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齒是指已經長了牙齒,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嬰幼兒所患的一種齲病。日常生活中,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還不等乳牙出齊,已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尖的爛牙根了,這種現象大都是奶瓶齲所致。
奶瓶齲的發(fā)生往往是由于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喂奶方法造成的。人工哺乳的嬰幼兒,一般是使用奶瓶喂奶喂水。當喂奶時,奶嘴在寶寶的嘴里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奶頭頂在腭部,吮吸奶液時,幾乎能使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或糖水里,這樣,在寶寶吸奶獲得營養(yǎng)的同時,口腔的細菌也借有利條件而生長繁殖起來。
如果喂奶不定時,無限延長牙齒在奶液里浸泡的時間;或為圖省事,哄寶寶含著奶瓶入睡;或喂奶后,寶寶很快入睡,無法清理口腔,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形成殘根或牙渣。
很多家長覺得,反正是要換牙的,不用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齲齒以后,食物殘渣容易藏在里面,刷牙時很難清除干凈,而且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被破壞了,已經失去了保護層,這樣下去齲齒會越來越嚴重,還會引起炎癥,如果損傷到神經后,孩子就會經常感到牙疼,不僅痛苦,還影響進食,影響營養(yǎng)的攝入,影響頭面部的正常發(fā)育,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損害。所以,一旦發(fā)現齲齒,一定要及時治療。
由于寶寶患奶瓶齲是因喂養(yǎng)方法不當造成的,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做到科學喂養(yǎng)、搞好口腔衛(wèi)生護理:
1、要科學地掌握喂奶時間和次數。每次喂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當寶寶長到7、8個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時,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2、可不能為圖省事,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且一定要糾正。
3、給寶寶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每次喝畢必須用清潔棉簽或溫巾給寶寶擦拭口腔、齒齡及乳牙,即使還未出牙也要進行清洗。
4、對稍大點的寶寶盡快改用匙喂水、喂奶。逐步訓練和培養(yǎng)寶寶飯后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5、寶寶2歲開始,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后及睡覺前刷牙。
6、寶寶長出乳牙后,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以便及早發(fā)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里的環(huán)境,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y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
1、吮指。
對于嬰幼兒來說,吮指是一種自然和正常的需要。在嬰幼兒前幾年的生活中,相當大的滿足感來自吮指,如果嬰幼兒已經有吮指習慣,不應該遭到喝斥。如果這種習慣持續(xù)到4-5歲,就應該咨詢兒童牙科醫(yī)生有關這對口腔發(fā)育的影響,獲得推薦的處理方法。
2、安撫物。
安撫物并不是每個寶寶都必需的。爭議在于拇指或安撫物是否是最好的,這由父母決定是否適合。如果覺得寶寶需要安撫物,應向兒童牙科醫(yī)生或醫(yī)生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但要避免放糖、蜂蜜等在安撫物上來刺激寶寶使用。
TIPS:
摔倒、碰撞和挫傷在嬰幼兒生長過程中屬于常見現象,在寶寶12-18個月學習走路時,損傷到口腔和牙齒也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如果出現出血不止的損傷、牙齒折斷或牙齒脫出時,就應該及時去看兒童牙科醫(yī)生。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