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2~3個月的嬰兒就可發生濕疹,1歲以后逐漸減輕,到2歲以后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有嬰兒濕疹的孩子以后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到底小兒的濕疹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又有什么樣的癥狀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濕疹不會傳染,寶寶濕疹是嬰幼兒時期的過敏反應,特別是新生兒更容易發生濕疹,這與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過敏原有關,是不傳染的,但是濕疹如果治療不當會加重的,所以爸媽必須要認真對待。
容易過敏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所以濕疹看似傳染,但其實主要還是與個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有關。
從內因上來說,我們的小嬰幼兒本身的皮膚角質層只有成人的1/3厚,非常薄,而且毛細血管網又非常豐富,內皮細胞含水量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比較敏感,所以嬰幼兒容易得濕疹。
另外一個內因,濕疹是有遺傳傾向的,如果孩子的父母是過敏性體質得濕疹,這個孩子的濕疹率比其它孩子要高很多。
還有外在因素。比較常見的是過敏,如果孩子吃入的東西讓他引起過敏反應,比如牛奶蛋白,雖然有些孩子是吃純母乳喂養,但是也可能起濕疹。 母親吃的蝦、雞蛋、牛奶,其中一些食物的成份可能通過乳汁引起新生兒過敏。
濕疹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干燥型的,這種孩子的濕疹主要是紅色的丘疹,丘疹表面有糠體樣的脫屑,干燥型的濕疹比較癢。
第二種是脂溢型,皮膚有點潮紅,在小的斑丘疹滲出來黃色的脂性液體,比較長形成黃色的痂體,最容易出現在孩子的頭頂上、眉毛上緣、外耳道、耳朵后、鼻翼兩側,孩子看起來比較難受晃晃的一層痂,孩子的癢感不是很重。
第三種是滲出型,比較胖的嬰幼兒比較常見,水性的瘡,這種濕疹也比較癢,孩子不小心撓了臉之后有黃色的漿液滲出,慢慢蔓延到四肢、軀體,容易引發皮膚感染。
1、總體治療原則:
寶寶濕疹可以使用的藥物種類繁多,爸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凡更換新藥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藥物清除干凈。在更換藥物時最好先在寶寶的皮膚上小塊濕疹涂擦,觀察效果,以決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嬰兒濕疹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治療,要依據濕疹表現而定,如局部紅斑、丘疹、鱗屑、結痂,不可用含有激素類藥品及油膏。如表現潰爛滲出液多,應使用溶液冷濕敷,等結痂后再涂奶癬膏。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只需局部用藥,但不能自行濫用藥物,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2、冷濕敷:
(1)常用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錳酸鉀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錳酸鉀會燒傷寶寶的皮膚),既使創面清潔,又起到殺菌收斂及氧化作用。
(2)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適度,將濕紗布敷于創面,根據濕疹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已達半飽和程度,將紗布更換。每日二至三次。滲出物多時,濕敷時更應勤更換敷料,避免吸滿滲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創面上,刺激周圍的正常皮膚,致使創面擴大。
(3)對大面積的濕疹,應對藥物的性質、濃度和濕敷面積的大小,給以適當的注意。
(4)如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濕敷,改用糊劑。
(5)冷濕敷時請注意:濕敷面積不能超過全身面積的1/3,以免過度的體表蒸發造成寶寶脫水。
1、表現有致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等。
2、生吃的食品:生蔥、生蒜、生西紅柿。
3、生食的某些殼類果實,如杏仁、栗子、核桃。
4、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等。
5、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