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具體的細節。
第一,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第二,在寶寶洗澡的時候,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第三,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干燥清潔,特別尿布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污臍部創面。
第四,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后壞膿的,有些老人為了干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干燥效果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從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簽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時候,一手提起臍帶結扎部位的小細繩,一手用沾過酒精的棉簽充分的擦拭臍帶與肉連接的地方。這時候要注意,如果棉簽臟了,就要及時換掉,不要用臟的棉簽反復擦拭,這樣會感染和發炎的。
在護理次數方面,原則上寶寶沐浴后一定得護理一次,但如果寶寶的臍部顯得較潮濕或是有發炎狀況,則必須增加次數,一天2~3次都可以。此外,臍部被尿液或糞便弄髒時,當然也必須在清理后做臍帶護理。
1、肚臍潮濕
臍帶周圍的干燥清潔是幫助痊愈的重中之重,一旦臍部潮濕,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臍炎。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保持臍部的干燥:
2、肚臍流膿
有的寶寶臍部會有少量液體,或者膿液流出,但沒有其他紅腫癥狀,不用過于擔心。可用嬰兒專用棉簽蘸75%的酒精把膿液輕輕擦干凈,然后再把酒精從臍根部開始,慢慢向外擦拭臍部周圍皮膚,不要來回亂擦,以免引起感染。
3、肚臍變黑
有些寶寶的臍帶殘留會變成干黑色,這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呢?其實這也是臍帶脫落前的一種表象,可以用95%的酒精輕輕擦洗,幫助干黑的臍帶自行脫落。
4、肚臍紅腫
如果新生兒的肚臍一直都不見痊愈,而且出現紅腫狀況,寶寶的健康情況也不理想,那么有可能患了臍炎。除了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之外,還要注意臍部的保護,防止灰塵的污染,可以輕輕用紗布蓋一下。
臍帶脫落的時間,會依寶寶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會脫落。只要遵循臍帶護理的三大原則,您就可以輕松照顧寶寶了。
1、要保持干燥。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應先以干凈小棉棒擦拭干凈,再執行臍帶護理。
2、要避免摩擦。紙尿褲大小要適當,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這樣在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
3、要避免悶熱。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涂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干燥甚至導致感染。
肚臍的前身是臍帶,它是寶寶和媽媽連接的紐帶。當寶寶出生的時候,醫生一般會用止血鉗把臍帶剪斷,然后扭曲并用紗布覆蓋且包裹。正常情況下,臍帶殘留端在1—2天內會自然干癟,3—4天后開始脫落,形成一個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肚臍。大多數寶寶的肚臍在半個月左右可以自行愈合。由于肚臍上面沒有神經末梢,所以整個脫落的過程中,寶寶都不會感覺到疼。
正常情況下,新生寶寶的臍帶會在出生兩周內脫落。但是,寶寶的臍也會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診治。
1.臍疝。
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哭時增大,安靜時恢復,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的邊緣。這是臍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攏,腹壓增高時,腹膜、腸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臍疝在1歲以后會自愈,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大的臍疝需2~4歲后進行手術治療。
2.臍濕疹。
因過敏因素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鋅油等方式治療。
3.臍茸。
臍帶脫落后,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臍茸與肉芽腫不同,它是腸黏膜組織,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物。臍茸的治療方法與肉芽腫相同。
4.臍瘺。
臍帶脫落后,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并帶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5.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后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癥,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6.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后,如果臍根部的創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會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組織:直徑~厘米,表面濕潤,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時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用硝酸銀燒灼或搔刮局部或電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無效,應手術切除。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