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由于各種不同原因引起體內儲存鐵缺乏,影響細胞的血紅素合成而發生的貧血。此種貧血在生育期婦女和嬰幼兒中發生率最高。鐵是人體生理過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除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外,還參與體內一些其他生化過程,如細胞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及合成。
1、鐵吸收障礙
飲食中鐵的生物利用度變化頗大。除血紅素鐵外,其他鐵形式均需轉變為亞鐵形式才能被吸收。鐵的轉變和吸收受諸多因素如腸道環境、飲食內容和還原物質的影響。專家表示,胃酸有助于二價鐵和食物鐵的吸收。胃酸缺乏、胃切除術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他胃腸道疾病可造成鐵吸收障礙,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如果你有這種病癥,就會很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
2、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的原因里最常見的,80%的缺鐵性貧血均是慢性失血引起的。1 ml血液就會丟失0.5mg的鐵質,慢性失血就是失鐵。如反復鼻出血、消化道出血、頻繁獻血、月經過多等,而消化道出血又是比較頻發的種類,如腸道惡性腫瘤、痔瘡、鉤蟲病等,均會造成慢性失血,而其中的月經過多,則是女性貧血的一個主因,鉤蟲病則是兒童缺鐵性貧血常見的原因。
3、鐵吸收不足
補鐵不夠,鐵元素吸收不足易導致缺鐵性貧血。飲食不合理如挑食、偏食、厭食等,包括時下流行的素食、眾多女性都會選擇的“節食”均會造成鐵元素吸收不足。而很多看似營養豐富的飲食,如牛奶、巧克力、雞蛋等,實則不然,這些飲食含鐵量少,吸收效率差,也會導致鐵質吸收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而缺鐵性貧血,就需要多多補充鐵質了。
豆漿與母乳
豆漿中易吸收的鐵質可以提高乳汁中鐵的含量,預防媽媽產后缺鐵性貧血。
蛋白質是母乳的主要成分,豆漿中的優質蛋白可以使媽媽乳汁分泌增多。
豆漿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物質可以增強媽媽免疫力,通過乳汁的分泌可以促進寶寶腦部的發育。
營養分析:
豆漿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
豆漿中還含有鐵,鈣等礦物質,飲用鮮豆漿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豆漿可以補充植物蛋白,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加,豆漿中含有大豆卵磷脂,是“血管清道夫”,可以擦拭內臟及血管“油污”,是構成腦細胞的主要物質。
大豆纖維是“腸道清道夫”,具有降低血糖值,血清膽固醇,血脂質并預防肥胖功能,同時可消除便秘。
豆漿被譽為“植物性牛奶”,豆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成分比較接近完全蛋白質,屬于優質蛋白質。
豆漿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都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
鐵元素是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人體一旦缺鐵,就會導致血紅蛋白產量減少,紅細胞數量也減少,這就是缺鐵性貧血。哺乳期的婦女對鐵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因為產后已經造成身體大量的微量元素缺失,產后惡露也會流失掉大量的血,不僅要補充自身所需的鐵元素,還要通過乳汁分泌給寶寶,所以若不補充足夠的鐵極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當患上缺鐵性貧血時,血液中紅細胞攜氧能力就下降,運送到身體各部位的氧量就減少,而人頭發毛囊細胞是十分喜歡氧的,一旦缺氧,毛發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哺乳期婦女缺貧血時,還表現為頭發干燥、脫發、皮膚蒼白、頭暈、乏力、呼吸短促等,有時脫發甚至可能是貧血的唯一癥狀。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那么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該怎樣調節貧血的癥狀呢?下面讓小編來跟大家說說缺鐵性貧血食療。
1、菜包肝片,功效:補虛養血。適用于胃癌氣血兩虛引起的貧血。豬肝中鐵的含量是豬肉的14倍,是補虛養血的好原料。
2、黑木耳紅糖飲,黑木耳30克,紅糖30克。功效:養陰補血。適用于胃癌伴缺鐵性貧血患者。黑木耳、紅糖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鐵、硒、錳、鋅等均具有抗癌活性。
3、阿膠牛奶,阿膠15克,牛奶250毫升。功效:益氣養血,滋補強壯。適用于胃癌氣血不足所致貧血。
4、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
5、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功效:滋陰補血。
6、制首烏60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紅棗和粳米煮粥,將成,放入紅糖適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熱溫服。首烏忌鐵器,煎湯煮粥時需用少鍋或搪瓷鍋。功效:補肝益腎,養血理虛。
7、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