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打人,這種現象很正常,一般來說是不需要家長去干預、協調,他們很快就會和好如初,構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1、寶寶不懂分享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生下來就是家里的寵兒,他們不懂得分享。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彼此都會對對方的東西產生興趣,既想玩對方的,又不允許他人玩自己的玩具,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爭執。
2、寶寶喜歡模仿
現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模仿別人,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打鬧,覺得好玩,就會去模仿學習。
3、家庭環境影響
如果家長之間經常發生爭吵,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日常行為,變得愛打人,用暴力解決問題。
4、錯誤的成長教育
父母害怕寶寶受到欺負,便教寶寶“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等錯誤方法,導致寶寶變得愛打人。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寶寶打人,家長都要引起重視,不能以孩子年幼,不會造成后果等為理由放任不管,也不能一味地打罵寶寶。
1、了解寶寶的想法
很多時候,寶寶打人是沒有理由的。如果寶寶打人后,家長的反應非常激烈,甚至動手打他,這樣的行為在寶寶眼里會成為一種鼓勵”,讓他們變本加厲。
2、時刻保持冷靜
不要和孩子一般計較,離開他保持一定距離,或者是將他進行隔離,讓他反思一下。
3、正確引導孩子
讓孩子明白喜歡打人的寶寶是不受人喜愛的,引導寶寶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應該做的,什么是錯誤的,不應該做的,讓他有一個清晰的是非觀念。
4、必要時用強制手段
寶寶打人情況較嚴重,一時無法通過教育來改正,那么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強制性的手段來幫助他,如短時間內禁止他和小伙伴玩耍,沒收其喜歡的玩具,禁止吃喜愛的零食,以此來讓他認識到打人的錯誤。
1、父母要換位思考
家長要站在寶寶的角度上來考慮問題,理解并接納他在社交上的缺點。寶寶并非天生就具有社交能力,無法一開始便彬彬有禮,乖巧懂事。他們的社交能力也是在練習和實踐中逐漸發展的,作為父母,應該理解他們的情感,接受他們的行為,然后再開始慢慢教導。
2、理性應對孩子間的沖突
寶寶之間發生爭執,父母都會感到非常頭疼,擔心孩子受傷,也擔心孩子間的關系會破裂,甚至會擔心家長之間的關系會受到影響。父母需要認識到的是,有時候寶寶之間的沖突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需要家長的刻意干涉。有時無需理會,過不了多久孩子們也會一起開心地玩耍。
3、父母要以身作則
家長的行為對于孩子是具有很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家長可以通過實際行動來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例如見面要打招呼、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離開的時候要說再見等等,禮貌用語經常掛在嘴上,讓孩子耳濡目染,長久以往,孩子自然而然會融入進去,變得越來越有禮貌。
4、引導孩子懂得分享
很多孩子打人都是因為不愿分享,他們對自己的東西擁有強烈的占有欲。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自己做主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在家里一定要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不允許孩子亂動父母的東西。在外面,倘若孩子想玩他人的玩具,一定要先向他人請求,得到允許后才能玩耍,如此一來孩子才懂得分享的意義,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1、注意自我言行。作為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絕不能和孩子產生攻擊性的行為。
2、不看暴力電視。孩子看電視時,家長要嚴格過濾,不能讓孩子看暴力電視,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3、注重家庭教育。家長要教育孩子講文明,有禮貌,不能打罵他人,倘若欺負別人,一定要主動道歉。
4、培養各種能力。尤其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和社交的能力。
5、正確引導孩子。對于孩子不滿的情緒,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6、進行批評教育。絕不能讓孩子認為只有打架才能保護自己,當孩子被別人攻擊后,要實事求是地對他人進行批評教育。
7、不給雙重標準。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都要一視同仁,不可以在打人行為上做出雙重標準。
1、不要隨意訓斥。孩子并沒有覺得打人的行為是錯誤的,隨便訓斥、打罵孩子,只會讓他覺得莫名其妙,難有教育意義。
2、不要因打人而揍孩子。寶寶打人了,不要去揍他,孩子無法了解父母的用意,他們會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這只會讓他們受到傷害。
3、不要鼓勵報復。寶寶被打之后絕對不能讓他去報復別人,這樣一來二去,只會讓受傷的人增多。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