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劑量小。使用最少的且有效的劑量,不能隨便增加劑量。
2.藥效好。選擇療效好,半衰期短的藥品。
3.延遲哺乳時間。可以在哺乳后馬上服藥,并適當延遲下一次哺乳的時間,可以幫助寶寶在喝奶時避開藥濃的高峰期
4.禁服忌用藥物。要禁止服用醫學上認為會對嬰兒有影響的藥物,如果不慎服下,需停止哺乳。
5.聽從醫生囑咐。倘若因病情需要,必須要服用慎用藥物,建議一定要謹遵醫囑,時刻觀察嬰兒變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暫時采用人工喂養的方式。
哺乳期用藥到底對寶寶有影響嗎?對于這個問題,新媽媽需謹慎對待。
1.通常會有影響
一般情況下,寶寶由于生理原因,身體發育并未健全,體內排毒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新媽媽用藥后極易通過乳汁到達寶寶體內,從而讓孩子感到各種不適。
2.個別藥物無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不會通過乳汁傳入寶寶體內,且對母嬰均沒有任何傷害的藥物是可以在哺乳期適量服用的,但必須要尊重醫囑。
3.盡量少用或不用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處于哺乳期的嬰兒身體脆弱,為了減少外界因素對寶寶健康的影響,新媽媽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以免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
1.部分中西藥
如麥角新堿、雌激素、左旋多巴、維生素B6、阿托品類和利尿藥物等的西藥以及中藥炒花椒,麥芽,芒硝等。哺乳期女性不能服用這些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使母親退乳。
2.青霉素類抗生素
如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青霉素,安吉芐青霉素等青霉素族。這些藥物雖不致進入乳汁,但特殊情況下會使嬰兒過敏,因此應小心謹慎。
3.滅滴滅
滅滴滅是光譜抗力藥,雖然對幼兒的傷害沒有確定性,但也要謹慎使用。
4.磺胺類藥物
如磺胺異噁唑、磺胺密啶、復方新諾明、磺胺甲基異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雙嘧啶片、制菌磺、丙磺舒、甲氧芐氨嘧啶、琥珀磺胺噻唑等。這些藥物屬于弱酸性,雖對幼兒無顯著影響,但是一旦有少量的藥物進入幼兒體內,則會產生惡劣作用。致使血漿內游離膽紅素增多,使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幼兒發生溶血性貧血。因此哺乳期的媽媽不適合大量、長期服用這類藥物。
5.異煙肼
雖尚不確定是否對幼兒有傷害作用,但此藥物需長期服用,為避免發生意外,哺乳期可考慮暫停藥物。
6.硫酸類藥物
如硫酸慶大霉素、硫酸阿托品、硫酸鏈霉素等藥物存留在乳汁中的濃度較高,容易導致嬰幼兒聽力降低,因此要忌用。
7.氯霉素
肝臟解毒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的新生兒如果攝入了氯霉素,極容易導致幼兒中毒,阻礙骨骼功能的發揮,進而導致白細胞量少,甚至有致命的灰嬰綜合征的可能,因此此藥要禁忌。
8.肝素
要使用抗凝血藥時,忌用肝素,避免導致嬰兒凝血機制障礙,致使出血。
9.抗癌藥物
抗癌藥能從乳汁進入乳兒體內導致骨髓受抑制,使顆粒性白血球減少。
10.金剛烷胺
母親服用此藥后,會使乳兒發生嘔吐、尿潴留和皮疹。
11.溴化物
哺乳期服用此藥,嬰兒會有嗜睡狀況,甚至出現皮疹。
12.水楊酸類藥物
在哺乳期服用此類藥物,會使嬰兒出現黃疸。
13.飲水
避免過量飲酒、吸煙、飲水等,忌用利尿劑和作用過猛的瀉藥。
14.口服避孕藥
藥物作用于母體,使母乳量減少,且影響母乳成分,使母乳中脂肪、蛋白質、鈣質減少。
