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游戲是建立在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基礎上,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的溫馨活動。
這類游戲活動對父母和寶貝均是有益的,它不只是娛樂活動而已。
1.不僅能加強父母與寶貝之間的互動,聯結情感,對于寶貝個性的培養也是有幫助的;
2.能夠培養小朋友的操作、認知能力,對他的實物類游戲以及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戲都是有幫助的;并且小朋友在這類活動中獲取的經驗也將充實親子互動的內容。
3.在與父母的協作、溝通時,小朋友能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一定的體會,對其社會交際方面的能力有幫助。
小朋友對身邊的事物還處于探索階段,新奇的事物均能使他們感興趣,具體要怎么把游戲開展起來,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優質的活動環境
要開展游戲,就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和空間能讓小朋友充分體會到游戲的樂趣。父母若是能夠幫小朋友空出一個小的空間,用簾子隔開,或者能專門為他布設一個特別的活動環境也行。
2.良好的心理環境
在開展時,要注意為寶貝營造出溫暖、融洽的活動氣氛,讓他們能感受到彼此關系的對等。有些行為是一定不能有的:例如有部分家長喜歡把自身的想法施加在小朋友的身上,所提要求太高;溝通時采取粗暴的方式,或逗弄他們,而不是把他們平等地對待。
3.有質量的游戲內容
游戲應該符合小朋友的能力、興趣,最好能夠從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出發。像小班的同學的對大肌肉的控制正在飛快發展,而上大班后的年齡階段,大腦對小肌肉的控制在加強。家長就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作為出發點進行設計。正在上小班的寶貝正是處于語言敏感期,喜歡探索,家長們可以從這些點出發,設計些有趣活動,諸如“卷春卷”等;當到了中班、大班時,父母們就可以設計些小游戲來來鍛煉孩子精細動作的控制能力,諸如“摘果子”、“挑豆子”等。
4.尊重孩子的內心
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可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創造,父母應予以尊重和珍惜。像本來準備的游戲是“捉迷臧”,但是小朋友突然對旁邊的小樹起了興趣,此時家長應當根據小朋友的興趣,靈活地轉換游戲內容。這樣的話,小朋友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創意得到了認可,自信和興趣會大大的提高。
5.準備適合的玩具
玩具的吸引力對小朋友來說是很大的,若是在游戲中選擇了恰當的玩具,能夠使游戲價值得到提升。在選擇上,父母應該注意是否具有教育意義,有沒有藝術感,是否安全、實惠。一個品質優良的玩具應當是:可變化的,能提高小朋友的動手與創造能力;材質可靠、無毒無危險性;具有美感或者能培養小朋友的愛心、能增進感情,例如:洋娃娃、風箏等。另外,家長也可以利用家中物件進行改造,或者讓小朋友一起參與改造的過程,消毒后再給他玩。
6.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小朋友還沒有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家長就可以利用一些順口溜,讓小朋友覺得洗手是一件有趣的事。
1歲
1.站立游戲
一位家長扶著寶貝站著,另一位家長在距離三到四步遠處吸引寶貝的興趣,鼓勵他自己走到那邊去。通過這個游戲,孩子自己走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爬上爬下
利用較低矮的樓梯、攀登架等,讓寶貝在上面進行運動,引導他爬上來、爬下去,反復練習,注意旁邊應該有家長看護。通過這個游戲,提升了寶貝的四肢和其他軀體部位的協調性。
3.抓住小豆豆
在同一個容器里倒入兩種顏色的豆子,教會孩子抓一把豆子并學會把豆子從松開的指縫中掉落回容器里。在做游戲的時候,可以跟他說:“黃豆黃,綠豆綠”等與豆子相關的話,以起到吸引的效果。通過此類游戲,寶貝的胳膊、手指的肌肉會得到很好的訓練,但是一定不能讓豆子誤入寶貝口腔、鼻腔中。
4.我說你做
與孩子對著站好,讓寶貝看著你做示范:在說完“變小了”后就做蹲下的動作,在說完“變大了”之后就做站起的動作。然后再耐心地教會寶貝聽指令,反復練習就能發現寶貝的協調性和動作速度有著較明顯的提高。
5.推小車
準備一輛與孩子身高相配的小車子,讓他兩只手掌握好小車,想辦法逗引小孩推著小車向前運動。例如,可以有一位家長拿著玩具在前面不遠處逗引,當小孩將推車推至家長面前時,將玩具作為獎勵,放入車內。
2歲
1.穿越隧道
