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與寶寶的親密度
雖然嬰兒的視覺和聽覺尚在發育中,但是他已經具備一定的記憶能力。通過這種親密的懷抱行為,寶寶會自發地對父母產生好感,并將這種感覺儲存在腦袋里,從而拉近寶寶與父母的距離。
2.增強親子交流
父母抱寶寶時,不可能一言不發,父母經常與寶寶講話和互動,這對寶寶的早期語言教育是很有幫助的。這也要求父母在抱寶寶的時候,要經常和他們說說話。
3.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寶寶剛生下來不久,離開了母體溫暖安全的生活環境,對周圍的環境都很陌生,也很不習慣。而抱寶寶可以把父母的熱量傳遞給寶寶,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寶寶也就產生了一種安全感。
4.增加寶寶的運動量
新生兒肌肉力量太柔弱,導致其基本不能進行運動,而抱寶寶可以有效彌補運動量缺失的問題,這種間接性的運動對寶寶成長是很有利的。
第一步:用一只手穩住寶寶的頭部
用手輕輕穩住寶寶的后腦,這個時候也要給頸部適當力量來支撐頭部。
第二步:用另一只手去托住寶寶的屁股
右手固定好寶寶的腦袋后,再用左手把孩子的屁股小心托住。
第三步:慢慢支撐起寶寶的頭
最后,在完成前兩步的前提下,慢慢地支撐起寶寶的頭,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要注意托住寶寶的頸部,不然寶寶容易向后傾倒,使寶寶很不舒服。
1.當寶寶情緒不好時——面向里豎抱
寶寶的情緒也是時刻在變化的,例如當寶寶處在紛亂嘈雜的環境中,往往會心情低落。這個時候就要調整姿勢,讓孩子臉蛋朝里,豎著抱,但時間不宜過長。
2.當寶寶學說話時——和他人面對面交流
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寶寶就開始接觸語言,其實也是寶寶對發音以及詞匯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因此抱著寶寶與他人面對面交流可以提高寶寶語言學習能力。
3.當寶寶醒著時——面向外豎抱
寶寶醒著的時候,這種抱法不失為一種滿足其好奇心的妙招,而且寶寶也會很喜歡的,但為了保護寶寶的勁椎,時間不宜過長。
4.當寶寶困倦時——躺在他人的臂彎里面
如果寶寶表現出倦怠的情緒,就要調整姿勢,比如把寶寶放在臂彎里,為寶寶入睡提供良好的環境。
5.當寶寶哭鬧時——趴在他人的懷里
寶寶如果情緒不佳甚至哭鬧時,要設法穩定寶寶的情緒,可以一邊讓寶寶趴在懷里,一邊踱步哼唱兒歌。
6.當寶寶學走路時——給寶寶支撐
寶寶初學走路的時候,腿部力量其實還很弱,不要讓寶寶獨自站立,所以抱的人最好用雙手給寶寶有力的支撐。
1.在抱寶寶之前,應該先摘除戒指、手鏈等飾物,雙手洗凈擦干后,待手溫暖以后再去抱寶寶。
2.抱寶寶要有足夠的溫柔和耐心,急躁忙亂等都不可取。推薦做法是在溫和抱起寶寶的同時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目光中要包含滿滿的愛意。
3.由于孩子的頸部肌肉太柔弱,在整個抱的過程中都要注意穩住寶寶的頭部,切忌給頸部太大壓力。
4.如果抱的時間較久,臂膀感到酸痛時,應把寶寶放下,最佳姿勢是讓其仰躺在床上。
5.在與寶寶進行一些互動性游戲之后,要適時讓寶寶安靜地在臂彎里平靜一會兒。
1.忌抱著寶寶睡覺
(1)首先,抱著寶寶睡覺,抱的人或多或少會晃動,這樣容易造成寶寶不能熟睡,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2)其次,寶寶在床上自然入睡,有助于寶寶骨骼、心臟和肺部的發育。
(3)再其次,抱著寶寶入睡,寶寶的四肢不能自由地伸展,這使寶寶全身的肌肉得不到放松。
(4)最后,長久地抱著寶寶睡覺,這會讓寶寶容易對抱的人產生依賴感,從小讓寶寶自己在床上自然入睡,有利于寶寶養成獨立睡覺和生活的能力。
2.忌抱著寶寶搖晃
很多抱小孩的人,在抱寶寶的時候習慣左晃晃,右晃晃,而這樣劇烈的搖晃其實對寶寶的身體是很不利的。因為在未滿一周歲以前,寶寶的身體都還沒發育成熟,特別是頭部、頸部和骨骼,劇烈的搖晃不僅會使損害寶寶身體受到損傷,可能還會造成腦部暫時性充血、腦震蕩,甚至是腦損傷。
3.忌把寶寶高高地拋起
很多人抱寶寶的時候喜愛把孩子向上拋,雖然寶寶看上去很是歡喜,但其中的危險性不容小覷。寶寶的身體發育剛剛起步,各項機能都不成熟,在拋接的過程中產生的巨大沖擊力勢必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4.忌讓寶寶騎在肩上
孩子騎坐在肩上時,由于大人的頭頸部沒有廣闊的受力面,因此頸部關節要承受比較大的壓力,這樣寶寶不僅不會覺得舒服,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