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就是指女性在經期時候出現的腹痛不止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女性中出現的比例還是很大的,比較常見。最主要的癥狀就是腹痛難忍,同時還有坐臥不寧、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癥狀,腹部感覺有一股寒意;嚴重的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需要臥床休息。痛經一般來說是分為兩類,一種是原發性的痛經,一種是繼發性的痛經;原發性痛經指的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沒有病變,多是由于不當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一些身體的先天狀況導致的痛經,這種情況在結婚或是生產以后會有所減輕;繼發性的痛經都是由于婦科病類似于盆腔炎癥等等導致的,這種痛經需要到醫院做檢查,進行積極治療,否則,拖得時間越長,這種疼痛就會越來越嚴重。嚴重的還會出現不孕或是導致癌癥。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
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一、飲食方面:
1、飲食清淡: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雞肉、魚肉等,少吃過甜或過咸的食物。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飲食禁忌,不吃含有激素類的食品,如豐胸藥、減肥藥、美容類要等。不喝還有咖啡因的飲料。不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欺凌等。
3、飲食調理:月經期間每晚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熱牛奶,可以緩解甚至消除痛經,對痛經怎么調理很有效。痛經時可吃一些香蕉,因香蕉中含有維生素B6,能夠穩定情緒,并能減輕腹部疼痛。
二、運動方面:
1、加強鍛煉:女孩平時應多注意鍛煉身體,但是在月經期間已經不可以做劇烈的運動。
三、按摩方面:
1、痛經時可讓朋友或者自己,輕輕的按摩小腹部位來減輕疼痛。
四、熱敷方面
1、保持身體暖和:月經期間,女性朋友要特別注意保持身體保暖,尤其是因為子宮寒而痛經的女性。
2、熱水袋熱敷:痛經時可在小腹放個熱水袋進行熱敷,也是痛經怎么調理的方法之一。
3、多喝熱水:月經開始時,可以喝一些熱的紅糖水,而且也要多喝熱水等,緩解痛經。
痛經影響生育與否要根據病因來定。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1、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后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2、繼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來發現,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也能引起痛經。
1、飲食均衡雖然健康的飲食無法消除經痛,但對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卻有神奇功效。避免過甜或過咸的垃圾食物,它們會使你脹氣及行動遲緩,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并盡量少量多餐。
2、補充礦物質痛經保健鈣、鉀及鎂礦物質,也能幫助緩解經痛。專家發現,服用鈣質的女性,較未服用者還少經痛。鎂也很重要,因為它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鈣。不妨在月經前夕及期間,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
3、避免咖啡因咖啡、茶、可樂、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因此,應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腸。
4、禁酒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則酒精將加重此問題。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則限制在1一2杯酒之間。
5、勿使用利尿劑許多女性認為利尿劑能減輕月經的腫脹不適,但拉克醫師反對這種方法。利尿劑會將重要的礦物質,連同水分排出體外。拉克醫師建議,不妨減少攝取鹽及酒精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的物質。
6、保持溫暖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鐘。
7、泡礦物澡在溫水缸里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泡20分鐘,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緩和經痛。
8、運動尤其在月經來臨前夕,走路或從事其它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9、練習瑜伽操瑜伽也有緩和的作用。舉例如下。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10、服用止痛藥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緩解經痛。然而,更有效的成藥包括Advil、Haltran、Medipren及Nuprin。這些藥物含有ibuprofen,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當經痛開始時,和些許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以免傷胃,并持續服用到經痛消失。
11、其它解決途徑指壓法足部含有一些指壓點,被認為與骨盆部位的氣路相連。在腳踝雙邊的凹陷處,皆有指壓點。輕輕地用拇指與其它指尖捏后,延著跟腱(Achillestendon)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腳作完,換左腳,各指壓數分鐘。
1、熱水袋。將熱水袋貼在肚子上可加快血液流速,快速緩解痛經。
2、喝紅糖水。用滾燙的開水沖服紅糖,溫暖經期期間特別容易受寒的身體。
3、吃黑巧克力。若有戶外活動,帶上一塊黑巧克力可快速補充體力,也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4、按摩。給肚子按摩同樣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動,幫助淤血的排出。
1、女性裸睡可防治痛經
女性裸睡時,身體自然放松,血流通暢;另外,女性裸睡的時候身體自由度很大,肌肉能有效放松,對治療緊張性疾病的療效極高。私處部位能有充分的通風透氣,有利于神經的調節,有利于增強適應和免疫能力可以有效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
2、花椒泡腳治療痛經有神效
花椒泡腳可以治療痛經,但花椒泡腳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么樣的呢? 中醫專家指出,先將花椒煎湯,然后將雙腳洗凈,再用花椒湯燙泡。天天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可起到緩解痛經之功效。
3、山楂活血化瘀煎水喝趕走痛經
教授解釋說,中醫認為山楂有活血化淤行氣的作用,是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血淤型痛經患者常表現為行經第1—2天小腹疼痛,經量少,經色紫黯夾血塊,血塊排出后疼痛會減輕,伴乳房脹痛,甚至伴隨惡心、嘔吐、腹瀉、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可在經前幾天用15克山楂泡水或用水煎服。或取鮮山楂1000克,洗凈后加清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爛熟,加紅糖250克,再熬10分鐘,待其成為稀糊膏狀。經前3—5天開始服用,每日早晚各吃山楂膏30毫升,直至經后3天停服,此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即可見效。
4、榴蓮竟能“臭”走痛經
榴蓮氣味強烈,說它“臭氣熏天”毫不夸張。但在泰國,由于其營養價值很高,榴蓮常被用來當作病人、產后婦女補養身體的補品。榴蓮性熱,可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癥狀,可以促進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另外,用榴蓮的果殼和豬骨頭一起煮湯也是民間傳統的食療秘方。
4、痛經操可緩解經期疼痛
①仰臥:每天堅持2~3次并腿仰臥,雙膝稍屈起,作腹式呼吸20次。腹式呼吸是吸氣時胸部不擴張、腹部隆起,呼氣時胸部不收縮而腹部收縮凹陷
②直立:屈膝下蹲,再立起,這樣作20次,每天堅持3回。
③直立:腳跟提起,再放下。腳跟提起如穿高跟鞋一樣,腳跟放下時如穿平底鞋一樣,每回作20次,每天堅持3回。④仰臥:左右兩腿輪流提腿屈膝20次,屈膝時膝蓋盡量接觸到下領,每天堅持2回。 還可以試試月月安痛經貼,也能治療痛經,效果不錯。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