選擇3-4個顏色鮮艷的玩具放到紙箱里,然后用紙把紙箱的開口遮起來,再在紙上開幾個洞。家長要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讓他注意到家長的動作,將其喜歡的玩具從洞口投入箱內,鼓勵他將報紙捅破,爬進紙箱內將玩具取出來。在這個游戲中,小孩子的行動能力能得到提升,其力量、耐力也能得到鍛煉。
2.手指頂鍋
家長將一只手手心朝下伸出來,讓寶貝伸出一只手的食指抵著家長的手掌心,一起喊“頂鍋蓋,來炒菜,抓到誰了別來怪”,然后家長再說三個“嗨”,在第三個“嗨”的時候,寶貝要馬上把手指收回來,若速度慢了的話,就會被家長抓住。待小孩子能熟練地操作時,也可以與家長的角色進行互換。
3.找朋友
將幾張字母卡片或者數字卡片攤在寶貝面前(其中應該有相同的),讓他找出兩張一樣的卡片進行配對。若在配對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家長就應該及時進行解釋,通過形象地比喻進行區別說明。當孩子慢慢長大,家長也就可以將游戲改成歸類游戲,例如:2歲時玩配對游戲玩得很好,半年后就可以讓他玩玩屬性歸類的游戲,像水果、動物、電器等的歸類。
3歲
1.玩皮球
人數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可以一起拍皮球、相互傳球等,或者對著目標物扔沙包等,若是害怕沙粒漏出來迷了眼睛,可以裝米粒。
2.帶輪玩具
家長可以讓小朋友騎騎單車或者小三輪,這樣可以訓練小朋友的肢體運動能力,特別是雙腿。應該注意的是,車子大小應適合他的身高,以其腳掌可以踩到車蹬子為最佳。
3.完成人像
給小朋友一張沒有全部畫完的人像畫,告訴小朋友讓他把畫補充完整。這種游戲可以訓練其邏輯能力和觀察能力,在畫畫時也訓練了對小肌肉的控制力。
4.剪紙
可以先讓小朋友用剪刀沿著紙的邊沿隨意剪剪,待能熟練操作了之后,可以給他一張有團的紙,讓他將圖案剪下來。這類游戲能夠鍛煉到精細動作,但是由于剪刀比較鋒利,家長應當在邊上進行指導。
5.顏色概念
關于這類游戲,家長可以給小朋友一些顏色不一的卡紙或者積木等,讓他們根據顏色的種類進行分類;也可以找一些舊書,把上面的彩色圖剪下來,做成招貼畫的形式等等。這類游戲是從視覺的角度,鍛煉小朋友的邏輯能力。
6.大小概念
家長可以收集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或者利用圖片,讓小朋友進行一個大小分類。此類游戲同樣也是從視覺的角度,訓練小朋友的邏輯能力。
1.急躁地對小朋友進行干涉
對于小朋友來說,身邊的事情都可以當做游戲,所以有時他們的一些舉動會讓家長無法理解,特別是當他們的舉動不恰當的時候,一些家長會立馬去進行勸阻,并且語氣強硬;有些家長會因為小朋友惹人喜愛,就把他們當玩具般地逗來逗去。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孩子雖不大,但是也懂察言觀色,家長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糾正法:在活動中,大人應該與小朋友處于對等的關系,如此一來就能讓小朋友在游戲中更加積極。通過積極的參與,能夠讓小朋友從中學到怎么正確處理事情。
2.用大人的眼光衡量小孩的游戲
不管是學習知識還是培養性格、行為,游戲都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家長不應該用自己的眼光來評判小朋友的游戲,不能因為不對自己胃口就去限制其游戲方式,甚至強迫他做自己不喜歡的活動。
糾正法:只有當活動中出現了小朋友不能克服或者會對其有壞影響的問題時,家長才需要采取行動;其他時候則可以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創造。
3.開展的活動不適合孩子的年齡
隨著成長,他們感興趣的游戲也會變化。有些游戲,對于1歲大的孩子來說是很有趣的,但是對于2、3歲的孩子來說就會顯得簡單了、無聊了。這時候,父母可以利用玩具來開展活動。
糾正法:開展的游戲應該適合這個年紀的孩子,這樣,既有吸引力,也能幫助啟迪兒童智商。
4.對于好的游戲習慣的培養不重視
當小朋友能夠在游戲中遵從規則,能夠自己安排好什么時候開展游戲等,對他們掌握社會行為的一些準則是有幫助的。
糾正法:家長可以讓孩子在游戲結束后,自己收拾場地;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什么時候玩、玩多久等等。
5.總是介入小朋友的游戲中
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要人陪著,就算是小小的嬰兒也能自己一個人玩手指玩得很開心。因此,家長應該學會給小朋友的個人空間。
糾正法:在開展此類活動時,家長要多讓小朋友自己獨立起來。如果小朋友自己玩得很好的時候,家長就不需要介入。
6.在該幫忙的時候沒有給予幫助
在游戲中,小朋友有時會向父母提要求或者請求援助,家長不能因為覺得他們的游戲沒有意義就無視或者束縛他們,而是要多多幫助。
糾正法:準備多種游戲材料,像卡紙、剪刀、紙盒等等,讓小朋友利用它們去開展游戲。同時,在給予援助的時候也要注意度,只有當出現了小朋友的確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時才介入。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