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后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
注射方法:上臂三角肌外側皮內注射0.1ml。兒童皮內注射。
1.早產、難產、低體重兒、伴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兒。
2.發熱、腹瀉等急性傳染病的患兒。
3.心、肺、腎等慢性疾病、嚴重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以及對預防接種有過敏反映者。
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證實,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病的平均有效率為86%;預防結核相關死亡的有效率為65%,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的有效率為64%,預防播散性結核死亡的有效率為78%。多年來,通過卡介苗接種已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
國家衛生部發布《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從2005年6月1日起,所有計劃免疫疫苗,包括注射費用,在預防接種時將不會再收一分錢。兒童在接種被列入計劃免疫的疫苗時,疫苗是免費的,但需要支付注射費,新生兒雖然可以獲得免費的疫苗,但需交納注射費。卡介苗屬于計劃內疫苗,因此是免費的,只需要交付注射費
1.結核菌是細胞內寄生菌,因此人體抗結核的特異性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接種卡介苗是用減毒卡介菌(結核菌)人工接種進行初次感染,經過巨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將其抗原信息傳遞給免疫活性細胞,使T細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細胞,當機體再遇到結核菌感染時,巨噬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迅速被激活,執行免疫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釋放淋巴因子是致敏淋巴細胞免疫功能之一,其中趨化因子(MCF)能吸引巨噬細胞及中性多核白細胞,使其趨向抗原物質與致敏淋巴細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移動,巨噬細胞抑制因子(MIF)能抑制進入炎癥區的巨噬細胞和中性多核白細胞的移動,使它們停留在炎癥或病原體聚集的部位,利于發揮作用。MIF可使巨噬細胞發生粘著,并使吞噬反應顯著增加。巨噬細胞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與消化能力,并加強巨噬細胞對抗原進行處理的能力,從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因此在結核菌侵犯的部位,出現巨噬細胞的凝聚,大量吞噬結核菌。在分枝桿菌生長抑制因子的作用下,還能抑制細胞內的結核菌生長,及至消化,最后消滅,形成結核的特異性免疫。在卡介苗進入機體后,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同時,還產生了比較廣泛的非特異性免疫作用,這與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T細胞本身的直接殺傷作用及體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關。臨床上應用于:
1. 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及用5IUPPD(PPD為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釋舊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的兒童(PPD或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后48-72小時,局部硬結在5mm以下者為陰性),皮內接種以預防結核病。
2. 現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根治性手術或化療后作為輔助治療,均有一定療效。
3. 非特異性卡介苗還用于預防小兒感冒、治療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氣管炎(PPD實驗呈陰性者方可使用特異性卡介苗,否則會導致患者感染結核病)。
接種2周左右出現局部紅腫、浸潤、化膿,并形成小潰瘍,嚴重者宜采取適當治療處理。接種中偶可發生下列反應:
(1) 淋巴結炎癥:接種后1-2個月左右,頸部、腋下、鎖骨上下等淋巴結腫大(大于1.0cm)。反應過強者,淋巴結腫大明顯,可形成膿瘍或破潰,或在接種處有小膿疤。皮內注射者反應往往較劃痕法者強,另外舊結核菌素(OT)試驗呈陽性者,接種后也可產生較強反應。
(2) 類狼瘡反應:與結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關。
(3) 疤痕:因豐富的肉芽組織形成疤痕突起,有時呈疤痕瘤,多見于不做OT試驗而直接皮上劃痕接種者。
卡介苗化膿是一種正常的接種反應。一般接種卡介苗后,免疫強烈的,會出現接種部位出現的輕微化膿的癥狀,因此卡介苗化膿是正常現象。如果沒有化膿則表示可能沒有接種成功,必須再接種,接種成功就會有化膿成一個卡疤。
寶寶接種卡介苗后約一至二周,局部會呈現紅色小節結,平均直徑10mm左右,以后逐漸長大,微有痛癢,但不會發燒;六至八周會形成膿泡或潰爛,逐漸軟化成白色膿 皰可自行破潰直徑3-5mm;十至十二周開始結痂,痂皮脫落后留下一個微紅色的小疤痕,以后紅色逐漸變成膚色。
卡介苗化膿一般不需處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拭凈,不要擠壓,約兩至三個月自然會愈合結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脫落,不可提早把它摳去,一般不會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