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缺鐵性貧血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主要如下:
1、一般表現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現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癥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3、神經精神變化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4、對代謝的影響
出現代謝障礙,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響DNA的合成。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減低,小腸黏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小兒較少見異嗜癥。
5、心臟功能變化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此為貧血的一般表現。血紅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誘發心力衰竭。
6、易發生感染。
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癥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表現。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寶爸寶媽們從平時寶寶的飲食中多加注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樣預防嬰兒缺鐵性貧血。
1、可服用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加服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
2、患者宜多吃的食物如各種瘦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雞蛋黃等。綠色帶葉蔬菜、黃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芝麻醬等。
3、補鐵飲食注意服鐵勿飲茶:因茶葉中的許多成分能與鐵結合,影響藥物療效。鐵劑勿飯前服用:這是因為鐵劑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前服,使人難以耐受,宜飯后服。另外,鐵劑勿與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較多,會影響鐵的吸收,使療效降低。
鐵在人體起到生成血紅蛋白的作用,當寶寶從母體帶出來的鐵質以及母乳的鐵含量不足時,鐵元素的缺乏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數量和濃度會下降,隨著寶寶成長鐵的需求量增多,鐵的攝入不足從而進一步加重貧血。嬰兒缺鐵性貧血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有些輕癥病人僅憑改善飲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飲食時,首先應根據小兒的年齡給以合適的食物。
寶寶在1到4個月期間以母乳為主,輔以或牛奶,母親應注重鐵的吸收以保證母乳的鐵含量充足,飲食中多吃含鐵的食物,如豬肝、木耳、牛肉、瘦肉、菠菜等食物,
4個月后的寶寶可適當添加輔食,含鐵米粉、奶粉等,10個月后的寶可增加肉類、蔬菜等食物補鐵,如動物肝腎、蛋、菜、肉等,喂食要注意細化捏碎有利于寶寶幼嫩的腸胃吸收,以下為寶寶缺鐵性貧血的飲食。
1、含鐵豐富的首選肉類食品:動物肝臟和血液鐵含量最高,做成肝泥和血豆腐,寶寶愛吃也易于消化吸收,其次是瘦肉和蛋類,肉類食物要經過充分剁碎成肉末,蛋類中的鐵主要集中蛋黃,蛋黃不易于消化,每天一個即可。
2、含鐵高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有菠菜和油菜,蔬菜可成豬血菠菜湯,水果做成果汁給寶寶喝,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3、奶制品富含鐵質和蛋白,但含鐵量不高,牛奶不適宜給寶寶喝太多,會阻礙鐵吸收。
以補充鐵劑和去除病因為原則。
1.鐵劑治療
注意維生素B12、葉酸對于治療缺鐵性貧血無效,不可濫用。口服鐵劑,口服無機鹽最經濟、方便和有效;注射鐵劑適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病兒。
2.去因治療
飲食不當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對腸道畸形、鉤蟲病等在貧血糾正后應行外科手術或驅蟲。鮮牛奶過敏,可改為奶粉、蒸發乳、水解蛋白奶粉等。
3.輸血
適應證:重度貧血或合并嚴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術者,血紅蛋白在30g/L以下。
原則: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每次2~3ml/kg。
心力衰竭嚴重者用換血法,以濃縮的紅細胞代替全血。
4.做好嬰兒喂養指導。母乳中鐵吸收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養。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采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
5.加用強化鐵的飲食,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于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加強飲食中鐵的含量。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如食用含鐵谷類或交替使用硫酸亞鐵滴劑。硫酸亞鐵滴劑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過1個月,以免發生鐵中毒。另外,人工喂養兒在6個月以后,喂不加鐵的牛奶不可超過750ml。兒童與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鐵13~16mg,同時應注意盡量增加動物飲食。
6.做好健康檢查工作,定期帶寶寶進行貧血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