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開學焦慮癥無從入手,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小孩,其實想要消除開學焦慮癥,可以通過以下辦法:
1、積極主動性
開學焦慮癥從另一方面可以說明孩子并不喜歡上學,有可能是孩子沒有在學校中找到樂趣。內向的人比較容易患開學焦慮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主動與同學溝通,從實際行動去影響別人,改變自己,可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優點、缺點及愛好、性格等,讓他人更快了解自己,從而主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集中注意力學習
在學校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容易患有開學焦慮癥,從而形成自卑的性格。可以嘗試在學習中認真聽課,遇到難題主動問同學與老師,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做練習時往往能夠得到一種愉快、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習欲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做到上課保持集中注意力,與老師一同思考,注意和老師交流,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適當地對一些重點內容作些簡要筆記,課后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從而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甚至有強烈的求知意識。
3、釋放壓力
自我緊繃、對自己要求高的人群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當開學的到來,他們會認為是壓力的到來,精神就容易緊繃。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感受生活,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作為釋放的出口,保持平常心應對的心態。
對于學生來說,能否順利通過開學過渡期非常重要,只有及時調整并排解開學前的焦慮,才能思想上不掉隊、行動上不落伍、學業上不欠賬,才能跟上新學期的新進程。怎么調整?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調節好生物鐘
假期里,很多同學因為貪玩而熬夜,晚睡晚起,導致生物鐘錯亂,開學前必須調整回來,要按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飲食起居,尤其在開學前夕,千萬不要為”趕作業“而”開夜車“,影響正常的學習作息規律的養成。早晨起床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正開學后有旺盛的精力。
2.備齊學習用具
開學前,要備齊必要的學習用具。低年級學生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準備學習和生活用品;高年級學生要自己將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凈,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
如果可以的話,學著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學具,培養自立自理的能力和習慣。比如包書皮,其實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把家里不用了的掛歷裁好,看著一張張花花綠綠的紙按照自己的想法變成一張張精美的書皮,然后再工工整整地寫上自己的班級和姓名,樂哉樂哉。
3.轉移注意力
開學前,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查一查哪些功課、哪些知識點還需要鞏固,及時請教同學和老師,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做好學習準備。
“開學焦慮癥”是很常見的心理現象,多集中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而且女生以4:1的比例多于男生。并且成績優異、追求完美的學生和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差的大一新生是“開學恐懼癥”常見的易發群體。開學恐懼癥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癥狀。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最了解孩子的習慣。為此,調整工作應從家長做起。
1.為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
開學前夕,不妨引導孩子按照正常的學習節奏和作息時間起居,家里盡量不組織娛樂活動,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時用餐,調節好生物鐘,以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要充分補給富含維生素的飲食,減少脂肪攝入量。少吃油炸食品,以防超重和肥胖。
2.家長應該身教重于言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孩子早早睡覺休息,但家長卻上網看電視,孩子一個人是不可能乖乖躺床上睡覺的。再如,要求孩子安靜地學習,家長最好也讀讀書、看看報,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幾道習題,或一起讀讀課外書,等等。
3.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家長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與之交流,比如名人的成長歷程、體育賽事中運動員們的表現、某電視劇觀后感想,從中挖掘有教育價值的內容。此外,早晨起來跟孩子一起打打球、踢踢毽、跑跑步,都是行之有效的感情交流方式,還會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4.鼓勵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可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計劃,在商量討論中完成從假期到開學的“頻道轉換”,把孩子新學期要讀哪些書、以誰為榜樣、需要重點加強哪些方面、家校怎樣配合等內容,逐一納入學習計劃,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不適感。作為家長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計劃和學習計劃,購買一些名著以及歷史、人物、勵志等方面的書籍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人文素養,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同時也讓學孩子感覺到家庭的學習氛圍,讓孩子覺得“他不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習不是枯燥的事”。
想要擺脫開學焦慮癥,那么在假期中就應該好好準備,做好預防開學焦慮癥的工作:
1、放松心情。現在很多孩子,其實放假并不是真正放假,反而一系列的補習班會覺得壓力頗大。真正的放松能夠預防開學焦慮癥,在假期中好好玩耍,多感受生活中的樂趣,但不能過于放松,應該要給一個過渡時間自己,掌握好松緊的度。
2、提前行動。有些同學一放假就瘋了一樣,將所有學業拋諸腦后。但要注意,在開學前兩周,就應該讓孩子進入學習模式,平時可以多看看書,寫寫作業,這樣當開學后他也能夠很快適應。
3、學校引導:學校可以開設幾天的適應性課程,只要措施得當,“開學焦慮癥”是可以預防、減緩甚至解決的。
4、調整作息。在放假期間,家長可能允許孩子晚睡,但由于開學是要早起的,避免孩子難以適應,精神不振,所以在假期中,可以從作息方面慢慢調整孩子的狀態。
老師也患“開學焦慮癥”壓力是焦慮根源
開學焦慮癥并非學生“專利”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先生說,快開學了,最近,家里一大一小都在為開學而焦慮。
他所說的“小的”是他正在上學的孩子,“大的”是他當老師的妻子。
在度過近兩個月的閑散生活后,又要上學,孩子對重新走進課堂的焦慮情有可原,不過,這段時間,他發現妻子的情緒似乎很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
經過觀察和分析,丈夫得出結論:妻子因為快要開學而煩躁不安,后來,妻子自己也意識到了這點:開學影響了她的情緒。
在記者隨后展開的調查中發現,這并非個別現象,“開學焦慮癥”并非學生的“專利”,開學焦慮癥在老師中也廣泛存在,只是不被人們意識到罷了。
調查發現,老師的開學焦慮至少存在四個規律:女教師比男教師更焦慮;中學老師比小學老師更焦慮;班主任比科任老師更焦慮;認真、負責任的老師更容易焦慮。
壓力是焦慮癥“罪魁禍首”
心理學家說,教師的“開學焦慮癥”,有點類似“假期綜合癥”,但是,焦慮的程度更甚,這是因為老師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了,越來越不容易體會到職業的成就感。
為數不少的老師,一天幾乎是12小時“泡”在學校里——早上7點出家門,晚上7點才能回家,每天像是在打仗,一位名校的小學老師說,一想到開學又要重新“上戰場”,你說我能不焦慮嗎?
一名高中男教師說,想到又要面臨各種排名和評價,就心煩意亂。校長向年段要分數,年段向老師要分數,老師不得不向學生要分數,搞得師生對立情緒嚴重。
開學前要學會心理調節
客觀地說,教師開學焦慮癥的癥結在于教育體制,但心理專家說,“遠水解不了近渴”,老師不要指望等待整個教育體制變化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要學會一點心理調節的方法。
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高思剛建議,開學前,老師要為自己制定工作計劃,開學后,才能使自己迅速進入正常的工作節奏,不至于無從下手而顯得不知所措。
非教育界的心理專家則認為,老師們應該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自己面臨的問題——事實上,不只是教師,現在各行各業的壓力都很大。
此外,學校也不要忽視開學階段老師的情緒,在外地,已經有學校意識到這點,趕在開學前“安撫”老師情緒,例如,舉辦一些心理調適、勵志型的講座。新學年的教師大會,也可以少點嚴肅的色彩,不妨開成茶話會,讓老師們輕松地談談暑假趣事。
開學焦慮癥四大規律
1.女教師比男教師更焦慮;
2.中學老師比小學老師更焦慮;
3.班主任比科任老師更焦慮;
4.認真、負責任的老師更容易焦慮。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