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表現
口唇、甲床、口腔、手掌等處皮膚黏膜會日益蒼白,精神狀態不佳,反應比較遲鈍,偶爾還會出現焦躁、頭昏、耳鳴等不適的癥狀。
其他系統的表現
1.消化系統:沒有食欲,感到惡心,會出現嘔吐、腹瀉或者便秘等情況,嚴重患兒甚至有吃紙張或者土塊等異食癖行為。
2.呼吸循環系統:感覺缺氧,呼吸以及心率較正常人快得多,在活動或者哭鬧之后,上述癥狀會更加明顯。貧血情況比較嚴重的嬰幼兒的心臟會出現異常反應,通常表現為出現雜音或者體積有所擴大,如果不能夠及時地發現并得到治療,嬰兒極有可能出現心力衰竭的情況。
3.免疫功能:粒細胞的殺菌功能以及T淋巴細胞的功能均低于正常人,因而特別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
4.肝、脾、淋巴結:貧血會影響嬰兒體內正常造血,使其出現骨髓外造血反應,進而可引發肝、脾、淋巴結的輕度腫大。
作為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物質,鐵元素是嬰兒體內必不可少的礦物質之一。貧血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致使小朋友免疫功能變衰弱,進而影響抵抗力,容易生病。
2.致使嬰兒的胃酸分泌量大大降低,進而對消化系統的運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3.會引起血液攝氧能力的下降,體內的各器官、組織均有可能因此出現缺氧的癥狀,一旦寶寶活動比較激烈,還可能會引發呼吸和心率加快的情況。
4.使得嬰兒的整個機體供氧不足,四肢沒有力氣。
5.致使嬰兒的攝氧能力不足以滿足體內對于氧氣的需求,進而導致大腦的供氧量不足,使得寶寶記憶力有所下降,注意力也難以集中。
6.由貧血引發的缺氧會導致腦細胞代謝緩慢,使得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孩子會經常感到焦慮不安。
7.患有貧血的嬰兒體質遠不及正常的孩子,使得他容易被身邊的同學疏遠,性格可能因此變得孤僻。
母乳以及奶粉中的鐵元素已經不能夠滿足6個月大的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此時有必要為寶寶添加一些含有較高鐵元素的輔食。下面3道輔食均可以幫助媽媽給孩子有效進行補鐵:
1. 豬肝瘦肉粥
適用:8個月—1歲的嬰兒。
食材:新鮮豬肝,瘦豬肉,大米,油、鹽等。
步驟:
(1)將買來的新鮮的豬肝以及瘦豬肉清洗干凈,剁成寶寶可以食用的碎塊,這之后加入適量的油與鹽攪拌均勻。
(2)將清洗干凈的大米加入鍋中,并加入適量的清水,開始煮粥。
(3)粥快煮熟時,將事先準備好的豬肝、瘦肉倒入鍋中,將肉煮熟之后即可食用。
2. 四彩珍珠湯
適用:8個月—1歲的嬰兒。
食材:面粉,瘦豬肉,雞蛋,菠菜,紫菜,蔥姜末,油、鹽、醬油等。
步驟:
(1)首先向事先準備好的盆中加入面粉,再慢慢向面粉中加入適量水,同時不斷用筷子攪拌均勻,直至出現小疙瘩的形狀。
(2)將瘦豬肉剁成嬰兒可以食用的肉沫狀;將用水焯好的菠菜甩干后,切成小塊狀。
(3)取鍋,熱油,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蔥姜末、肉沫進行煸炒,加入適量醬油、水之后將鍋內燒開,下面疙瘩繼續煮。
(4)最后下雞蛋液、菠菜、紫菜,調入些許鹽,煮一會兒時間之后,方可食用。
3. 胡蘿卜肉菜卷
適用:1歲—2歲的寶寶。
食材:面粉,黃豆粉,瘦豬肉,胡蘿卜,白菜,蔥姜末,油、鹽、醬油等。
步驟:
(1)將面粉和黃豆粉以10:1的比例進行混合,并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水,活成面團之后,加入一定量的酵母進行發酵。
(2)分別將瘦豬肉、胡蘿卜以及白菜剁成嬰兒可以食用的碎塊,之后將三者混合,并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油、蔥姜末以及醬油攪拌均勻,以作餡用。
(3)向發酵完全的面團中加入適量的堿水之后,攪拌均勻,并將面團搟成厚薄適度的面片。
(4)將面片上抹上事先準備好的餡,卷好后放入蒸籠中蒸半個小時左右,即可食用。為食用方便,可切成小塊。
1.調查報告結果
給嬰幼兒進行喂養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在嬰兒出生未滿4—6月之前,需要完全實行母乳喂養。但是一份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如下(此報告主要研究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
(1)嬰幼兒時期采用人工喂養方式者患貧血機率為22.58%,采取混合喂養者機率為31.20%,而靠純母乳喂養長大者機率則高達43.93%。
