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資料報道,一過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占出生嬰兒的1.9%;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占出生嬰兒的0.15%。新生兒甲亢是由于母親體內有引起甲亢的抗體,在懷孕期間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出生嬰兒生下來就有甲亢表現,有的可延緩到出生后幾周或更長的時間才發病。患甲亢的母親生的嬰兒中大約有1%可發生新生兒甲亢。這些孩子出生后很快出現甲亢癥狀,但也有一部分癥狀延遲到出生后數周。
甲亢是全身性疾病,全身各個系統均可有異常。以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為例,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概括起來有三方面:①代謝增加及交感神經高度興奮的表現。病人常有多食、易餓、消瘦、無力、怕熱、多汗、皮膚潮濕,也可有發熱、腹瀉、容易激動、好動、失眠、心跳增快,嚴重時心律不規則,心臟增大,甚至心功能衰竭。②甲狀腺為程度不等的彌漫性對稱腫大。腫大程度與病情不一定平行,由于腺體中血管擴張和血流加快,在腫大的甲狀腺上可聽到雜音,或可以摸到如貓喘一樣的顫動。③眼部改變。由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表現眼裂變大、眼瞼后縮、眨眼減少,呈現凝視狀態或驚嚇表情。有的病人由于眼部肌肉受侵犯,眼球活動受限制,產生視物成雙的復視現象或眼結膜、角膜水腫,也可破潰。病人常有眼球突出。眼部病變嚴重的可有視神經乳頭和(或)視網膜水腫、出血,視神經受到損害可引起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在出生后頭四個月內影響最大。它主要促進骨骼、腦和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若沒有甲狀腺激素,垂體的GH也不能發揮作用。而且,甲狀腺激素缺乏時,垂體生成和分泌GH也減少。所以先天性或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引起呆小病。呆小病患者的骨生長停滯而身材矮小,上、下半身的長度比例失常,上半身所占比例超過正常人。又因神經細胞樹突、軸突、髓鞘以及膠質細胞生長障礙,腦發育不全而智力低下,他們性器官也不能發育成熟。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應在一歲之內適量補充甲狀腺激素,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腦功能的恢復還有效。遲于此時期,以后即使補充大量T3或T4,也不能恢復正常功能,則治療往往無效。
用放射性131碘治療的甲亢病人,繼續哺乳會對寶寶不利,故應絕對禁止。
藥物治療的甲亢產后多需繼續服用抗甲狀腺激素藥物,如果媽媽甲亢嚴重,用藥劑量較大,均不可哺乳。
如果所需劑量較低,可以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指標,也可以哺乳,這時應在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唑之間選擇。丙基硫氧嘧啶在乳汁中濃度較低,而他巴唑在乳汁中含量較高,且作用時間長,代謝慢,持續時間較久。因此,應首選丙基硫氧嘧啶。
也有研究指出,如果每日他巴唑30mg,或丙基硫氧嘧啶950mg以下的劑量,對母乳喂養的孩子沒有明確的影響。
1、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
又稱Plummer病。其病因同Graves病。甲狀腺呈結節狀增生某些可發展為腺瘤。有人認為結節可有自主”性功能亢進所致。
2、亞急性甲狀腺炎引致甲亢
由于甲狀腺組織被炎癥破壞,儲存在甲狀腺內的甲狀腺激素被釋放至血中,出現暫時性甲亢。
3、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病)
引致甲亢亦系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當甲狀腺組織受損,濾泡破裂而釋放出甲狀腺激素時,可出現甲亢癥狀,但是甲狀腺病理上有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腺上皮萎縮及纖維增生,最后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甲低)表現,所以這種甲亢也是暫時性的,或稱假性甲亢。
4、醫源性甲亢
有些甲低患兒的家長誤認為多服藥可以加速病情好轉,因此服用過多甲狀腺片,以致使患兒出現消瘦、心悸、出汗等甲亢表現。服用碳酸鋰亦可引致甲亢,其機制與碘化物所致甲亢者相似:因甲狀腺內碘庫擴大后產生脫逸現象,結果引起甲亢。
1、皮膚護理:堅持每天用溫水洗澡,皮膚皺褶處要擦洗干凈,更換清潔寬大衣物。勤換尿布,便后用濕紙巾 擦凈,局部涂護臀霜,預防臀紅及逆行尿路感染。
2、眼睛護理:新生兒患病后,雙目圓睜,眼睛運動減少,雙眼略微突出,睡眠時眼睛輕度外露。會讓眼球變 得干燥、易受傷和發生角膜潰瘍。為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患兒沐浴后可涂眼藥水,白天用濕鹽水紗布覆蓋雙眼, 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涂藥膏。之前務必徹底洗凈雙手。
3、喂養護理:務必保證患兒充足奶量,以滿足其機體高代謝狀態。為避免患兒饑餓時哭鬧,要經常備一瓶奶 或糖水,饑餓時及時喂養。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