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一個人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能靈巧地去創造出、改造出一些事物。換句話說,也就是指運動整個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它是人類認知的基礎,是源自我們體驗生活時所獲得的感官運動經驗。這項智能主要是由中樞神經系統支配身體肌肉行動的生理表現,如身體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巧、協調、平衡、敏捷等一些應具備的身體素質,以及由觸覺引發的一些能力,如跑、跳、投、攀、爬等。有幾種職業的人特別需要身體運動智能,如運動員、演員、舞蹈演員、雕塑家、外科醫生等,這一類人不喜歡長時間坐著不動,他們喜歡動手動腦,喜歡娛樂和運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如打球、游泳、攀巖、跑步等。他們閑不住,非常喜歡觸摸環境中各種物品,加深體驗。這種人喜歡與人交往,與人談話時,常常是以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來強調自己所要闡述的意思。
2、鍛煉體能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體能主要是指人體器官具備的能力,在身體素質方面包括運動力量、速度、敏捷性、協調性、柔韌性、耐力等,還涉及走、跑、跳、投擲、攀爬等運動的技能。幼兒體能的發展是促進其身體各系統正常發育的基礎,體能訓練還可以鍛煉身體的靈活性,避免受傷。
其次,幼兒體能活動的重點在于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知覺動作經驗,促進姿勢與動作的發展與成熟,并奠定未來生理成長與功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對幼兒體能訓練不能操之過急,要在滿一歲其身體基礎抗重力肌肉群功能建立之后,再循序漸進地增加刺激與訓練。
最后,在幼兒階段加強體能鍛煉的作用:
a、身體素質的提高,基本活動能力的增強
b、對外界適應能力的提高
c、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3、品性培養
體育活動還有助于培養小朋友的性格取向,如勇氣、自信心、耐心、持久力、注意力、果斷力及其他積極的意志品質等。運動訓練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如遵守游戲規則,同心協力,互相合作,徹底完成任務的毅力,開朗性格,尊重他人,公平競爭,接受勝利和失敗。
活動以游戲為主,技巧為次,發展基本運動技能如跑、跳、拍、滾等。只要幼兒積極參與,嘗試每個動作的學習,目標就已經達到。
4、運動能調節孩子心理缺陷
不同的體育項目作用不同而且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不同的心理缺陷功效不同。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專家趙晨濱針對孩子不同的心理缺陷列舉了具體可選的體育項目。
第一類,孤獨、怪僻心理缺陷的人,可以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體項目。這類體育項目共同點是要求每一位成員互相配合、交流,強調團隊精神。多參加這樣的運動會促進自己與他人交流、增強換位思考的意識,彌補孤獨、怪僻的心理缺陷。
第二類,靦腆、膽怯心理缺陷的人,想克服這一缺陷,應該多參加游泳、溜冰、滑雪、拳擊、摔跤、單雙杠、跳馬、平衡木等體育項目。這些項目共同點是,如果失敗會有一個可能受傷的后果,這就逼迫自己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進而培養勇敢、無畏的精神。
第三類,優柔寡斷心理缺陷的人,適宜于多參加
諸如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拳擊、摩托、跨欄、跳高、跳遠、擊劍等體育活動。因為這些項目不允許深思熟慮,需要的是瞬間判斷能力,多練此類項目能培養人果斷的性格。
第四類,急躁、易怒心理缺陷的人,下棋、打太極拳、慢跑、長距離的步行及游泳、騎自行車、射擊等緩慢、需要耐心的項目都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存在這類心理缺陷的人,一般都比較沖動,即刻滿足感很強,忍耐能力較差,這些項目正好可以培養一種延遲滿足的心理。
第五類,缺乏自信心理缺陷的人,可以選擇跳繩、俯臥撐、廣播操、跑步等一些相對簡單的體育項目,因為這類人做事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擔心完不成任務,容易不斷否定自我,有一種習慣性的消極認識。選擇簡單的體育項目,可以很快就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不斷的成功中建立自信心。
一只腳站五秒鐘
平衡是粗大運動技能發展的一部分。3歲的寶寶已經具有一定的平衡力,引導寶寶一只腳站立,看看是否能夠保持5秒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同樣的,接下來嘗試用另一只腳站立。這種平衡性訓練和一些小游戲結合起來會更有趣哦。
騎兒童車
在市面上很常見到的兒童車是這樣的:比成人自行車整體縮小了數倍,車子后輪的兩側各有一個輪子以更好的保持車子的平衡。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踩著腳踏板讓小車前行了,可能有的孩子還需要其他人在后面推動。
一輛兒童車帶給了寶寶很好的體驗,確保你的孩子的自行車位置高度是合適的、讓他穿著合適的鞋騎車這都是有必要的。剛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指導你的孩子把腳放在踏板上,使用腿部的力量蹬東腳踏板,他們很快就會習慣的蹬踏板的規律性動作,并能自己做。
蹦蹦跳
3歲的寶寶可以兩只腳在同一時間跳離地面,看看你的寶寶是否可以做到嗎?剛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指導你的孩子讓他們模仿你的動作,例如蹦來蹦去?!巴米颖谋奶笔莻€很合適的游戲來幫助訓練孩子的跳躍能力。
與球有關的活動
放置一個大皮球在地上,并讓你的孩子把球踢到遠的地方。你的孩子應該能夠用腳給球作用力同時還要保持身體平衡。
除了踢球之外,嘗試把球輕輕拋給孩子,可能他無法每次都接住球,但是他應該能夠嘗試抓住它。
走樓梯
對于3歲的寶寶來說,上樓梯并沒有那么困難了,試著讓孩子自己走上樓梯,聰明的3歲寶寶已經學會交替左右腳去爬樓梯啦!