(2)完全母乳喂養<四個月,寶寶患貧血的機率為27.74%;若是>四個月,發生此癥狀的機率則會提高到43.59%;
(3)寶寶為純母乳喂養,未滿4個月時添加奶粉者患貧血的機率為26.32%;超過4個月添加奶粉者,發生此癥狀的機率則為41.36%;
(4)不足8個月即添加肉類者,其患貧血的機率為32.34%;若是滿8個月后添加,患此癥的機率為37.21%。
2.必知常識
嬰幼兒的腸道對于母乳的吸收率比其他喂養物要高,但是母乳的含鐵量并不高。相比于100g含鐵量高達9mg的配方牛奶,100g母乳中的含鐵量通常情況下都不會高于0.5mg。根據此調查數據可以分析出,采取母乳喂養方式的時間與嬰兒患有缺鐵性貧血的癥狀的可能性是成正比。此時適當地添加一些輔食,例如含鐵量較高的配方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都可以幫嬰兒充分補充鐵營養,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等貧血癥狀的出現。
3.具體原因分析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數據,發現了以下幾點原因,可以科學的解釋為什么采取純母乳喂養的方式會引發嬰兒缺鐵性貧血癥:
(1)孕婦自身貧血,嬰兒無法從母體內攝入足量的鐵儲存在體內,進而導致嬰兒患有缺鐵性貧血的病癥。
(2)當嬰兒出生滿4-6個月之后,沒能夠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或者添加的輔食量不足以滿足嬰兒體內對于鐵元素的需求,或者沒有采取正確的添加方法,均會引發嬰兒缺鐵性貧血病癥的出現。前面已經提到100g母乳中的含鐵量遠不及配方牛奶中的含鐵量,由于嬰兒的生長發育的速度比較快,出生滿4-6個月之后,他們體內從母體獲取的鐵元素已消失殆盡,單純地采取母乳喂養的方式或者僅僅給嬰兒食用輔食,均會引發缺鐵性貧血病癥的出現。
(3)年輕媽媽們沒能夠準確判斷寶寶的每次進食量,因而不能夠確保每次嬰兒均有吃飽。能不能吃飽意味著寶寶能不能有充分的能量供應生命活動,當寶寶不能吃飽的次數比較多時,就預示著寶寶極有可能因此出現貧血的癥狀。
(4)由于喂養方式不恰當,影響了嬰兒腸道對于鐵元素的吸收。例如過多地給嬰兒進行補鈣,會阻礙嬰兒對于鐵元素的吸收。
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綜合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單純地依靠母乳喂養,也不要因為一些錯誤的觀點,例如母乳極易引發孩子缺鐵性貧血病癥的出現等,而過早地給孩子斷奶。
1.正確補鐵
多吃鐵元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含鐵量較高的的嬰幼兒奶粉、米片以及維生素滴劑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可以吃一些西紅柿汁、菜泥等VC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以促進嬰兒體內鐵元素的吸收。當嬰兒足夠大,可以食用固體食物時,可以選擇雞蛋黃、米粥等含有較高鐵元素的食物進行喂養。但是切記不能夠喂孩子吃糖,糖會對嬰兒體內對鐵元素的吸收產生較大的阻礙作用。
2.及時檢測
時刻關注嬰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嬰兒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成分進行檢測。因為通常情況下,患有輕微貧血癥的嬰兒與正常的嬰兒看起來差不多。如果檢測的結果顯示嬰兒的血紅蛋白的量低于正常的嬰兒,則表明嬰兒患有貧血癥,此時家長們應當注意及時且適度地給孩子進行補鐵。
3.加用強化鐵
根據嬰兒的年齡大小,加用強化鐵。通常家長會選擇在奶粉或者輔食中加入物質硫酸亞鐵,此類方法最為簡單,且還可以與硫酸亞鐵滴劑交替使用。與滴劑進行交替使用時,正常生產的嬰兒的每天的用量應當低于1mg/kg,早產的嬰兒則應當低于2mg/kg。正常情況下,嬰兒在出生4—6個月之后,最遲不得晚于六個月,就需要進行吃強化鐵食物。而早產的嬰兒以及體重偏輕的嬰兒在出生三個月之后,就需要進行加用強化鐵。
4.不過度補鈣
當采取人工喂養方式的嬰兒有6個月大的時候,食用不含鐵元素的牛奶總量應當低于750ml,一旦超過之前吃的含鐵元素的食物就無法被嬰兒吸收。
5.在食物中添加鐵元素
每食用一斤面粉,就往其中加入13—16mg的鐵元素。此舉對于治療嬰幼兒貧血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加肉制品的食用量,因為肉制品的鐵元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