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為月經提前、月經推遲、不規律的子宮出血、功能性子宮或閉經等。
1)內分泌紊亂
產后初期女性處于內分泌紊亂階段,產后第一次月經通常是無排卵周期,此時卵巢對于性腺激素的剌激不太敏感,因此經常出現產后惡露不斷,或不定期的陰道出血。
2)產傷因素
剖腹產對產婦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傷,若女性產后出現大出血伴休克、產后感染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這些可導致閉經,短期內得不到有效控制,還可能影響甲狀腺的正常功能,出現消瘦、消化不良、畏寒、乏力、基礎代謝低等癥狀。
3)哺乳
產后堅持母乳喂養的女性出現月經不調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哺乳使體內泌乳激素上升,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所以月經不能如期而至,出現閉經或者月經量少等。也有些產婦由于哺乳時間過長而導致子宮內膜萎縮性閉經。
4)精神因素
初產婦心理承受力低,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緊張等負面情緒,甚至產后暫時無法接受新身份的轉變而出現產后抑郁等,這些不良情緒也會影響月經的正常來潮。
專家稱,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產后月經的情況其實也是不一樣的,從醫學的角度上說,女性子性子宮內膜的組織形態來看的話,女性在產后33天到42天就可以正常排卵了,也就是開始來月經了,應該說如果沒有哺乳的話,有超過40%的產婦會在六周內恢復排卵的,而大約有有35%的女性在產后兩個月還沒有月經,當然了我們這指的是沒有哺乳的情況。應該說如果沒有母乳喂養的話,月經會比有哺乳喂養的先來,當然了這也沒有絕對的事,一些哺乳喂養的女性,同樣也會在產后的一個月或者還在哺乳期就來月經了。
生活中大多數的產婦是會選擇哺乳喂養的,正常情況下如果哺乳喂養的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女性在哺乳期也會有月經來臨,當然了更多的女性在產后也就是哺乳期是不會有月經來臨的。
1)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心情抑郁或沮喪常常使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而情緒緊張可使月經量增多,月經提前。
2)生活在舒適和諧的環境中,人們的心情則能愉悅,也就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多參加活動,避免過于安逸,造成懶惰。另外也要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對健康不利。
周期不規律:平時應該注意適當補鈣,多休息,加強營養,適當運動,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長期來經時間不規律,建議去醫院查明具體原因再做相應的治療。
經血量少:一般以預防為主要的手段,新媽媽在平時應從以下方面注意防治;應盡量避免做能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的手術;應將避孕藥與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以避免長期使用避孕藥而造成對垂體功能過度抑制。
經血過多: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月經過多,包括手術治療,如子宮切除和內膜剝除。另外也有大量藥物可以治療月經過多,如口服藥物或宮內節育器釋放藥物。產后通常采用藥物治療。
閉經:首先排除因為哺乳的原因和懷孕的可能。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明確診斷后,對癥治療。
在生活規律上,也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對預防月經不調也很有幫助。
1)請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增強體力,促進血液循環。
2)在水上活動或一般運動后,請速擦干身體著衣,勿貪涼吹風;若不慎淋雨應盡速吹干頭發及換衣保暖;月經期間應避免水上活動。
3)日常作息——不要熬夜,以免影響生理節律及內分泌協調性。
4)情緒保持平和,緊張焦慮也會使卵巢功能紊亂。
5)如果你是剖腹產,還要注意產后護理,如果引起剖腹產后遺癥就不好了,對月經不調也會加重。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