作,對嬰兒的心理發育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增加母子相依感情,使嬰兒具有安全感,如少哭鬧、睡眠好,對其它發育如運動、語言適應能力以及呼吸、消化等系統的發育也有促進作用。
按摩是在撫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有利于嬰兒全身心健康。傳統中醫的捏脊療法就有健脾胃治疳積的作用,能改善寶寶的食欲;腹部按摩可以調理嬰兒的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治療便秘;按摩四肢能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等。
1、讓寶寶充分休息后進行撫觸按摩,也不易太飽或太餓,最好在餐后半小時進行。
2、按摩手法要輕,然后逐漸加力,讓寶寶慢慢適應。
3、不要強迫寶寶保持固定姿勢。
4、寶寶的臍痂未脫落時,腹部不要進行按摩,等臍痂脫落后再按摩。
5、在撫觸中,我們可以打亂撫觸操的順序,也可以節選其中的幾節對寶寶進行撫觸按摩。
1.撫觸不要選擇在寶寶剛吃飽奶或饑餓時進行,最好選擇在兩次喂奶中間開始,室溫在22℃-26℃,必要時可用取暖器或空調加溫。
2.撫觸可以在鋪有毛毯的床上或地板上進行。
在撫觸開始前,媽媽應該去掉戴在手上的手表、戒指和手鏈等裝飾物品,以免劃傷寶寶皮膚。媽媽還應為寶寶準備一塊干毛巾、換洗的衣服和尿布放在旁邊,以便撫觸完后能及時擦干寶寶身體,換好衣服和尿布。
媽媽應先用熱水洗凈雙手,在手心倒入一些優質潤膚油摩擦雙手,以溫暖手心,增加潤滑度,以免擦傷寶寶嬌嫩的皮膚,并將水份保存于寶寶的肌膚中,有效防止皮膚干燥、皸裂。
3.在撫觸開始時還可以放一些旋律優美的音樂。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