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對藥物的耐力和承受力很低,需藥量也與成人或一般孩童不同。因此,除了經(jīng)過醫(yī)師處方的藥物之外,不可擅自給嬰兒服藥,即使是最常用的退燒藥,也要和醫(yī)護人員商量后才可使用。新生兒用藥不當或用藥過量造成的后果是很嚴重的,不可不謹慎。
新生兒照護是件細心活,該時期穿多少衣服合適?新生兒時期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室內(nèi),而且小寶寶新陳代謝也比較快,所以穿太多還有利于增強抵抗力。如果太容易生病怕著涼,可以在里面加背心或者小肚兜。
寶寶內(nèi)衣需要每天更換? 小寶寶新陳代謝活躍,經(jīng)常出汗,因此天天給寶寶洗澡定要經(jīng)常更換內(nèi)衣和貼身衣服。
寶寶衣服清洗法則:洗寶寶衣服時千萬別使用任何含磷洗衣粉,要用寶寶專用洗衣液。另外有些顏色鮮艷衣服要和淺色衣物分開洗,避免退色和染色。洗衣機洗大人和小孩衣服要分開洗,另外要注意新衣衣買回去定要先清洗下。用清水漂洗并加點白醋,在太陽下曬干再給寶寶穿。白醋既消毒又使衣物更加柔軟,各位媽媽不妨試試!
二手衣能不能穿? 只要做好清洗工作寶寶絕對能穿二手衣。舊衣服柔軟而且不像有些新衣服樣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非常安全。媽媽把別人送來的舊衣服用洗滌劑徹底清洗下,用大太陽曝曬一樣能穿得安心。
1、防止銳物刺傷
要防止銳物刺傷寶寶的眼睛。給寶寶玩一些圓鈍的、較軟的玩具,不要給寶寶觸摸棍棒類或尖銳的玩具,避免刀、剪、針、錐、鉛筆、筷子等讓寶寶接觸,以免刺傷寶寶眼睛。
2、防止強光刺激
要防止強烈的陽光或燈光直射寶寶的眼睛。寶寶從黑暗的子宮環(huán)境來到光明的世界,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對光需要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在家中的燈光要柔和些。此外,寶寶到戶外活動不要選擇中午太陽直射時,即使出門也要戴太陽帽或其他東西遮擋,平時還要注意不帶寶寶到有電焊或氣焊的地方。
3、預防沙蟲飛入
防止異物飛入眼內(nèi)。寶寶在洗完澡用爽身粉時,要避免爽身粉進入眼睛,洗澡時也應該注意避免浴液刺激眼睛。另外還要防止塵沙、小蟲進入眼睛,一旦有異物入眼,不要用手揉擦,媽媽要用干凈的棉簽蘸溫水沖洗寶寶眼睛。外出時如遇刮風,應用紗布罩住寶寶面部,以免沙塵進入眼睛。
4、預防傳染
若成人患急性結膜炎時,要避免與寶寶接觸,以防傳染。當眼病流行期間,也盡量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5、定期檢查視力
除了在平時注意用眼衛(wèi)生以外,寶寶的視力還需要定期做檢查。特別要分別查兩眼的視力,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這一階段進行1次散瞳驗光。
6、媽咪看診
發(fā)現(xiàn)寶寶視力異常的時間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其實,媽媽自己也可以對寶寶的早期視力進行判斷。由于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懂表達,因此,不能用視力表來檢查他們的視力。不過,您可以用下述3種簡易方法檢查寶寶是否有視力。
使寶寶仰臥,用一根線系一個玩具球,舉在寶寶眼前上方20厘米處,看他是否能盯著看,如能盯著看,且能隨著玩具球的左右移動而進行跟蹤,說明寶寶有視力。
讓寶寶仰臥,拿一支鉛筆突然移向寶寶面部(注意千萬別刺著寶寶眼睛及面部),寶寶會眨眼,這就說明寶寶能看到東西了。
用一手電筒突然一亮,照射寶寶眼睛(注意時間停留不宜過長),可見寶寶眼睛的黑瞳孔突然縮小,這也說明寶寶有視力,有瞳孔對光反射。