向前和向后走
三歲孩子應該能夠輕松地應對走路這項技能了,他可以自由控制走路的速度、能夠向前走或者是后退,精力旺盛的寶寶還想要嘗試著跑起來幾步,充滿活力、蹦蹦跳跳的寶貝確實是很讓人感到開心啊。
1、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在開始時,可以讓孩子幫助你來整理,漸漸地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當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時候,要鼓勵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責怪他。這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手能 力,也讓孩子明白,小孩子應該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
2、遠距離溝通
爸爸媽媽可帶寶寶到一個較空曠的草地或廣場,爸爸、寶寶、媽媽3個人之間間隔一段距離,爸爸用語言加手勢把一句話表達清楚,寶寶看到后再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這句話傳給 另一邊的媽媽。
3、鼓勵孩子運動,不干擾孩子
小孩子難免好動愛玩耍,但他們的各種舉動常常令家長頭疼:愛跳高、往高的地方爬、往窄的地方鉆、跳水坑……這些舉動往往還會弄臟衣服或者產生一些擦傷。這時候許多家長會跟孩子說:“不能亂跑”、“不能爬”、“不能跳”……甚至有些家長會數落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逐漸不敢活動。其實,每個幼兒都需要這樣的運動來鍛煉他們的平衡感等身體素質,缺乏運動的孩子往往比運動豐富的孩子更易跌倒。家長不應該妨礙孩子運動的意愿,應當讓他們多多運動,參與一些活動量適當的體育活動。
4、正確選擇運動項目,提供運動的環境條件
有調查顯示:城鎮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及農村孩子,住在高樓層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如住在低層的,家長不支持運動的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及家長鼓勵運動的孩子。城鎮和高樓層的孩子的運動場地不寬闊,不能滿足孩子的運動需求,另外窄小的空間運動難免磕磕碰碰,家長也不放心讓孩子運動。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運動項目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他們的愛好、身體狀況和年齡等主觀因素,還得結合環境這個硬性條件。家里面積較小,就可以選擇一些無需大空間但有趣的項目,比如跳繩、做操和拍球等活動量小的運動。在不寬闊的戶外可以選擇乒乓球、投沙包等活動。盡量讓孩子的全身都得到活動,同時注意休息。
5、堅持運動,保證安全
鍛煉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直堅持才會有效果。家長除了培養孩子運動的興趣以外,還可以給他們講講體育運動中的趣事、運動員的奮斗歷史和運動鍛煉的意義,有條件的還可以帶孩子觀看一些體育比賽讓他們感受體育的熱情。運動的同時也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要教他們體育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細心觀察他們運動前后的狀態變化(呼吸、脈搏、面色等),有意識地利用運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讓孩子們變得靈敏和樂觀向上。
不宜一:拔河
拔河可能讓孩子“傷心”、“傷筋”。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兒童心臟正在發育中,植物神經對心臟調節功能尚不完善,當肢體負荷量增加時,主要是依靠 提高心率來增加供血量。拔河需屏氣用力,有時一次憋氣長達十幾秒鐘,當由憋氣突然變成開口呼氣時,靜脈血流也會突然涌向心房,損傷孩子柔薄的心房壁。有醫 學工作者曾對250名5至6歲的兒童在拔河比賽中進行生理檢查,發現心率均高,賽后1小時有30%的兒童心率未能恢復正常。
除了對心臟造成影響外,拔河還可能傷到孩子的“筋骨”。兒童時期身體的肌肉主要為縱向生長,固定關節的力量很弱,骨骼彈性大而硬度小,拔河時極 易引起關節脫臼和軟組織損傷,抑制骨骼的生長,嚴重的還會引起肢體變形,影響兒童體形健美。另外,拔河是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孩子爭強好勝,集體榮譽感 強,比賽中往往難以控制保護自己,極易發生損傷。
不宜二:力量鍛煉
兒童生長發育時都是先長身高,后長體重,而且他們的肌肉力量弱,極易疲勞。也就是說,身體發育以骨骼生長為主,還沒有進入肌肉生長的高峰期。如 果這個時候讓孩子過早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一是會讓孩子局部肌肉過分強壯,影響身體各部分勻稱發育;二會使肌肉過早受刺激變發達,給心臟等器官造成較 重的負擔;另外還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彈性。所以,父母不要讓孩子從事大人常練的引體向上、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力量練習。如果要練習肌肉力量,從 初中一、二年級開始比較合適。
不宜三:長跑、負重跑
長跑屬于典型的撞擊運動,對人體各關節的沖擊力度很高。孩子經常長跑鍛煉,對關節處的骨骺發育不利。尤其是在堅硬的馬路上進行冬季長跑時,對關 節沖擊力更大,骨骺容易出現炎癥,從而影響孩子長個子。長跑也是一項心臟負荷運動,兒童過早進行長跑,會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擴張,影響心肺功能發 育。另外,兒童時期體內水分占的比重相對較大,蛋白質及無機物的含量少,肌肉力量薄弱,若參加能量消耗大的長跑運動,會使營養入不敷出,妨礙正常的生長發 育。
