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有下墜感或者是腰酸背痛。其次就是在下腹部、陰道、外陰部會出現墜脹的感覺。久站、行走以及勞動的時候癥狀加重,但是平臥事后癥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陰道內脫出塊物。Ⅱ、Ⅲ度子宮脫垂者,子宮頸及子宮體即脫出于陰道口外,平臥時可回納。
白帶增多,有時呈黃膿樣或血水狀。
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現象。當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行走時,尿液會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經常刺激,外陰會繼發炎癥,變得紅、腫、痛、癢。解尿不暢,有些病人必須翹起屁股,用力擠才能解出小便。
便秘、腹脹、大便困難。當子宮Ⅱ度、Ⅲ度脫垂時,陰道后壁亦可膨出,直腸隨之膨出,呈S狀彎曲,大便則不能順利通過,造成便秘、排便困難。有時彎曲過度,氣也難通過,屁也放不出,即造成腹脹。
分娩損傷:這是子宮脫垂發病的主要原因。分娩,尤其是難產、第二產程延長或經陰道手術助產,易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子宮骶韌帶和盆底肌肉的損傷,若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就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腹壓增加:產褥期產婦多喜仰臥,且易并發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后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慢性便秘及咳嗽,腹水或腹型肥胖,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
先天發育異常:有可能是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營養不良:營養嚴重缺乏可導致肌肉萎縮、盆腔內筋膜松弛,失去對子宮的支持作用。因營養不良造成子宮脫垂者,常伴有胃下垂、腹壁松弛等癥狀。
衰老:卵巢功能減退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使盆底支持組織變得薄弱、松弛,易發生子宮脫垂,或是使原來的脫垂程度加重。
子宮脫垂的檢查一般是通過婦科檢查來完成的,一般不需要進行輔助的相關檢查,因為通過相關病史以及內檢后是可以確定這個疾病的嚴重程度的,不過如果患者還合并其他不適那么就是需要進行其他相關檢查的。
檢查時以患者平臥用力下屏時子宮下降的程度,將子宮脫垂分為三度:
Ⅰ度:指宮頸外口水平低于坐骨棘水平,未達到處女膜緣,宮頸及宮體仍位于陰道內。該程度子宮脫垂無須治療,注意休息即可恢復。
Ⅱ度: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已脫出陰道口外。
Ⅲ度:子宮頸及子宮體全部脫出陰道口外。
(1)注意臥床休息,睡時宜墊高臀部或腳部,抬高二塊磚的高度。
(2)產后不過早下床活動,特別不能過早地參加重體力勞動。
(3)避免長期站立或下蹲、屏氣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4)保持大小便的通暢。
(5)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
(6)哺乳期不應超過兩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
(7)適當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8)增加營養,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品,如雞、山藥、扁豆、蓮子、芡實、泥鰍、淡菜、韭菜、大棗等。
(9)節制房事。
第一種手術治療分3種情況:
①子宮頸部分切除,適合于年輕、要保留生育功能者;
②陰道內子宮切除術,適于年齡較大、病情較重者;
③陰道閉合術,適于年老體弱無性生活者。
第二種非手術治療有3種方法:
①使用子宮托。利用子宮托的支撐作用,使脫垂的子宮上升,以改善患部血循環,有利痊愈。
②中成藥治療,可服用市售補中益氣丸。
③針灸治療,找針灸方面的好中醫治療。
第三種物理療法:
①肛提肌鍛煉
方法:囑患者用力收縮肛門持續數秒鐘后放松,每次連續進行10min左右,每日數次,最好每天清晨起床前進行1次。對有張力性尿失禁者,每次排尿時,有意識地停止排尿數次,并使之形成習慣。
②腹直肌及盆底肌肉鍛煉
即仰臥起坐法。方法:囑患者平臥于床上,兩手平放于身體兩側不用力,利用腹直肌等肌肉的收縮力使身體坐立,一臥一起,每次作數10次,2次/d以上。
③胸膝臥位
方法:囑患者先在床上做下跪姿勢,然后將胸部盡量貼在床的表面,大腿與床平面保持垂直,每次跪15min,2次/d,直至子宮位置糾正至前位。同時亦治療咳嗽、便秘等慢性病。絕經期患者給予尼爾雌醇或其它雌激素治療。還需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