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膿胸、高熱不退、呼吸困難、咳嗽、啰音、貧血、發紺、煩躁不安、營養不良性水腫、咯血、胸腔積液、胸痛
膿胸大多在肺炎的早期發生,其最初癥狀就是肺炎的癥狀。有些病兒肺炎雖經治療但尚嫌不足時,肺炎癥狀一度好轉,以后出現膿胸的癥狀。大多數病兒有高熱不退。嬰兒發生膿胸時,只顯示中等度的呼吸困難加重;較大病兒則出現較重的中毒癥狀和重度呼吸困難,咳嗽、胸痛也較明顯。張力性膿氣胸發生時,突然出現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煩躁、持續性咳嗽、甚至呼吸暫停。白細胞一般都升高至(15~40)×109/L(1.5萬~4萬/mm3),有毒性顆粒。膿胸病兒中毒癥狀嚴重的,慢性消耗使患兒較早就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精神不佳、對環境淡漠。
主要是由于肺內感染灶中的病原菌直接侵襲胸膜或淋巴組織而引起。由肺炎發展而來的占最多數。在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基礎上引起的也不罕見。另外,如縱隔炎、膈下膿腫,以及胸部創傷,手術或穿刺等操作直接污染也有可能,敗血癥也可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膿胸占主要地位。鏈球菌或肺炎球菌肺炎并發膿胸,目前在我國已很少見。革蘭陰性桿菌混合菌種感染也可見到。
1.大范圍肺萎陷或肺炎 膿胸肋間擴張,氣管向對側偏移;而肺萎陷肋間窄縮,氣管向患側偏,穿刺無膿液。
2.巨大肺大皰及肺膿腫 特別是新生兒,一側肺全部壓縮,較難鑒別。不過早期治療原則上區別不大。有壓迫癥狀時行穿刺減壓后,根據肺組織張開分布情況,可以區別。膿胸時,肺組織集中壓縮在肺門,而肺大皰則外圍有肺組織張開,并出現呼吸音。
3.膈疝 未發現之膈疝合并肺炎或上感,X線胸片見多發氣液影(腸疝入)或大液面(胃疝入)可誤為膿氣胸。穿刺為混濁液、黏液、糞汁,可明確診斷。
4.巨大膈下膿腫 胸腔也產生反應性積液,但很少有肺組織病變。穿刺放膿后無負壓,或負壓進氣后X片可見膿腔在膈下。B超可有助于膿腫的定位。
5.肺包蟲或肝包蟲病穿入胸腔,可形成特殊性質的胸膜炎或液氣胸。依據包蟲流行病史及特異性試驗可以確診。
6.結締組織病合并胸膜炎 有時很像敗血癥伴發膿胸。胸腔積液外觀似滲出液或稀薄膿液,白細胞主要為多形核中性粒細胞。胸腔積液涂片及培養無菌。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很快吸收。
膿胸治療要求在下列三方面都取得肯定的結果才能奏效:①排出膿液解除胸腔壓迫;②控制感染;③改善全身情況。
1.一般治療原則
(1)抗生素:患兒以高燒中毒癥狀為主,壓迫癥狀不明顯者,選用大量全身抗菌藥物或中藥治療。
(2)早期抽膿:膿多,壓迫癥狀為主,在浸潤擴散期,宜早期抽膿,最好在發病3天之內,使肺迅速張開,膿腔閉合。
(3)閉式引流:1周以上的膿胸,分泌物多,膿液增長迅速者宜閉式引流,一般引流2周即可。分泌物少,可用隔天間斷胸腔穿刺法至膿液減少只余氣體為主時,則不必再穿刺。
(4)慢性膿胸:以胸腔積氣為主而無張力時,無需局部治療,可等待自然吸收。如果燒不退,膿不減,或抽膿后迅速增多,需抽膿使進氣后照片,了解膿腔情況以后決定引流或開胸探查,清除異物(壞死組織膿塊等)。
(5)支氣管胸膜瘺:平時多咳多痰,胸腔注亞甲藍后痰顯藍色,先行開放引流,一般情況好轉后行胸膜肺切除術。
(6)胸廓畸形:兒童絕大部分可在數年自愈。目前除結核性膿胸外,極少需胸膜剝脫手術。
2.急性膿胸出院停藥條件
(1)體溫平穩正常。
(2)白細胞基本正常。
(3)精神食欲良好。
(4)局部無膿或每天引流量不足20ml。以上4條具備后1周,可以停藥出院。有一條不足者,可以出院停藥觀察。有兩條不足者,應繼續治療。
3.穿刺療法
(1)穿刺療法原則:
①診斷性穿刺(細菌涂片、培養、穿刺液靜置24h觀察固體量及性質)。
②3天內可采用每天穿刺抽膿使肺擴張。
③任何時間膿液增多或有張力時,均應先穿刺再考慮引流。
(2)穿刺技術:
①定位:
A.試探穿刺:打完麻藥時,須用局麻小針先刺入試抽,必要時再換大針頭穿刺。