15.緩瀉藥
某些緩瀉藥會通過乳汁使嬰兒腹瀉,因此不宜食用。
16.鎮靜藥
長期用藥后一旦停藥會使嬰出現如睡覺時有驚擾、過多啼哭及抖動等癥狀。也能通過乳汁,致使嬰兒嗜睡、吸水力下降,且嬰兒需要長時間才能得以恢復。
17強力霉素和四環素
這兩種藥物很容易進入乳汁,尤其是四環素能損害嬰兒牙齒,琺瑯質發育不健全,導致永久性的牙齒泛黃,且會導致嬰兒黃疸,應忌用。
1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藥物
比如撒烈痛片、去痛片、安痛定等等,這類藥物會快速進入乳汁,因此要禁用。
19.抗甲狀腺甲藥物甲基硫氧嘧啶
此藥物可經過母體而傳給嬰兒,從而抑制嬰兒的甲狀腺功能。倘若口服硫脲嘧啶,可引起乳兒甲狀腺腫和顆粒性白細胞缺乏癥,因此要忌用。
20.皮質激素類、新生霉素、黃體激素類和呋喃呾啶
這類藥應禁用,會使乳兒發生黃疸或加重黃疸、溶血等。
哺乳期能否吃避孕藥,要根據女性具體情況而定:
1.母乳喂養
倘若是母乳喂養,那么在哺乳期不適合服用避孕藥。因為避孕藥可通過乳汁對嬰兒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并且還會使乳汁量減少。
2.非母乳喂養
倘若采用的是非母乳喂養嬰兒的方式,則可以在產后2-3個月口服避孕藥。
3.產婦患有某些疾病
如果產婦患有肝、腎、心等重要臟器疾病以及糖尿病時,不適合服用避孕藥。這是因為藥物會加重器官負擔,從而不利于產后恢復。
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最常見的疾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會出現發燒、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在此期間并不需要停止哺乳,因為無論是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出現癥狀時,寶寶早已經暴露在被傳染的環境之中了,乳汁中的抗體反而有利于嬰兒抵抗疾病的侵襲,所以應繼續母乳喂養。如果癥狀較重,可選擇一些嬰兒也能使用的藥物,如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先鋒霉素)類。不同的抗生素自乳汁中排泄差異很大,其中從乳汁中排泄量較大的有紅霉素和林可霉素。盡管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濃度很高,可是到達嬰兒體內的藥量有限,不能達到有效濃度,卻可引起嬰兒過敏反應和導致耐藥菌株的發生。有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和異煙肼給乳母應用后,有可能導致嬰兒中毒,應禁用。
過敏性疾病:哺乳期的媽咪如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可局部用藥治療。
陰道炎:哺乳期的媽咪患有陰道炎時,建議局部用藥治療。
依靠乳汁生長的新生兒,一些藥物會通過乳汁到達寶寶體內,母親服用的大多藥物能在乳汁中排出,排出的藥物不同對新生兒的影響也是不同,有些甚至會嚴重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
1.權衡用藥的必要性
要在用藥和對寶寶健康的危害之間權衡以決定取舍。哺乳的媽媽要弄清楚用藥的特征,要盡可能地避免因為服用藥物而對寶寶造成危害。
2.選擇影響小的藥物
要選用進入乳汁量少,且對寶寶影響最小的藥品。寶寶的生理功能發育不健全,尤其是身體內部酶系統不健全,對一些藥物的毒性反應不顯著。
3.用藥后調整哺乳時間
最好在哺乳后即刻服藥,并且延遲下一次哺乳時間,最好是間隔4小時左右,以盡可能減少寶寶吸入的藥物量。
4.不應隨意中斷哺乳
一般情況下,乳汁中含有的藥量幾乎不會超過攝入總量的1%-2%,不會給寶寶帶來太大的危害,因此在藥物副作用不大或者藥量不太大的情況下,不應中斷哺乳。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