如果在以上檢查中,寶寶沒有出現(xiàn)相應的反應,說明寶寶沒有視力或視力較弱,應及時與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
1、新生兒黃疸
一般新生兒的黃疽多半在出生后3~7天才出現(xiàn)(少數(shù)有問題的病理性黃疸可能在3天之內(nèi)出現(xiàn)),其中絕數(shù)在一兩星期后會自行消退,醫(yī)學上稱為“生理性黃疸”,對健康不會有影響。華人的新生兒極為常見,比例之高大約有90%會出現(xiàn)。
醫(yī)院大多利用血液檢驗新生兒的黃疸指數(shù),如果偏高,可利用黃疸燈照射,以幫助黃疸的消退,大多數(shù)新生兒黃疸經(jīng)由照光處理就能消退,少數(shù)嚴重者或照光后黃疸指數(shù)仍繼續(xù)上升者,則要考慮換血治療,以免腦部受損而影響智力。
2、尿布疹
嬰兒的皮膚極為嬌嫩,如果長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濕的話,臀部常會出現(xiàn)紅色的小疹子或皮膚變得比較粗糙,種情形稱為“尿布疹”或“紅屁股”。
預防尿布疹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臀部的干燥清潔。每次換尿布時用溫水清洗臀部,以棉花輕輕擦干,再抹上嬰兒油。
選擇尿布時,應選用透氣的尿布,密不透氣的尿布應避免使用。
尿布疹嚴重時,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可讓嬰兒光屁股,并使臀部接受光線照射,以除去濕氣——但接受燈光照射時必須小心保持距離,勿讓嬰兒受到灼傷。
3、大小便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nèi)會排泄小便及暗黑色的胎便。如果經(jīng)過24小時仍無排便(包括小便),醫(yī)師通常會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泌尿系統(tǒng)出了問題,或消化系統(tǒng)堵塞。
剛出生的嬰兒大便是褐綠色的,呈黏稠狀,以后則逐漸變?yōu)辄S色的軟便。
新生兒白天大便的次數(shù)是三四次。喂母乳的嬰兒消化的情況比較好,大便的次數(shù)較多;吃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容易變硬或便秘,最好在兩次喂奶間加喂少許開水,可以減少便秘的幾率。
4、腹瀉
嬰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感冒、水質不潔、奶粉不合、腸胃發(fā)炎、奶瓶污染、飲食過量都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程度輕微,居家調(diào)養(yǎng)即可。首先要停用原先吃的食物或牛奶,只能吃葡萄糖或電解質溶液和米湯。等腹瀉的情況改善后才可以服食稀釋過的牛奶——剛開始先從1/4的濃度開始,視排便情形的改善,逐漸增加奶粉的濃度至正常濃度為止。
腹瀉情況嚴重或久瀉不愈時,必須盡快送醫(yī)院處理。通常醫(yī)院會先行靜脈注射電解質溶液,以防脫水導致休克,再仔細找出腹瀉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癥治療。
5、溢奶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溢奶。一般來說,溢出的量若不多,并不會影響寶寶的發(fā)育。如果溢奶情況嚴重或經(jīng)常溢奶使得寶寶的體重增加得太慢,甚至減輕時,就需要請醫(yī)師診治了。
若喂食寶寶時能做到下列5點,可以使寶寶少溢奶或吐奶:
.少量多餐。
.喂食時,速度放慢,避免吸入太多空氣到胃里。
.奶瓶的角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平,可能使寶寶吸入空氣而吸不到奶水。
.喂食后要幫寶寶打嗝、排氣,把胃中的空氣排出。
