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齒遲、 行遲 、語言發(fā)展遲緩
兒童五遲診斷要點:
患兒筋骨痿弱,發(fā)育遲緩,頭發(fā)稀少,色澤無華,坐起、站立、行走、生齒及語言等均有明顯遲于正常同齡小兒,常伴智力低下。
患兒如因壯熱、昏迷、抽搐或外傷所致的生長發(fā)育遲緩,則不屬本證之范疇。
五遲之因,為先天胎稟不足,肝腎虧損,后天失養(yǎng),氣血虛弱所致。腎主骨生髓,為生長發(fā)育之本;齒為骨之余,髓之所養(yǎng);肝主筋,筋束骨而運動樞利。若肝腎之氣虧,則骨弱筋痿,故見立遲、行遲、齒遲之證。語言為智慧的表現(xiàn),為心所主;若心氣不足,則智力不發(fā)達,而語言遲緩。發(fā)為血之余、腎之苗;若腎氣不充,血虛失養(yǎng),故見發(fā)遲。
1.身體方面
(1)腦癱患兒一般身高比正常兒童矮,營養(yǎng)吸收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礙和流涎。
(2)大部分腦癱患兒合并癲癇發(fā)生。因為大腦內(nèi)有固定病灶誘發(fā)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不僅妨礙腦癱的康復治療,并且反復的驚厥有增強腦損傷的危險。
(3)患兒容易患牙齒和齒齦疾病,而且治療困難?;純貉例X疾病中多為齲齒,以及由于使用抗痙攣藥而致的齒跟增生、牙服炎、齒列及咬合異常等
(4)大部分腦癱患兒在視覺上有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斜視、弱視。一般在嬰兒期出現(xiàn),隨年齡增長斜視逐漸消失。
(5)腦癱患兒伴有聽力缺損,部分患兒完全失聰,部分聽力喪失。聽力障礙多見于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這主要由核黃疽后遺癥所致。
2.生長發(fā)育
(1)智力發(fā)育
智能低下,多動癥,多有自閉癥,智商測定困難。
(2)性格特征
患兒可能有以下的性格特點:固執(zhí)、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xiàn)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3)知覺、認知障礙
腦癱患兒在這方面的功能看起來很好,但已確認存在有兩點識別、形的鑒別、空間知覺等知覺、認知障礙。
(4)語言障礙
四肢癱患兒語言障礙的發(fā)生率較高,往往以吸吮困難、吞咽和咀嚼困難為先導,表現(xiàn)為發(fā)音不清、構(gòu)語困難、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失語癥等。由于發(fā)聲、構(gòu)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huán)境等原因?qū)е隆?/p>
五遲的治療總原則:本病以虛證為主,治療多運用補養(yǎng)肝腎,補心養(yǎng)血和氣血雙補等方法。
兒童五遲辨證論治
肝腎虧損
【證見】 面色發(fā)白,目無神采,智力遲鈍,筋骨痿弱,站立、行走或長齒遲緩,囟門寬大難合。舌質(zhì)淡,脈細弱。
【治法】 補益肝腎。
【方藥】
1.主方加味六味地黃丸(吳謙《醫(yī)宗金鑒》)加減;
處方:山茱萸10克,熟地黃15克,山藥10克,牡丹皮lO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補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肉蓯蓉10克,懷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大補元煎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2)健步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3)壯腰健腎丸(片),口服,小蜜丸每次3克,片劑2-4片,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滋腎充腦方(李浩澎《難證奇方妙用》)
處方:益智仁120克,炒白術(shù)、熟地黃、炙甘草、炒杜仲、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牛膝、菟絲子、當歸、山藥、連翹各60克,鹿茸、砂仁各70克,枸杞子90克。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0.3克。l歲以內(nèi)每次l粒,1~2歲每次2粒,2歲以上每次3粒,每日3次,連服4-8個月。
心氣不足
【證見】 面色發(fā)白,智力不健,神情呆鈍,語言發(fā)育遲緩,數(shù)歲不語,或言語不清晰。舌淡,脈細弱。
【治法】 補心養(yǎng)血。
【方藥】
1.主方菖蒲丸(吳謙《醫(yī)宗金鑒》)加減
處方:黨參10克,石菖蒲6克,麥冬10克,遠志6克,川芎6克,當歸6克,乳香3克,朱砂0.3克(沖),丹參6克,茯苓10克,酸棗仁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補腎益腦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
(2)安神補氣丸,口服,每次5-10粒,每日1-2次。
(3)安神定志丸,口服,每次1/4一1/2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益智散(王烈驗方)
處方:當歸、茯苓、益智仁各10克,石菖蒲、遠志、黑芝麻、魚鰾各7.5克。水煎服,每日l劑?;蜓心?,每次服1.5克,每日3次,20日為1個療程,連服4個療程,每2個療程中間休藥10日。
氣血虛弱
【證見】 肌膚蒼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頭發(fā)稀疏萎黃。舌淡,脈細弱。
【治法】 補益氣血。
【方藥】
1.主方八珍湯(薛己《正體類要》)加減
處方:黨參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當歸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熟地黃10克,炙甘草6克,何首烏10克,菟絲子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八珍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2)七寶美髯丹,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3)人參衛(wèi)生丸,口服,每次1/3丸,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調(diào)元散(曾世榮《活幼心書》)
