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遺傳、間接遺傳,指一種認為后代能繼承父母雙方中一方的前任伴侶的特征的學說,在不同人或物種之間的表現(xiàn)皆有不同。母體被先父介質(zhì)入侵并篡改了生殖細胞的基因組或外基因組,因此以后生下的后代繼承了先父的特徵。部分哺乳動物具有為先父遺傳的表現(xiàn)。
先父遺傳是一個倍受懷疑的遺傳理論。該理論認為,親代會繼承其母親前任配偶的特征;因此,寡婦和再婚女性的子女有可能攜帶其前任丈夫的性狀。盡管在19世紀名噪一時,但該觀點違背了現(xiàn)代對遺傳和遺傳學的認知?;诓煌锓N進行的實驗,均未發(fā)現(xiàn)子女會繼承母親前任配偶特征的任何證據(jù),基于人類家庭親子相似程度的統(tǒng)計調(diào)查也否定了該觀點。自從20世紀以來就沒有生物學家宣布已經(jīng)證明了先父遺傳,并在相關的學術會議上提出。
“先父遺傳”早已被現(xiàn)代遺傳學否定,科學家至今未找到其存在的確切證據(jù)。一些所謂“先父遺傳”的現(xiàn)象其實是顯性與隱性基因的表現(xiàn)。目前,“先父遺傳”被《不列顛百科全書》歸入迷信一類。
專家認為“先父遺傳”是一種謬論。哺乳動物的精子和卵子各有一套染色體,結(jié)合而成1個細胞——受精卵,其遺傳物質(zhì)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受孕的過程就是受精卵的不斷分裂,由1個細胞變成2個細胞,再變成4個細胞,這些細胞再分化為各種方向,形成眼、耳、口、鼻、四肢等。
如果孩子具有女子前度男性伴侶的遺傳特點,那么必定是最初那個細胞——受精卵的遺傳物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而精子是來自男人的,改變的只能是女子的生殖細胞——卵子,外來的遺傳物質(zhì)只有整合其中才能遺傳給下一代。男人在女子陰道內(nèi)射精后,大部分精子沒能與卵子結(jié)合,很快就溶解了,其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DNA等都會被分解代謝,最終被排泄出體外,無法長期在人體內(nèi)停留,更無法改變女子的基因。這是因為轉(zhuǎn)基因是很難自然發(fā)生的,需要在實驗室通過復雜技術才能實現(xiàn)。顯然,精子沒有這種侵襲女性細胞的能力,其遺傳物質(zhì)DNA被分解成基本單元——核苷酸后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不是整段DNA序列被吸收。專家進行類比說:“我們吃了牛肉、羊肉后不會變成牛羊,因為它們的基因不會被整合到人體細胞中。”
退一步來說,即使精子擁有轉(zhuǎn)基因的能力,也無法實現(xiàn)“先父遺傳”。鄧敏端解釋道,女性的生殖細胞早在她自己還是胎兒的階段就已形成,總數(shù)多達數(shù)百萬個。直到青春期卵巢功能啟動,月經(jīng)來潮,卵巢中的卵泡逐漸發(fā)育,到了排卵期有一個成熟的卵子與精子結(jié)合變成受精卵。如果前度男性伴侶的精液要改變卵子的遺傳物質(zhì),就要穿透數(shù)百萬個細胞,把它們的遺傳物質(zhì)全部都改一遍,而這也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覺得子女與老婆的“老相好”相似,就引發(fā)疑心和嫉妒心理。專家稱這并不奇怪,畢竟子女與前任男友都屬于同一人種,甚至都是某個地方的人,相似性很容易解釋。
先父遺傳的觀點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該理論認為,個體的特征不僅繼承自其雙親,還繼承自曾導致其母親懷孕的其他男性。
亞里士多德將此觀點解釋為自然史,在古代被廣為接受,在中世紀重新發(fā)現(xiàn)亞里士多德時被再次挖掘出來。1361年,該觀點曾經(jīng)阻撓了愛德華三世的長子黑太子愛德華與肯特的瓊安(曾有婚史)的婚事。當時認為,他們的后代可能并非完全是金雀花王朝的血脈。
叔本華和赫伯特·斯賓塞都還認為先父遺傳是可靠的理論,直到現(xiàn)代遺傳學出現(xiàn),該理論才被徹底證偽。希臘神話中關于希臘英雄起源的部分,也深受先父遺傳概念的影響。
希臘英雄普遍擁有兩位父親,一個不朽的父親,一個凡人的父親。例如忒修斯,同時擁有人類和神兩位父親,在同一天夜里雙重受孕。按古典時代對性的理解,精液的混合讓忒修斯同時擁有了神與凡人的特征,因此英雄才能非同凡人。在希臘神話中,先父遺傳有時還表現(xiàn)為雙胞胎:例如卡斯托耳和波魯克斯,一個是神的兒子也為神,一個是人類國王的兒子也為人。地理學家保薩尼亞斯指出:“就像其他英雄一樣,他有兩個父親:一個被他們稱為海神波賽冬,一個是人類”。
先父遺傳,或更普遍的“產(chǎn)婦印痕”理論,也存在于古以色列。在創(chuàng)世記中,雅各在牧放拉班的羊群時,將剝了皮的樹枝插在羊的水槽前,以誘導母羊生產(chǎn)出有紋和有斑的小羊。
華倫提努諾斯底教派信徒更將先父遺傳的學說從生理世界延伸到了心理和精神的境界,認為它對女性的影響會深及思維。
英國人類學Dr.gossip教授的報告曾說,在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時,男性五億多的精子進入了她的體內(nèi),在精液“自溶性”時,會釋放出一種遺傳物質(zhì)“DNA去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某部份可能被女性子宮內(nèi)腺所吸收。
與此同時,精液中還含有多種性激素,這些性激素也可能被女性吸收。這些被吸收的物質(zhì)會干擾母體內(nèi)的DNA基因,使女體內(nèi)的性腺細胞發(fā)生變化,從而使以后女體內(nèi)的卵細胞性狀也會受干擾而變化產(chǎn)生遺傳變異,因而產(chǎn)生“無距離遺傳”的效果。事實上,根本沒有什么英國人類學研究所,也沒有什么精子自溶性、無距離遺傳等,這些專業(yè)術語完全是編造出來的,目的就是忽悠沒有科學知識的人上當受騙。
總之先父遺傳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國際上看,諾貝爾獎從未頒給先父遺傳相關研究,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先父遺傳被明確歸為邪教迷信,達爾文的”泛生論“其實是為了證明進化理論,和先父遺傳沒有任何關系,而這些都曾經(jīng)被謠傳為先父遺傳的證據(jù)。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