.寶寶喂食后不可平躺,應盡可能右側臥或俯臥,同時上身要抬高30°角。
6、痱 子
嬰兒長痱子是很常見的,一方面是由于天氣炎熱,再者是老一輩的育兒觀念——總是喜歡替嬰兒穿過多的衣服,使得寶寶容易流汗。痱子大都長在頸部與肩膀。如果能做到下列三點,則寶寶長痱子的可能性將大為減少:
.保持通風涼爽的環(huán)境。
.勿將寶寶裹得密不透風。
.寶寶流汗,立即替他擦干。
7、發(fā)燒
任何人發(fā)燒都表示身體的健康發(fā)出警報,最常見的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初生嬰兒的抵抗力較弱,健康的變化也比較快。因此,寶寶有發(fā)燒的現(xiàn)象時,必須帶去給醫(yī)師檢查,找出病因并予以適當?shù)闹委煛T诩抑羞€沒來得及就醫(yī)診治前,可以先采用下列方法幫助寶寶退燒,以減輕痛苦:
.口溫超過38℃,肛溫超過38.5℃時,可先讓寶寶使用家中現(xiàn)有的退燒藥。口服或肛門塞劑都可使用,但劑量必須根據(jù)體重略微調(diào)整。同時,須詳閱退燒藥的說明書或請教兒科醫(yī)護人員。
.若家中無退燒藥,或服用退燒藥后,體溫仍退不下來,可給予冰枕或用溫水擦拭全身,以降低體溫。
.發(fā)燒時,多半頭部及軀干體溫高而四肢冰冷;因此,身上不要穿太厚、太溫暖的衣服,四肢冰冷處則需要特別保暖,才能使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良好,以利散熱,而使體溫降低。
8、臍帶護理
臍帶在出生一兩周后會自行脫落。每次沐浴后可先用棉花棒沾消毒藥水由內(nèi)往外擦拭,再以棉花棒沾75%含量的酒精擦拭。臍帶處理盡量保持干燥,避免接觸尿布。如果有血水、膿水流出,或有異常臭味,或長出肉芽,應請醫(yī)師診治。
生理性體重下降:寶寶出生后的前幾天體重可能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這就是生理性體重下降。這是由于寶寶出生后吃奶量還不多,通過排尿、排胎便或出汗等途徑使水分丟失造成的,一般7-10天即可恢復正常體重,并開始正常的體重增長。
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2-3天后,皮膚出現(xiàn)輕度發(fā)黃,但精神、吃奶都很好,這就是生理性黃疸。這是由于胎兒時期體內(nèi)的紅細胞數(shù)量較多,出生后紅細胞破壞,產(chǎn)生過量的膽紅素。而新生兒肝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較低,多余的膽紅素在血液內(nèi)積聚,從而染黃了皮膚和鞏膜。這種現(xiàn)象一般會在生后7-10天內(nèi)自行消退。
生理性陰道出血及乳房腫大:新生女嬰在生后,陰道可能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排出。一些男嬰和女嬰還可能有乳房腫大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寶寶出生后,體內(nèi)來自母體的雌激素水平驟減的原因所致。請不要緊張,也不用處理,幾天后會自然消失。
“螳螂嘴”和“馬牙” :有些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都有一個較厚的脂肪墊隆起,老百姓俗稱“螳螂嘴”。有人認為“螳螂嘴”妨礙嬰兒吃奶,要將它挑掉。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脂肪墊屬于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吸奶,反而有助于寶寶的吸吮。有些寶寶的牙齦上,有時會看到一些淡黃色米粒大小的顆粒,被俗稱為“馬牙”,有人習慣將它用粗布擦掉。所謂“馬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形成的,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幾個星期后會自行消失。
