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是在靜脈中形成的血凝塊,通常是在腿上。女人在懷孕,分娩并且尤其是產后易受血凝塊的影響。這是自然形成的,對分娩期間大量出血的擔心會使您意欲增大血凝塊形成的能力——有時是大量的——并且增大的子宮使血液在身體較低的位置,很難回流到心臟。
在1%~2%的孕婦中,血栓發生在接近表面的靜脈中。深層血管血栓癥(在靜脈的深層分支),如果不經過治療會導致血栓向肺轉移甚至危害生命,但幸好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一是肢體腫脹。肢體腫脹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常見癥狀之一,伴有患肢皮膚張力的升高,臥床休息及抬高患肢可有所緩解,大多數為雙下肢不對稱性腫脹,嚴重的可表現為雙下肢對稱性腫脹。
二是肢體疼痛。通常以肢體發沉、鈍痛為主,臥床或抬高患肢可緩解,可能會沿著深靜脈的走形出現深壓痛,患側足背伸屈可能會出現牽拉痛。而且肢體高度水腫,可能會壓迫動脈,從而造成肢體缺血疼痛。
三是皮膚顏色和溫度發生變化。由于靜脈血液回流淤滯,患肢皮膚多呈紫紅色,皮膚溫度升高明顯。當出現嚴重腫脹壓迫動脈時,可能會出現皮膚顏色蒼白青紫甚至花斑,同時溫度下降,這時候需要急診手術處理,否則會導致截肢。
四是淺靜脈曲張。
五是肺栓塞。這時候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
1、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中
懷孕時,血液中的的凝血因子會增多,溶解血塊的因子會減少,這種現象在產后會持續一段時間,使血液處于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狀態中。
2、靜脈血管中的血流變慢
懷孕后期增大的子宮壓迫深部靜脈,使血液回流受到阻礙,造成血流緩慢,瘀滯在靜脈中;加上分娩造成的血管損傷,或產婦因做剖腹產手術、陰道受傷較為嚴重而較長時間地躺在床上休養,未能及早起來活動。這樣,易導致血液循環變得緩慢,血液淤積在深部靜脈血管中,在靜脈血管中凝結并形成血塊,造成栓塞。
1、引起下肢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當血液循環變得緩慢時,非常容易在下肢的靜脈血管中形成血塊。由此,引起靜脈曲張或進一步加重孕期原有的靜脈曲張,導致血栓性靜脈炎。栓塞發生在小腿的靜脈時,可在小腿皮膚上見到一條條血紅的腫脹血管。不僅使產婦感到發脹,并在小腿彎曲時引起疼痛。當大腿形成血栓性靜脈炎時,整個下肢的皮膚都會變得腫脹、發硬、發白,造成疼痛和行走困難。
2、引起盆腔靜脈發生栓塞
當栓塞發生在盆腔靜脈中時,產婦出現腹痛、高燒等癥狀,并伴有下肢壓痛、皮膚發紅和水腫等不適。
3、引起可怕的肺部栓塞
最可怕的是,如果血塊隨著血液流動跑到肺部,就會引起深部靜脈栓塞。深靜脈發生栓塞是圍產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因為,深靜脈中的栓子小,容易脫落游走。當栓子阻塞肺動脈時,就會發生肺栓塞,導致產婦猝死。
1、孕期避免久站久坐
懷孕后期,或在腳和腿剛出現靜脈曲張時,或已形成靜脈曲張,應注意不要長久地站立,不要久坐不動或經常盤腿而坐,也不要時常步行走遠路。
平時要注意經常變換體位,如果不得久站或久坐,如白天在辦公室久坐時,半個小時就要站起來走動一下,使腳部得到活動。
條件允許時可把雙腿抬起放在桌子上,久站時要注意不時地調整姿勢,如讓一只腳膝略為彎曲地站立,這樣,就可把身體的重心輪流地放在兩條腿上,促進下肢靜脈血液會流到心臟,減輕靜脈曲張。
2、孕期生活細節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內衣、內褲要寬松一些,不要過緊地勒腹部,影響靜脈血液回流。
如果剛剛形成靜脈曲張,每天起床后趁著靜脈曲張和下肢水腫較輕時,穿上高彈力的襪子,或在小腿由下而上地纏上彈力繃帶,待晚上臨睡前取下。
通常情況下,孕產婦年齡>35歲、肥胖(BMI>30~40kg/m2)、孕次>3、有家族靜脈栓塞史、吸煙、下肢靜脈曲張、多胎妊娠或輔助生殖技術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曾長期服用避孕藥等都是高危因素。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