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正常值:
尿液分析
SG 比重 1.010一1.025
PH 酸堿度 5一6
LEU 白細胞 neg
NIT 亞硝酸鹽 neg
PRO 蛋白 neg
GLU 尿糖 normol
KET 酮體 neg
UBG 尿膽元 norm
BIL 膽紅質 neg
ERY 紅血球 neg
1.尿比重降低多見于以下情況: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可導致遠端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使得尿比重常低于1.010;患尿崩癥的病人尿液排出量很大,比重常低于1.003。
2.尿比重升高多見于以下情況:急性腎小球腎炎、心力衰竭、發高燒、脫水、周圍血液循環衰竭時,尿量減少,尿比重升高,最高有時可達1.040。此外某些病理情況下還可因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葡萄糖、酮體和各種細胞而使得尿比重被動增加。
現在許多實驗室使用尿液分析儀測定尿比重,其特點是每0.005為一個梯度,最低為1.000,最高為1.030。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尿崩癥等),為精確測定尿比重,應該使用和參考非尿液分析儀法測定的尿比重結果,此時患者應該盡量留取100mL以上的尿液,以方便準確測定尿比重。
尿常規對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是一項簡單又準確的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幫助。例如尿常規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堿度、比重等,如有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更能進一步提示該患兒需進行有關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隨訪,以免延誤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診斷提供依據。
除發熱外,尿常規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均提示腎臟泌尿系統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常規檢測異常者應進行第二次尿液檢查,如先后二次檢查均有異常,應赴有關醫院腎臟專科咨詢或就診。尿中出現紅細胞增多常說明泌尿系統有腎臟疾病如IgA腎炎等;白細胞增多說明有炎癥(尿路感染),尤其女孩更應重視。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腫,可能有腎病綜合征存在,不可忽視。
持續血尿怎么辦?
正常兒童尿常規中紅細胞僅為0-2/高倍鏡。經離心尿檢查尿紅細胞≥3/高倍鏡,名為鏡下血尿,離心尿對診斷有意義。此外尚有肉眼血尿,無論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均可表現為持續或間歇性,鏡下血尿多為持續性。血尿為一臨床癥狀而非疾病,其中以孤立性血尿(舊稱單純性血尿)在兒科多見,它不伴有蛋白尿及浮腫,無高血壓,腎功能檢查正常。根據我們兒童醫院歷年收治孤立性血尿分析,經過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可分腎性血尿及非腎性血尿兩大類。因此如持續性血尿應赴醫院就診作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需要重視,不可忽視。
尿液標本按檢驗目的,大致可分幾種,常用的是隨機尿,由于方便,常用于門診,但受飲食、運動、藥物等影響。晨尿:此種標本不受上述因素干擾,最適合用于腎臟病患者尿液一般檢查。
收集方法:盛器應清潔、干燥。將尿液標本2~5毫升留取于清潔容器中,對女嬰或不配合的嬰幼兒應清潔外陰,以避免污染(尤其避免糞便混入),應盡快進行送檢,如放置室溫中可使細胞溶解。若不能及時檢查,應將所取尿標本冷藏。
蛋白尿、血尿定性及定量
尿中蛋白含量超過正常范圍稱為蛋白尿。正常人也有微量蛋白,但不易察覺。
目前比較公認為尿蛋白>150mg/日或>100mg/m2/d為異常。目前血尿的檢測方法也有改進,如使用鏡下檢測其結果“+”相當于紅細胞50個,須進一步檢查。
什么情況要“抽血”檢查
當尿常規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超出正常值范圍,需進一步檢查有關血液生化如總蛋白、白蛋白、膽固醇、肌酐等以及免疫球蛋白、補體等,以進一步明確臨床分型,了解腎功能變化等,有助于臨床診斷。必要時包括影象學檢查,如常用者為腎臟B超,可了解雙側腎臟大小、結構變化以及是否有先天解剖畸形,及早診斷,及時處理。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