另外,捆綁著沙袋進行負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變形,錯誤動作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不宜四:扳手腕
兒童四肢各關節的關節囊比較松弛,堅固性較差,扳手腕容易發生扭傷。另外,如同拔河一樣,屏氣是扳手腕時的必然現象,這樣會使胸腔內壓力急劇上 升,靜脈血向心臟回流受阻,而后,靜脈內滯留的大量血液會猛烈地沖入心房,對心壁產生過強的刺激。如果長時間用一臂練習扳手腕,可能造成兩側肢體發育不均 衡。
不宜五:極限運動
專家認為,少年兒童的體育鍛煉,一要遵循兒童自身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二要考慮兒童少年身體的解剖生理特點。孩子處于生長發育期,器官各方面還 沒有成熟,自然很難承受極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而且很容易造成損傷,比如超過兒童身體自身承受能力幾倍的大運動量,就有可能導致兒童肌肉因長期處于極 度疲勞狀,造成肌肉疲勞損傷,容易留下運動損傷后遺癥。另外,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孩子,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長時間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后容易形成 關節炎。研究表明,兒童時期的膝蓋損傷成年后患關節炎的可能性會增加三四倍。
不宜六:兔子跳
在做兔子跳運動時,人體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當于自身體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蓋骨所承受的沖擊力相當于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這樣對骨化過程尚未完成的孩子來講,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不宜七:倒立
盡管兒童的眼壓調節功能較強,但如果經常進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時間過長,會損害眼睛對眼壓的調節。
不宜八:碰碰車
10歲以下兒童不宜玩碰碰車。少年兒童的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強烈震動時容易造成扭傷和碰傷。
不宜九:滑板車
8歲以下兒童不宜玩滑板車。兒童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長期玩滑板車,會出現腿部肌肉過分發達,影響身體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身高發 育。此外,玩滑板車時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撐身體,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最好有父母陪護,并且找平坦寬敞的非交通區域玩耍。
不宜十:小區健身器材
公共健身器材對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兩腳間規格,明顯是只適合成人使用的,而有關警示上只對運動的形式、健康 禁忌做了規定,對于使用者年齡并沒有特別限制。而很多青少年也把這些器材當成了玩具。目前兒童使用健身器材不當引起傷害不斷增多,甚至出現了重傷、殘疾的 現象。據了解,小區里的健身器材原則上就是給中老年人配備的,目前還沒有安裝適合兒童的健身器材。
專家指出,過早從事某一專項體育運動對未成年兒童也是一種傷害,其中包括:疲勞性骨折、月經失調、疲勞過度、飲食功能失調以及情感壓抑等問題。因此,專家認為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參加多種體育活動,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創造某些體育項目的奇跡。
一些兒保專家認為,針對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特點,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跳繩、彈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籃球、游泳等體育運動,這些項 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兒童的身高,又不會傷害身體。另外,對于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一次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間隔十幾分鐘,休息一會后再運動。一 天的運動量不能過大,以運動后孩子不感到疲勞為限。
兒童運動后需要補充六大營養素:
運動的時候,孩子在消耗能量的同時,其他營養素需要量也相應增加。運動后,孩子飲食的關鍵是要葷素搭配、營養平衡。對于那些平日運動量比較大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更結實的骨骼和肌肉,來應付那些難度高、強度大的體育動作。因此,下面這些營養素就是運動過后需要及時補充的了。
1、蛋白質
