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最強的時候,大概是2到3歲,這時候的兒童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唐詩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憑借唐詩簡單明了的結構和朗朗上口的節奏韻律,寶寶也可以很好地記下來,這也為孩子以后的古文學習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1.從寶寶熟悉的事物入口
當唐詩的內容是小朋友熟悉的事物時,他可以更加容易地記住唐詩內容。比如《詠鵝》所描述的是常見的大白鵝,而且詩人是一個7歲的孩子,以孩童的視角描述白鵝的形態,寶寶讀起來也容易理解。
2.親子共讀事半功倍
寶寶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讀詩,可能會因為有父母的陪伴而喜歡上背誦唐詩,同時作為父母也可以借此增進與寶寶的感情。父母可以選擇在睡前給寶寶讀詩,以便養成寶寶睡前讀書的好習慣。
3.對寶寶有問必答
寶寶正處于對新奇事物好奇的階段,對于不理解的或是第一次見到的東西一般會有很多疑問。如果寶寶問這首詩講的是什么,父母可以通過唐詩讀物上的插畫給寶寶描述,如果選擇的是沒有插圖的讀物,可以結合動作語言結合的方式展現給寶寶看。例如給寶寶背誦《憫農》的時候,可以做出農民鋤地的動作,來幫助寶寶理解唐詩。
4.選擇合適的場景
一首唐詩描述的意境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當寶寶身處于和唐詩一樣的意境中,寶寶會對這首唐詩有深刻的印象。父母可以選在秋天月圓的晚上給寶寶讀《靜夜思》,帶寶寶去草原玩耍時讀《賦得古原草送別》。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無法理解唐詩,難以背誦,這沒關系。學習唐詩,就好似小朋友吃到肚子里的冰塊,需要時間來消耗的。每個小朋友所需“消化”的時間不同,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對詩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孩子在背誦唐詩時并不會產生壓力,反而使他們良好的記憶力得到充分運用,這和“死記硬背”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1.剛開始的時候盡量先學有趣的,比如“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然后再學有關小動物的。
2.購買唐詩讀物的時候,可以選擇配有插圖的版本,這樣可以使寶寶在學習時腦海中有一幅畫,同時給寶寶講解,幫助他理解唐詩,如學習《詠鵝》時,讓孩子邊看圖邊聽解釋,像曲項、紅掌這類詞,孩子就會很容易理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他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鍛煉他的理解記憶能力。家長要注意的是,這類書籍不要給小朋友經常翻閱,以免他失去興致。
3.背唐詩的時間可以選擇早中晚任意時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的背誦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0-15分鐘,時間過長會適得其反。
4.寶寶背唐詩的速率,建議一周一首,如果寶寶學得快,可以適當地增加數量。
5.不要指望孩子完全理解唐詩的含義,也不要過于嚴格要求孩子發音標準,不過遇到簡單的漢字還是可以教寶寶識字的。
6.教小朋友背唐詩,其實也需要爸爸媽媽能夠耐得住性子,也就是說前提條件是父母自身要保持對唐詩濃濃的興趣。
7.叫上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8.當孩子成功在眾人面前背誦完一首唐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一些獎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吻,盡量避免使用物質獎勵。
9.學習唐詩時,以五言侓詩、七言律詩為主,盡量避免七言律詩或詞;剛開始進行唐詩背誦時,選擇一些簡明淺顯的絕句易使孩子感興趣。
1.剛開始的時候盡量選擇簡短淺顯的、易上口的唐詩給寶寶。比如一些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樣兒童容易對唐詩產生興趣。
2.家長在給孩子念唐詩時,最好讓孩子看著漢字,一個一個讀給他們聽,即便孩子看不懂字,也能夠讓他先有一些對漢字的概念。
3.家長要準備一本專門記錄唐詩的本子,建議家長在孩子背誦完一首唐時后及時記錄抄寫,更新進度,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讀多背。
4.當孩子上了小學,學習了拼音。家長可以選擇一本有漢語拼音標注的唐詩讀物給孩子,這樣使孩子的拼音能力得到有效的運用和鞏固,還可以在背誦唐詩時學習生字。而家長也會更加輕松,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5.遇到較難的唐詩,家長可以選擇給孩子簡單的講解,不需要十分透徹。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