B.X線片有膿氣液面,注意前后相當第幾肋間。
C.抽出大量膿液造成膿腔內負壓,然后再放入空氣,使成為膿氣胸以便照X線片。最好用三片照相法,立位正、側片,另加患側向上側臥位之前后片,以便了解胸腔實際大小,有無異物或分隔。
D.繼續抽膿,繼續放入空氣,直至膿液抽空為止(注意允許空氣自然充滿膿腔,膿液才可能抽空,但不可加壓注氣以免發生氣栓)。
②局麻:下一肋的上緣進針,作胸壁各層浸潤。
③仰臥位:嬰幼兒最適用,固定于大字架上,取腋中線第六肋間刺入(為臥位最低處)。
④穿刺針必須與胸壁固定:以固定片固定、皮塞固定或點滴夾固定后,再用黏膏固定等多種方法。穿刺針后接軟管(無彈性塑料管),軟管后接三通及空針,以免患兒躁動時牽扯針頭傷及肺(圖2)。
⑤X線有膿但穿刺抽膿失敗的原因:
A.雖有液面并且看來很高,但實際膿腔已縮小,X線片陰影實為胸膜增厚,三片照相可證實。
B.膿很多但大部分為半固體(75%以上)。
C.膿腔壁很硬,負壓較高,不放入空氣不能繼續抽膿。
D.定位錯誤或有分隔。
4.引流療法
(1)引流療法原則:
①插管引流:3天內反復穿刺,分泌物增長快、多、稠,宜在3~7天內插管水面下引流。每天定時沖洗至清液。引流1~2周,一般可以愈合,肺張開。兩周不愈者引流口將漏氣,水面下不能維持負壓,當考慮拔管。
②胸腔鏡引流:插管引流3天后肺不能擴張,宜早行胸腔鏡探查并清除纖維蛋白沉積,松解粘連。最后給正壓使肺膨脹,再繼續引流。
③切開探查式引流指征:慢性膿胸,長期膿液不減,高燒不退(有異物,壞死組織、膿塊及粘連成分隔者,宜切開胸腔清除異物,分離粘連,然后置管引流)。
④開放引流指征:膿腔縮小而固定。但膿液量仍大,支氣管胸膜瘺形成。
(2)引流技術:
①插管:小兒與成人不同,臥位優于坐位,便于固定。引流部位多在第6肋間腋中線。
A.套管法(大孩子):用套管針自肋間刺入,然后插入引流管(14f以上)。
B.肋間直接插管(小嬰兒肋間小):用彎止血鉗夾住14f引流管,直接插入膿腔。這兩種插管后均須連閉式引流裝置。
C.肋骨切除開放插管:適于慢性膿胸、支氣管胸膜瘺,切除一小段肋骨,切開膿腔,插入1、2條短皮管,保持開放,固定于皮膚切口上,厚敷料封閉。
②閉式引流法:
A.裝置:胸腔閉式引流裝置有兩種:一是一次性負壓引流袋,市場供應;一是負壓水封瓶,可以自制(圖3)。最常用的方法是將引流管連于床旁的水封瓶,引流管接于水封瓶的流入玻璃管,該管的下端浸于水面之下2~3cm。接瓶橡皮引流管的高度要求1m(大孩子至少也需60cm)。以防小兒大哭負壓猛烈增高導致反流,因此小兒需臥高床。連接管不能打折,瓶內裝水高5cm(圖3,4)。
B.觀察:
a.波動:有波動證明全部接管暢通,不漏氣。無波動為接管堵塞或膿腔已閉合或很小。容積已固定。
b.負壓:平時負壓為0.981kPa(10cmH2O)上下波動。無負壓為漏氣,需檢查是否有氣管瘺,插管傷口漏氣,或接管漏氣。
c.引流量:每天記錄瓶內水增加量。每天不超過20ml,則可拔管。
d.檢查裝置:管在水面下2~3cm,引流管及接管全部通暢,接管不折無彎高度為1m。
e.沖洗水要計量,注意胸膜瘺(沖管時患兒有嗆咳)。
f.拔管:1~2周,膿少,燒退,水下管無波動,即可拔管。拔管后用油紗堵住傷口。
宜控制原發感染,排除胸膜腔內膿液、促進肺復張以閉合膿腔。
a.加強全身支持,選用有效抗生素;
b.確診即開始穿刺排膿,每日或間日1次,盡快將膿抽盡,每次抽膿后注入青霉素80萬U、鏈霉素1g;
c.若經反復穿刺,癥狀不見好轉、膿液反而增多,或膿粘稠不易抽出、局限性膿胸穿刺困難、疑有厭氧菌混合感染、已并發支氣管胸膜瘺及食管胸膜瘺,均應及時插管于膿腔低位,行持續閉式引流。
不要隨意的亂吃一些食物,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也就是口味比較清淡。從營養學角度,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所謂清淡,不是少吃肉,多吃蔬菜和水果,而是口味要清淡。因為微營養素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之中,對于孩子的呼吸系統的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