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手語將聽力有障礙的、不會說話的人使用的規范手語以及寶寶天生就會用的一些簡單的手勢融合在一起。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Acredolo和Goodwyn共同創造,Acredolo是一位心理學教授,而Goodwyn是嬰幼兒成長方面的專家。
他們創造嬰兒手語的目的,是希望寶寶在還不能講話的時候,能通過簡單的手勢和人交流。在發明的時候,考慮到寶寶學習的能力,所以設計的動作比較簡易,也符合我們日常的習慣。所以父母和寶寶無需特意去培訓機構專門學習就可以學會。
嬰兒手語適合每一個處在學習講話期間的寶寶,學習的孩子大多是不超過三歲的寶寶。在寶寶6-8個月時,這個階段是寶寶學習手語的最好時期。這個時候家長已經能夠很嫻熟的處理養育寶寶的事情,也有更多精力可以用來實施育兒計劃,此時的寶寶也逐漸可以坐穩,學手語更為便捷。更關鍵的是,這時的寶寶在生理方面的發展已經慢慢趨于成熟,包括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理解能力、記憶力等,都能滿足學習的要求。
第一步:把每個手勢動作等同于語言文字一樣看待。
說的具體一些,也就是家長們將一整套手勢動作分成幾部分,建議從寶寶最感興趣的部分教起。有一點要清楚,不管家長從哪種手勢開始教寶寶,都要堅持下去,讓寶寶不斷的練習,同時也要讓家里的人不管什么時候,都要通過手語來交談,就像大家平常說話一樣。
第二步:給寶寶制造一些使用手語的機會。
打個比方,假如家長教寶貝的第一個手語是“狗”,那么不要只是在你們看見樓下店主的狗時要做這個手勢動作,而是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認識的機會。比如家長可以帶寶寶專門去看狗,或者從動物書籍、畫冊中去尋覓,總之,每個可以讓寶寶認識到狗的地方,比如電視、賣玩具的地方、寵物店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讓寶貝清楚的明白“狗”這個手勢動作并不只代表樓下店主的那條狗。或許有一天,你的寶貝會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愛狗,當然也可能是一個夠玩具或者是狗圖片,然后開心地用手語來和你交流關于狗的所有事情。
1、邊教邊說明
在媽媽教寶貝學習時,最好能夠在做手勢動作的同時,能給寶寶做一個簡單的解釋說明。并且在教寶寶的過程中要笑著對寶寶說話,溫柔得望著寶貝的眼睛。或許寶寶開始不清楚你在干啥,但看的久了就會嘗試著和你一起來做這個動作,并慢慢了解手語的含義。
2、不斷重復
媽媽在教完寶寶手語后,需要經常性地使用,只有這樣寶貝才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因此,媽媽在日常講話的時候,最好能夠同時做一些手語的動作。當寶貝可以熟練掌握幾個平常使用頻率比較多的手語后,媽媽們教寶貝的過程就會變得輕松一點。因此,媽媽們在最初教寶貝的時候要慢慢地教,耐心地教。
3、夸獎寶貝
媽媽要在寶貝會做第一個手語動作之后,開心的抱抱寶貝、夸獎他,這樣能夠讓寶寶更有興趣的繼續學習下去。或許寶貝的手勢動作和你教他的稍微有點不一樣,家長也要多鼓勵寶寶,要知道寶寶這個時候的手還不能像我們成人一樣靈活。
4、全家總動員
給寶寶創造一個學習手語的環境,動員全家一起學。當寶寶能夠用手語和其他人交流,寶寶會變得更有信心,也會樂于更主動地去學習。此外,全家人一起學習對于建立更加融洽快樂的親子關系十分有幫助。
5、不輕言放棄
或許媽媽在剛開始教寶寶的時候,寶寶可能有些不想學,又或者寶寶學習的速度比較緩慢,這個時候媽媽要努力堅持下去,不能遭遇到一些小困難就放棄。學習手語也需要磨合,只有鍥而不舍才會看見效果。
兒童心理學主任醫師張學嶺指出,嬰幼兒能通過手語來向家人表達自己的要求,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家長也需要注意:手語交流只是一個過度階段,是嬰幼兒不會說話時的一種輔助的交流方法,學習手語不是讓增強寶寶的智力,因此不要強制讓寶寶去學習。
1、學習手語不是寶寶學習溝通的必經渠道
有專家指出,有時候學習手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寶寶學習口語和人交流。如果寶寶習慣用手語和他人交流,那么寶寶可能會產生一種口語交談沒那么必要的錯覺。
2、不要忽略理解寶寶自創的手勢含義
在這里需要提醒廣大家長:一般你在了解完每種手語之前,寶寶們或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自創手語了!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忘記去理解寶寶自創的手勢意思。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