蛋白質是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瘦肉中蛋白質含量最多。兒童一般的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5~2克,但在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時,蛋白質的攝入一般要求達到每天每公斤體重2~3克。
2、維生素
如果缺少維生素,會導致代謝過程障礙、生理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以及引發多種病癥。
一般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各種比例適
宜的營養素,因此,只要孩子能什么都吃,就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過量攝入維生素同樣會導致不良后果。
參加運動的孩子,只有保持良好的水營養,才會有良好的體能。比如,運動前15~20分鐘補充400~700毫升水,可以分幾次喝。在運動中,每15~30分鐘補充100~300毫升水。運動后更要補水,但不宜暴飲,應少量多次地進行補充。
3、糖
糖是保護肝臟、維持體溫恒定的必要物質。一般每天250~750克的主食,就可以滿足人體熱量的需求。
肌體各個組織中都有一定的糖儲備,所以,一般孩子在參加一般性體育活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糖,只有在孩子參加大運動量活動,或長時間的耐力活動時,要適當
增加主食的攝入。因為運動中熱量消耗較大,如果長期供能不足,會導致身體消瘦、肌體抵抗力減弱。
4、脂肪
脂肪是人體內含熱量最高的物質。脂肪主要有四大功能:維持正常體重、保護內臟和關節、滋潤皮膚和提供能量。一般人體日需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30%。一般正?;顒拥娜嗣刻鞌z入25克左右的油(油食品)脂就可以滿足生理需要,長時間參加活動可以增加到每天30~36克。但要注意,如果活動量不足,額外攝入的熱量就會轉變為身體的脂肪,使孩子發胖,而不是長出結實的肌肉。
5、無機鹽
兒童少年時期對鈣、磷、鐵的需要量較高,在運動期間,由于大量排汗,導致鹽分隨汗液流失,必須即時補充,才能預防肌肉痙攣,并幫助緩解身體的疲勞??梢酝ㄟ^運動飲料補充無機鹽。運動后兩小時后再進食。例如牛肉,蛋類,牛奶等。
運動后吃什么對次日的運動狀態尤關重要,因為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以補充肝糖儲備,而蛋白質對肌肉組織的重建卻十分重要。運動后,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和液體來補充運動時失去的肝糖和水分,而肌肉于運動后即時比運動后一段時間儲存肝糖的能力較好。所以建議運動后盡早進食或飲用碳水化合物,以首30分鐘內進食一餐每公斤體重1.5克的碳水化合最好,果汁是最佳的選擇。
對于孩子來說,適當的運動是好的,但是也要注意選擇哪種運動方式,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孩子運動的方式有很多,我們應該怎么選擇呢?孩子運動的時候,我們最好是親子一起,效果會更佳。
對于孩子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
1、選擇運動項目,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產生不同的鍛煉效果。父母對孩子選擇的運動持開放的心態,無論他們選擇什么樣的活動總會得到你的支持。提高速度能力可選擇跑、騎兒童車等項目;增強耐力能力,可選擇長時間跑的游戲、游泳、郊游、跳繩等練習;增加力量能力可選擇跳、投等練習;提高靈敏協調能力,可選擇跳舞、打秋千、拍球等游戲;提高柔韌能力可選擇體操、按壓等練習。 在選擇鍛煉項目時,要以幼兒的解剖特點,生理特點為基礎。要根據孩子的素質需求進行選擇,身體哪方面素質欠缺就多煉哪方面,對于不同性質的幼兒,出示了不同鍛煉方式。
2、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都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幼兒運動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很多,包括跑、跳、投、壓等練習;捉迷藏;跳舞、溜滑梯、打秋千等游戲;郊游、拍球、跳繩、騎兒童車、游泳、體操等運動。
3、除了支持,最好能做孩子的榜樣。要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應采用多種多樣的項目進行鍛煉。開始時,可以先從一兩個項目入手,待有了相當基礎時,再由少到多、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鍛煉項目,在鍛煉中還要注意掌握循序漸進以及因人制宜的原則。對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個性的人提示了多種運動的選擇,作到具有自我選擇的特性。
4、幼兒運動要科學合理,制定和選用基本運動必須科學掌握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對身體鍛煉的效果就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又沒有節奏,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由于孩子沒有安全意識,遇到什么危險也不知道躲避,所以孩子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孩子運動前做一下熱身,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受傷的概率,當然如果每次運動都是有目的性的這樣會更好。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