處方:干山藥10克,人參、白茯苓、茯神、白術(shù)、白芍、熟地黃、當歸、黃芪各5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石菖蒲4克。水煎服,每日l-2劑。
兒童五遲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將赤小豆研為細末,用酒調(diào)和,涂舌之上下,每日1次。適用于語遲者。
(2)取當歸、生地黃、肉蓯蓉各等量,研成細末,用黑豆煎湯取液調(diào)和成膏,涂于頭部,每日1次。適用于小兒頭發(fā)久不生。
2.針灸療法
(1)針刺肝俞、腎俞、懸鐘、陽陵泉、足三里等穴,用補法。適用于立遲、行遲者。
(2)艾灸心愈穴或足兩踝,每次三壯,每日1次。適用于語遲者。
(3)取胎盤組織液2毫升,或維生素B12和Bl各1支,分別注射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每日或隔日1次。適用于立遲、行遲者。
3.推拿療法 推補脾經(jīng)、推補腎經(jīng),分手陰陽,揉一窩風,清板門,逆運八卦,清天河水。
4.飲食療法
五加皮粥:五加皮研末,每次取3克,調(diào)于稀粥中服用,每日3次。適用于腰脊腳膝筋骨弱而立遲、行遲者。
豬蹄筋湯:豬蹄筋30克,杜仲10克,懷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先將豬蹄筋用清水浸一夜,翌日用開水浸泡4小時,再用清水洗凈,與各藥一起放人砂鍋內(nèi),加水250毫升,煎成半碗水左右,去藥渣,加鹽調(diào)味,飲湯吃筋。主治筋骨腰膝乏力而立遲、行遲者。
黑豆芝麻糊:黑豆、黑芝麻、核桃仁各等量,白糖適量。將黑豆、黑芝麻各炒熟研末,核桃仁炒熟切成碎塊,加入白糖混和,每取50克,開水沖服。適用于發(fā)遲及頭發(fā)枯黃。
益智丸:益智仁、遠志各等量,桂圓肉適量。先將遠志和益智仁研成細末,再與桂圓肉共搗,制成丸,每丸10克重。每日早晨服1丸,用蓮子湯送下。有益智補腦之功效,主治智力遲鈍及語遲。
1.特別是嬰兒出生前,從母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胎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是優(yōu)于其他系統(tǒng)發(fā)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yǎng)狀況與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關系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chǎn)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yōu)生優(yōu)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chǎn)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fā)生先天性疾病。
2.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zhèn)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輻射等有害、有毒物質(zhì)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少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如因為工作需要,可以穿著防輻射的衣服,減少輻射。
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盡早做產(chǎn)前檢查:
(1)高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
(2)近親結(jié)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胎及新生兒亡史;
(4)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若懷孕早期發(fā)現(xiàn)胎兒異常,就盡早終止妊娠。
3.在出生時,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nèi)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預防早產(chǎn)、難產(chǎn),提高醫(yī)護人員的醫(yī)技、醫(yī)德,認真細致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難產(chǎn)胎兒各項處理,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發(fā)生的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4.胎兒出生后一個月內(nèi)要加強護理,合理喂養(yǎng),預防顱內(nèi)感染、高熱驚厥、腦外傷等疾病,若出現(xiàn)應盡早去醫(yī)院診治。
五加皮粥:五加皮研末,每次取3克,調(diào)于稀粥中服用,每日3次。適用于腰脊腳膝筋骨弱而立遲、行遲者。
豬蹄筋湯:豬蹄筋30克,杜仲10克,懷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先將豬蹄筋用清水浸一夜,翌日用開水浸泡4小時,再用清水洗凈,與各藥一起放人砂鍋內(nèi),加水250毫升,煎成半碗水左右,去藥渣,加鹽調(diào)味,飲湯吃筋。主治筋骨腰膝乏力而立遲、行遲者。
黑豆芝麻糊:黑豆、黑芝麻、核桃仁各等量,白糖適量。將黑豆、黑芝麻各炒熟研末,核桃仁炒熟切成碎塊,加入白糖混和,每取50克,開水沖服。適用于發(fā)遲及頭發(fā)枯黃。
益智丸:益智仁、遠志各等量,桂圓肉適量。先將遠志和益智仁研成細末,再與桂圓肉共搗,制成丸,每丸10克重。每日早晨服1丸,用蓮子湯送下。有益智補腦之功效,主治智力遲鈍及語遲。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