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厭食,顧名思義,指的是孩子吃飯沒有食欲,對美食不感興趣的癥狀。它主要發(fā)生于三到六歲的兒童群體中,常伴隨著食欲不振的癥狀,孩子甚至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若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癥狀,讓孩子長期厭食,可能會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
假性厭食與厭食癥
假性厭食與厭食癥有著根本上的區(qū)別,假性厭食是父母拿不準孩子應該吃多少,誤以為孩子是因為得了厭食癥才吃得少。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愛吃零食少吃飯并不是厭食,即使孩子吃得少,只要身體在健康成長,體重沒有重大變化,就說明孩子并沒有得厭食癥。
孩子方面
1、體內微量元素不足
一些微量元素如鋅攝入過少,則可能導致孩子厭食。
2、疾病因素影響
腸炎、肝炎、便秘和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病癥可能會造成孩子厭食。其他較為嚴重的疾病如結核、心肺功能不全等也是孩子厭食的常見原因。
3、用藥不當
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孩子厭食,如紅霉素,VA和VD補充過量同樣可能讓孩子食欲不振。
4、缺少運動
只吃飯不運動會導致新陳代謝減緩,消化功能變弱,從而影響食欲。
家長方面
1、喂養(yǎng)不當
飲食缺乏規(guī)律,食物營養(yǎng)不均衡、喂養(yǎng)過量或少量,或者保健品攝入過量等。
2、引導不當
吃飯的同時看著電視、玩著玩具或者和伙伴玩耍,這些外界干擾因素會分散孩子吃飯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專心吃飯。另外,若家長本身就有挑食的習慣,孩子也極易有挑食的傾向。
3、情緒影響
有些家長過于重視孩子的吃飯問題,逼著孩子吃不愛吃的菜食或是強迫孩子多吃,如此行為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厭食。當孩子遇到搬新家或是家庭變故等環(huán)境刺激時也可能會厭食。
1、消化系統(tǒng)疾病
厭食最容易引起腸道疾病,且孩子由于缺少營養(yǎng)易得營養(yǎng)不良。
2、抵抗力下降,免疫系統(tǒng)紊亂
進食不足會導致蛋白質缺少,孩子會沒有活力,抵抗力下降。
3、發(fā)育緩慢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很多的營養(yǎng)支撐身體需求,營養(yǎng)供不應求會導致發(fā)育減緩,主要體現(xiàn)為身高和體重增長緩慢。情況嚴重時孩子可能會有發(fā)育障礙等問題。
1、家長自身檢查
比如是否影響了孩子的情緒,有沒有過分關注孩子的吃飯問題導致孩子有了逆反心理。
2、血常規(guī)檢查
抽血驗血,從各項檢測指標反應孩子的體內環(huán)境是否健康平衡。
3、微量元素測定
通過測定可以知道孩子體內微量元素是否均衡,找出孩子厭食的原因。
4、消化道檢查
通過纖胃鏡檢查是否患有潰瘍,通過X 光拍片檢查是否有穿孔、有無胃壁變厚等癥狀,若胃腸道有出血、糞便隱血的現(xiàn)象,則應檢查孩子的血紅蛋白水平。
5、肝腎功能檢查
若孩子有腹脹的癥狀,則應檢查此項,觀察孩子身體內肝臟器官的損傷程度。
1、喂養(yǎng)要合理
研究表明,純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很少出現(xiàn)厭食現(xiàn)象,所以建議媽媽堅持母乳喂養(yǎng)6個月。另外,孩子的吃飯問題雖然重要,但營養(yǎng)補充要合理、葷素搭配要合理、飯量要合理。
2、飲食習慣要健康
按時吃飯、少吃零食、膳食搭配均衡、吃飯時不嬉戲玩耍,這樣有助于孩子遠離厭食,健康成長。
3、情緒要保持愉悅
遇到孩子不想吃飯或是不吃某樣菜的情況,家長切忌逼著孩子進食。孩子長期被逼著吃飯會養(yǎng)成厭食的情緒,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保持耐心慢慢引導。
4、樹立榜樣
其實許多孩子的挑食習慣在某些程度上繼承于家長,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父母的飲食習慣。若家長能樹立一個不挑食的好榜樣,孩子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厭食。
5、治療要及時
生病難免會造成孩子情緒下降胃口不佳,家長要積極讓孩子治療,盡快讓身體恢復健康。
1、培養(yǎng)孩子吃飯的新鮮感
避免經常吃同一樣菜,經常換換口感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興趣。
2、鼓勵孩子
當孩子聽話愛吃飯時要多鼓勵他,培養(yǎng)孩子“愛吃飯是好事”的觀念。
3、不用補品
孩子一般不需要用補品來補充營養(yǎng),均衡飲食就能滿足孩子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