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因素為小兒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未充,元陽不振,其次是生后調養不當,感受寒邪,故本病在北方寒冷季節發病率高。
西醫學則認為本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由受寒、早產、感染窒息等多種原因引起.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易隨著環境溫度波動: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少,皮膚薄,血管分布較多,易于散熱: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成分相對多,熔點高,體溫低時易凝固,新生兒產熱主要靠棕色 脂肪,并需要氧的參與,當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時,產熱過程極易受抑制,早產兒此種脂肪儲存不足。
1.初生兒出生時形體瘦小,肌肉瘠薄,面色無華,精神萎軟,氣弱聲低,吮乳無力,筋弛肢軟。一般體重低于2500g,身長少于45cm。
2.有早產、多胎、孕婦體弱、疾病、胎養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種病因,及胎盤、臍帶異常等。
3.母產前及臨產時有感染、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水污染、臍部感染及皮膚黏膜破損或感染等病史。
4.一般表現為不吃、不哭、少動、精神萎靡,并可伴有嘔吐,或見易驚惕,體溫不升或發熱,皮膚蒼白,可有進行性加重的黃疽,肝脾腫大。重者皮膚有出血點,少
數可有抽搐、硬腫癥等。體檢應注意臍部、皮膚、甲溝及黏膜傷口等處有無感染病灶。
5.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少于4x109/L或超過25x109/L有助于診斷。如白細胞正常但血培養有致病菌生長,即可確診。局部病灶的細菌培養及涂片可作診斷的參考。
1、如寶寶吃奶急,要適當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較沖,媽媽要用手指輕輕夾住乳暈后部,保證奶水緩緩流出。
2、要讓寶寶含住乳暈,以免吸入過多空氣,更要避免寶寶吸空乳頭。
3、使用奶瓶時,要讓奶汁充滿奶嘴,以免寶寶吸入空氣。
4、喂奶后豎著抱寶寶,輕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緩緩放下。
5、喂奶后發現寶寶尿了,拉了,也不要換尿布,待寶寶熟睡后再輕輕更換。
做好產前檢查,密切觀察胎兒生長情況。積極治療嚴重妊娠反應,預防妊娠中毒癥,糾正孕母貧血,勞逸結合,避免感染。胎兒期發現胎萎不長者,可由孕母服藥補腎培元,促進胎兒宮內發育。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保持口腔、臍部皮膚黏膜的清潔,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