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發育具有以下指標,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下指標來判斷孩子發育是否正常。
42個月
1.大動作:可以兩腳交替著上樓,雙腳并攏從最后一級臺階跳下。
2.精細動作:模仿其他人畫正方形。
3.適應能力:能懂“5”,可以說出圖形的名稱。
4.語言:在家長的示范后能夠說出最少一個反義詞。
5.社交行為:可以自己穿上衣。
48個月
1.大動作:單腳站立5秒。
2.精細動作:可以畫出人像的3個部位。
3.適應能力:可以用4個1/4圓拼出圓形,可以說出6個圖形中的兩個缺什么。
4.語言:能夠說出一個梨子切了一刀有幾塊,還會講4個反義詞。
5.社交行為:可以回答出為什么飯前便后要洗手。
54個月
1.大動作:能堅持10s單腳站立,足尖對著腳跟走2m。
2.精細動作:可以用筷子夾住花生米。
3適應能力:可以獨自完成簡單拼圖,比如:對照指定原圖,將4片圖片拼出橢圓形。能夠說出圖畫中缺少什么,如有6處不同,說出3處即可。
4.語言:學會數手指,能說出常見物品的作用,比如鐘。
5.社交行為:認識紅黃藍綠4種顏色。
60個月
1.大動作:能夠接球。
2.精細動作:可以畫出人像的7個部位。
3.適應能力:能回答出“雞在水中游”這句話哪里不對。能夠說出圖畫中缺少什么,如有6處不同,可說出5處。
4.語言:認識10以內的數字,說出兩種圓形的東西。
5.社交行為:說出桌子和鞋子由什么做成。
66個月
1.大動作:足尖對足后跟倒著走2米。
2.精細動作:畫出人像10個部位。
3.適應能力:分清左右,用兩片直角三角形拼出長方形。
4.語言:回答為什么要上班,窗戶有什么用,蘋果和香蕉有什么共同點等問題。
5.社交行為:回答出具體住址,回答2+3=?
72個月
1.大動作:可以拍2下排球。
2.精細動作:會用頭、胳膊、腿、身子形狀的紙片或者積木拼出小人,會寫出自己名字。
3.適應能力:知道今天是星期幾。
4.語言:回答出一年有哪四個季節。
5.社交行為:回答出如果撿到錢包怎么辦。
1.觀察力
大腦是否可以細致觀察外部事物的能力就是觀察力。在感受外界的過程中,對聲響、味道、濕度有一個重新的嶄新的認識,并且在觀察過程中對這些事物的本質產生新的認識。為了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有關觀察的訓練內容。
2.注意力
指的是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聚焦于具體某一事物的能力。在專注于某一事物時不會被周圍無關的事情所打擾。比如孩子可以專注于讀書或者寫字但是不被其他有趣的事物打擾,這就代表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強。
3.記憶力
記憶力指能否長時間記住某些事情的能力。比如我們即使年紀大了也可以想起父母年輕時的形象,少年時期家庭環境或是其他一些場景,這就體現了記憶力的作用。
4.思維力
大腦能否概括、反映某種事物的能力就是思維力。孩子具備一定的觀察力之后,就會逐步將客觀事物進行分類,通過思維活動將其概括。
5.想象力
想象力指大腦對某一事物再創造的聯想能力。一般在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后才會體現這一能力的價值。比如可以根據一個熟悉的詞匯進行相關聯想。
1.隨意運動的發展
對大肌肉的控制力越來越好,可以用正確姿勢奔跑,且能夠根據信號改變跑步速度和方向,在平衡木上行走也能保持身體平衡。
2.語言發展
詞匯量擴大發音慢慢準確,學會連貫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年齡詞匯量
4歲600—2200
5歲2200—3000
6歲3000—4000
學齡前(3-6歲)時,孩子的詞匯量快速豐富起來,比之前增多約三倍。不僅如此,而且詞類增多,語法也變得復雜,已經會使用不少復合句。
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加強,開始連貫、流暢的講話。做游戲時會自言自語,自己與自己交流,這種情況被稱為內部語言。
3.感知進一步發展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自己辨別方位和色彩。
4.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發展
形象思維是指對物體的表象進行概括性認識,前提是必須有一個客觀事物的參照物。三歲之后的孩子的特點是形象思維,通過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更易于他們記憶,死板的說教反而不容易記住。
5.游戲、學習和勞動
孩子玩游戲就是一項活動,有利于兒童智力發育。此時,學習并不是第一任務,孩子更適合在游戲中學習。家長可以在游戲中加入一些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們學習。
6.想象和好奇喜問
此時期,孩子慢慢能按要求進行一定有目的有意識的想象,但有意想象僅僅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他們的想象力有以下特點:
(1)無法區分想象和現實,常常混在一起;
(2)想象的主題不被拘束,容易天馬行空;
(3)創造想象力僅僅處于萌芽階段。好奇也是此時孩子的一個特點,家長應該簡潔、通俗的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
7.注意力和觀察力的發展