(1)去除胎毒。所謂胎毒,主要是指胎中稟受的熱毒,包括穢物咽入腹中而成的胎毒。給新生兒去胎毒,是中華民族護養(yǎng)小兒的有效防保措施。自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不少兒科專家運用中醫(yī)“胎毒學說”,選藥預防新生兒溶血病取得成功,同時證實了中醫(yī)“去胎毒”觀點的指導意義,在臨床中具有實用價值。新生兒服用去胎毒的藥物,可以清除母胎中帶來的熱毒,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保健作用。具體用法有:① 甘草法甘草3克,濃煎取汁,以消毒紗布蘸藥汁,令小兒頻頗吮吸。連用3~5天。② 黃連法黃連15~3克,用水浸泡,令汁出,入飯鍋蒸后,滴小兒口中,每次2~3滴,清晨空腹用,連用3~5天。黃連性寒,胎稟氣弱者不用。③ 豆豉法淡豆豉9克,濃煎取汁,頻頻飲服。④大黃法生大黃3克,沸水適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小兒口中,胎糞能下后,停服,脾虛氣弱便溏禁用。⑤ 銀花甘草法銀花6克、甘草3克煎插拭口,并以少量令小兒吸吮。
(2)保暖新生兒體量調(diào)節(jié)功能尚未完善,容易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所以應使嬰兒處在適當溫度下,以減少機體的氧耗,降低代謝率。一般室溫應控制在24℃,濕度為50%~60%;若嬰兒裸身置于暖箱內(nèi),最適宜溫度是在相對濕度為50%時保持31℃~34℃。如果條件不允許維持24℃左右室溫時,可加熱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燙傷,并隨時注意體溫。新生兒的床應遠離通風口和電扇處,所用的被褥、衣服、尿布要預熱,以免傳導散熱。
(3)喂養(yǎng)正常足月產(chǎn)兒分娩后,母、子情況良好者,可在2~4小時開始哺乳,異常娩出者酌情延遲。可先試喂5%葡萄糖水。提早哺乳,能促進母乳分泌,預防嬰兒低血糖。母親產(chǎn)后2~3天,多有乳汁分泌不足現(xiàn)象,嬰兒若有明顯的饑餓表現(xiàn)或體重減輕過多時,可在哺乳后補授適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乳代替母乳,應盡量以母乳喂養(yǎng)。為保證哺乳成功,必須堅持母乳喂養(yǎng)。代授法,不利于泌乳功能的建立。喂奶時間按需而定,一般間隔3小時左右,每次給予20分鐘吸吮,喂奶間隙時要適當喂水。
(4)預防感染新生兒皮膚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均嬌嫩,免疫功能不足,必須嚴格預防感染。凡患呼吸道感染、腹瀉、皮膚感染或其他傳染病者,均不能接觸新生兒。
(5)皮膚護理臍帶脫落前不宜用盆浴,可在每次換尿布后,用水揩洗臀部及會陰部。每日沐浴1次,水溫40℃左右,室溫27℃,用中性肥皂,浴后宜用柔軟毛巾吸干,可撲少許爽身粉,以保持干燥,但不宜過多。同時應注意保護口鼻以免水、粉吸入肺部。
(6)五官清潔應注意面部及眼、外耳道、口、鼻孔的清潔,但不要挖耳道及鼻腔,有分泌物時可用棉球拭去。嬰兒口腔黏膜柔嫩,一般不宜擦洗,嚴禁挑破牙齦上的所謂“板牙”或“馬牙”,因為這些原是正常的上皮積聚,只要用淡鹽水擦抹就可以。
(7)激發(fā)心理因素多項研究證明,早期激發(fā)心理因素,能促進嬰兒的發(fā)育,環(huán)境對發(fā)育的作用并不亞于遺傳因素。在新生兒期,早期激發(fā)的方法,可以在日常護理中進行,如在哺乳、洗澡、換尿布及穿衣時,可與嬰兒進行眼神交流、對他說話、逗笑、撫摸皮膚,或者給嬰兒聽柔和、舒緩、輕松的音樂。隨著交往的增多,同時也促進母嬰相依的感情,而相依感情的建立,對嬰兒以后的心理發(fā)育,是非常有益的。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