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器官未完全成熟。
由于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2、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由于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3、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由于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1、輕型腹瀉
主要是胃腸道癥狀,小兒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
2、重型腹瀉
(1)胃腸道癥狀腹瀉頻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糞質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2)脫水:一般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膚干燥、彈性稍低、眼窩、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失水量約占體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膚干燥、彈性差,捏起皮膚皺褶展開緩慢,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少淚,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涼,尿量減少。
重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膚明顯干燥、彈性極差,捏起皮膚皺褶不易展平,眼窩和前囟深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口腔粘膜極干燥。
(3)代謝性酸中毒:病兒呼吸深快,有蘋果酸味,口唇櫻桃紅色或口周發紺,煩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漿碳酸氫根離子降低,PH<7.3。
(4)低血鈣癥:易出現在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佝僂病患兒,尤其易發生在輸液和酸中毒糾正后,可發生喉痙攣、手足搐搦、驚厥,一般血清鈣低于2mmol/l。
(5)低鎂血癥:當低血鈣癥狀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此癥的可能,血鎂常低于0.6mmol/l。
(6)低血鉀癥:患兒精神萎靡,哭聲小,肌無力,腹脹、腸麻痹、尿潴留、心率減慢、心音低鈍、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因心臟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鉀低于3.5mmol/l,心電圖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7)低磷血癥: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兒可嗜睡、昏迷、軟弱乏力、心肌收縮無力、呼吸變淺、溶血、糖尿等。
1、提倡母乳喂養: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種稱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質,對保持和增強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備強有力的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證孩子消化道的機能健全,不易發生腹瀉病及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說,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養對生后4-6個月的小兒及孩子的第一個夏天尤其重要,并應注意避免在夏天給孩子斷奶。
2、為防止孩子發生腹瀉,食品及食具的衛生相當重要。特別是人工喂養的孩子, 應注意飲食衛生及水源衛生。保證食品制作過程的清潔衛生;所用的食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還應用開水燙洗。清除了食具上附著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會少得腹瀉病了。
3、在小兒的腹瀉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喂養不當所引起的。小兒的胃腸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母乳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都應持慎重態度。注意一要按時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種食品時遵守“從少到多”的原則;還要避免同時添加幾種食品。這樣就可有效防止因喂養不當造成的腹瀉。
4、小兒消化道原本嬌嫩,患病(如發熱、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時消化功能
明顯減低,在喂食過程中,應減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則應給予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膩之品。病情需要時還可用口服補液鹽配制成飲料,隨時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時因喂養失誤,發生腹瀉,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瀉如大腸桿菌、傷寒、副傷寒或輪狀病毒腹瀉的患兒、除醫生給予必的藥物治療外,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離,以免傳給他人。消毒時可采用消毒劑—新消凈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滌患兒接觸的用具、玩具等。
6、 積極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燙,堵住“病從口入”這一致病環節。
一般治療
1.患兒要多注意休息,保證睡眠。
2.飲食要遵循“清淡”的原則。平時要多喝白開水,補充水份。
3.為阻止交叉感染,要及時對隔離患兒,間至少為一星期,等到病狀消失后才可解除。
4.要多加注意房間的通風,確保寶寶所處環境的空氣暢通。
5.確保鼻腔、咽喉以及口腔的潔凈防止并發癥的產生。
藥物治療
目前為止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以針對病癥和防治并發癥治療為主。切勿盲目用藥,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1.西藥治療
(1)對于寶寶流感來說,家長及時發現,對寶寶趁早治療為佳。金剛烷胺較適用于甲型流行性感冒,最好在發病一天內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減少病期。
(2)倘若寶寶出現高燒、頭疼、煩躁的現象,家長可通過物理降溫(酒精擦拭或冰袋冰敷全身)或給寶寶服用氨基比林、乙酰水楊酸等退熱劑來給寶寶退燒。倘若有細菌并發癥的出現,那么應在醫囑下使用抗菌藥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給寶寶服用阿司匹林,否則很有可能導致Reye綜合征。
(3)倘若寶寶出現嘔吐、高燒,可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輸液治療。若是還有干咳、有痰的現象,可在醫囑下給寶寶服用止咳、清痰藥。
2.中草藥治療
一般來說,板藍根、金銀花、黃連等幾十種中藥草可對流感病毒起較好的抑制及殺滅的效果。中草藥的治療可根據寶寶流感的類型進行劃分。
(1)風熱型:可選用散風熱的中藥,例如牛蒡子、菊花、連翹、金銀花、桑葉等。主要適用于由流感導致的咽喉炎、鼻塞、流清水鼻涕、頭疼、干咳癥狀,
(2)暑濕型:一般多發生在夏季暑濕環境??蛇x用化濕熱的中草藥,例如連翹、厚樸、淡竹葉、香薷等。主要適用于高熱延續、腹瀉、無食欲甚至拒食、惡心、頭疼等狀況。
(3)風寒型:可選用散風熱的中草藥,例如防風、甘草、前胡、荊芥、羌活等。主要適用于畏寒、高燒、流清水鼻涕、頭疼、咽喉發癢、鼻塞等情況。
1、適當增減衣物。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孩子腹部受涼。在炎熱的夏季應多給孩子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最好給孩子經常進行溫水浴。
2、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后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3、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4、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方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