注意力有無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之分。這個時期的孩子無意注意力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且較為穩定。有意識的注意力僅處于初步形成階段,集中時間短,關注范圍很小。觀察力容易被干擾,即使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也可能轉移注意力,缺乏獨立性、細致性、穩定性和概括性。
8.總結
(1)智力發展空間大
學齡前的孩子,其智力有了明顯發展。
(2)精力十足
跑跳、攀爬都可以,走路可連續20—30分鐘仍精力十足。手部動作變多,更靈巧。
(3)形成自己的語言習慣
交流基本無障礙,詞匯表達更頻繁,嘗試認字。
(4)自主學習
孩子開始自主學習,且有一定計劃性。
1.感知覺的培養
感知覺在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于他們日后了解世界、掌握知識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多多接觸外界,可有效促進感知覺的發展。
2.語言能力的培養
孩子處在3~6歲時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時,家長可以運用各種方法教孩子說話。利用游戲、卡片、兒歌等輕松的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背誦兒歌或者說故事。多關注孩子的發音,擴充孩子的詞匯儲備,向孩子多提一些問題,多讓孩子進行回答。
3.觀察力的培養
外界事物對孩子來說是新鮮而陌生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戶外玩耍,或者準備一些教學用的圖片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4.記憶力的培養
學齡前孩子的記憶特點是形象記憶,比較容易記住有一定形態的東西。可以通過看圖說話、復述故事等方式派樣、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5.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可以從小進行培養和發展,在學齡前孩子的思維多為形象思維,所以在培養思維能力時要注意和具體的形態結合。家長可通過游戲引發孩子思考,以鍛煉其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在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飲食也不容忽視,下面整理了孩子飲食宜忌。
有益大腦發育10大食物
1.核桃仁
可補腦益血,是加強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好東西。核桃仁可以煮粥,也可以與黑芝麻混合搗碎做包子等。核桃仁油脂多,不利于消化,3—6歲孩子要少吃,每天三四顆即可。
2.杏仁
可以明目,有益于智力發育。可與黃豆、花生一起做豆漿,更易于孩子吸收其中的營養精華。
3.龍眼肉
可以補充蛋白質,能夠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記憶力,有益于孩子大腦的完整發育。
4.蜂蜜
含有多種可以促進智力發育的元素,也可以通常潤便,防止便秘。早晨吃蜂蜜效果最好,可搭配面包片、饅頭食用。注意1歲內寶寶禁食蜂蜜。
5.大棗:可以在晚上給孩子喝紅棗湯或者是吃一些鮮棗,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種人體必需元素,幫助孩子入眠,有利于入睡后的“潛在記憶”。
6.蘋果
蘋果酵素能增加記憶力。與經高溫烘制的蘋果脆片或者勾兌蘋果汁相比,新鮮蘋果營養價值更高。榨蘋果汁建議連皮一起榨。剛榨的蘋果汁最好在10分鐘內喝完,避免醇素氧化。
7.葡萄
葡萄可可滋補肝腎,增強記憶力和智力,是最佳抗氧化劑之一。尤其是紫色葡萄,比青色葡萄營養價值更高。但葡萄中含有大量糖分,攝入過多影響孩子吃飯,因為,吃葡萄要控制在200g以內。
8.黑木耳
其可以凈化血液,適合愛吃高脂食物的小胖子食用。它還能夠提高記憶力和思考力,這是因為其會釋放出堿性物質,吸收腦動脈粥樣斑塊,改善腦供血不足。
9.魚類
魚肉對孩子智力發育非常好,這是因為魚肉中含大量球蛋白、核蛋白,及不飽和脂肪酸等。但受環境污染影響,中國淡水魚養殖情況不佳,所以不能全吃淡水魚。專家認檢測出,海魚中不飽和脂肪含量更高。海魚、淡水魚的食用比例,專家建議孩子按2:1比例食用。
10.蛋類
蛋類食品蛋白質含量高,蛋中卵磷脂分解出的膽堿可合成出乙酰膽堿,有利于提高孩子記憶力。此外,蛋中還含有大量的鐵和磷,這些也都對孩子的腦發育有利。吃蛋類最好吃全蛋,營養吸收才完整。
有損大腦發育5類食物
1.過咸的食物
眾多周知,吃的過咸易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還可能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部供血,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等。
2.含過氧化脂質食物
易造成大腦早衰或癡呆,最好盡量避免高溫煎炸食物和長期曝曬食物。
3.含鉛的食物
鉛含量過高會殺死腦細胞,影響大腦發育。家長應減量避免給孩子吃松花蛋、啤酒、爆米花等鉛含量較高的食品。
4.含鋁的食物
可致造成記憶力變差,反應遲緩,嚴重的可能導致癡呆。油條、油餅等食品鋁含量高,孩子要少吃。
5.含味精過多的食物
味精吃太多將增加腦細胞壞死的風險,還可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導致孩子骨骼發育緩慢。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