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握能力是寶寶的一項本能,事實上他們一出生就具有這種能力。孩子通過手的觸摸對事物形成最初的認識,同時加強視覺和觸覺的聯系,促進智力的發展。
抓握是嬰幼兒生活經常使用的動作,這可以幫助孩子們表情達意,讓寶貝們得到更大的活動空間,最主要的是對觸覺發育具有促進作用。
1、信息的交流
嬰幼兒難以通過暢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能利用基本的抓握動作如拉衣角、用手指指等來傳達自己的需求。
2、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
在寶寶肢體動作尚未完善的時候,寶寶一般采用的就是抓握動作。通常他們也會想辦法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如用手去抓遠處的東西、在地上到處爬等。
3、促進觸覺發育
皮膚是觸覺的終端感受器,寶寶的抓握動作能刺激到皮膚的神經末梢,是觸覺刺激的一種。經常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能夠刺激寶寶的觸覺神經系統,使觸覺系統發育完善。
觸覺體驗有多種途徑,生理刺激如吸吮、排泄等,外界的刺激,如媽媽的撫摸。而抓握是孩子體驗觸覺的一種方式。觸覺分為辨識和防御兩個方面,寶寶的觸覺也有一個發育過程。
1、先天性觸覺反射
孩子出生一周后,觸覺就會顯現。他們會對乳頭產生條件反射,手腳心的反應會異常得明顯。此外觸覺的辨識能力也會出現,寶寶會對媽媽的抱臥方式、對衣物材質有一定的要求。
2、握拳姿勢的出現
出生后長達八周的時間內,寶寶的小手經常處于緊握狀態。
3、抓握動作的顯現
在三個月以后,如果寶寶碰到玩具,他們會做出拍打的動作。第四月,寶寶會主動伸手抓握玩具。
4、出現認生的狀態
五到六個月的時候,孩子的觸覺很敏感。他們對陌生人的擁抱很排斥,習慣于自己原有的生活習慣。
5、手部動作協調
孩子在七到八個月的時候,手部的動作更加趨于協調,他們能夠隨意地抓起一些東西。這個時候,手眼配合能力也在加強,寶寶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地指出五官。
6、手指變得靈活
九到十個月的孩子,他們的手指更加靈活。他們能夠撿起丟在地上的東西,喜歡敲擊玩具。
7、臂膀活動自如
通常寶寶到了一歲左右,基本上能行走了。孩子可以做出抬起手等簡單的動作,他們的臂膀可以受到意識的控制。
8、排泄器官敏感
兩到三歲的孩子能夠感覺到排泄帶來的刺激,他們有時候會觸摸排泄器官。
9、觸覺發育完善
三歲以后,兒童的肢體動作協調穩定,觸覺功能已經很完善。此時觸覺的辨識能力占了主要地位,孩子開始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孩子開始學習寫字、畫畫。
一項數據顯示,沒有觸覺經驗的孩子會出現反應遲緩、情緒變化大、異常敏感等癥狀,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寶寶日后的人際交往,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給寶寶進行觸覺訓練。
1、經常撫摸孩子
媽媽經常撫摸寶寶的身體,產生觸覺刺激。觸覺反射是寶寶的一種本能,如果媽媽常給寶寶做個全身按摩,會促進孩子觸覺的發育。
2、讓孩子多接觸事物
玩玩具的孩子,他們的抓握能力非常好。所以家長們要讓孩子經常接觸玩具和小物品,他們的感官能力會增強。
3、注意不良因素
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要讓孩子有極端的觸覺體驗,如接觸過熱、過冷的東西,這樣會麻痹皮膚的神經末梢。此外,也不要忌諱孩子吃手,或者給孩子戴手套等,要保證寶寶接觸到安全的外界刺激。
抓握動作對寶寶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因此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來訓練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1、手指訓練
出生不久的寶寶手是緊握的,但他們已經具有抓握的反射能力。所以媽媽們要經常訓練寶寶的手指。如經常輕輕地掰開他們的小手指,然后再一根一根地閉合。
2、采用按摩的方法
媽媽們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的手部、腹部等部位進行按摩。要經常刺激孩子指端,因為這個部位的神經最敏感,這種方法也能促進寶寶大腦皮層的發育。
3、采用物體刺激
寶寶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興趣,所以媽媽要經常買一些玩具給孩子,或者讓孩子經常在地板上爬行。當寶寶年齡大一些,可以帶他們到外面走走,如摘花、樹葉等。這些東西都能夠使寶寶的抓握動作更加熟練。
4、身體訓練
當孩子能夠在床上爬的時候,媽媽們可以訓練寶寶仰和臥這兩個動作。媽媽只需要讓孩子平躺在床上,然后輕輕拉著寶寶的小手,讓他們一起一臥。
5、游戲訓練
當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做橡皮泥、壘積木、涂鴉等游戲,這些游戲能夠訓練寶寶的五指協調能力。
6、折紙
當孩子到了二到三歲的時候,他們手部動作的穩定性有了很大的改善。折紙的練習,能使寶寶的抓握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7、畫畫訓練
三歲以后,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已經形成,抓握能力已經完備。這個時候,媽媽們要讓孩子學習寫字和畫畫了,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孩子的抓握動作,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