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班,也叫親子園,是家長和寶寶一起參加活動的場所。早教班的任務,即讓兒童在準備好的環境(教室)中、在老師的指導引導下,使用教輔用具,自主自覺自發地主動探索學習。
對于早教班,國家尚未出臺明確政策規定,不隸屬于教育部門,而是由工商行政部門管理。通常每周安排二三節課程,價格約為一百元每課時。寶寶與家長一同上課,定期定量,多數情況不提供伙食。每個早教班各有特色,比較知名的有:八大智能開發,感覺統合訓練,蒙特梭利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等等。
1.兒童:中心圍繞著“兒童”,前提便是“尊重”。
2.教室及教學用具:即環境,宗旨是給孩子有準備的環境,通過外在環境讓孩子去自主認識世界。
3.指導教師:教師除了擁有師范類學歷之外,還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親子教材課程培訓,并獲得師資培訓認證。
當今社會早教班興起,早教機構層出不窮,質量有好有壞,讓父母陷入了選擇難的境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早教機構冗雜而無法考量
早教市場剛剛興起,正處在混亂期兼磨合期。換句話說,早教機構正處于無序和自發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收費款項繁多且昂貴,教師專業水平低,課程不規范不科學、監管體系不明朗,教育場所沒有安全保障等。
2.早教的時間和質量難以把控
早教的時間把握非常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早的早期教育,反而違反了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適得其反。例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早教班中暴露出了不愛與伙伴合作的缺點,或是能力不如別人。其實都是由于訓練對孩子的大腦過度刺激,違背了發展規律,長久下來就很有可能變成對孩子的某種“虐待”。
3.無法取代家長的關愛
該教育不僅包括語言動作等硬性訓練,同時也包括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以及生活習慣自理能力的提高,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迷信專家的特殊方案千萬不可取。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導師,無論多么知名的機構、專家和老師,都不能取代家庭和家長,畢竟這對孩子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媽媽急切想讓孩子上早教班,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為孩子選擇一個正確的早教班才是當務之急。有的人在幾個早教班之中難以抉擇,耽誤了孩子早教時間,或者是千挑萬挑最后的選擇仍然不如人意。下面將為媽媽們帶來一些短小精悍的建議。
1.考慮路途遠近
舍近求遠不可取。有家長為了一些細小的優勢,選擇較遠的早教機構,那么為了趕上早教的時間安排,會迫使孩子不得不早起,對健康無益。同時也加重了家長接送的負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不盲目跟風
不隨波逐流,認為品牌名聲響就是最好的,從而拋棄一些小型早教機構。這些小班往往因為規模小而更加精悍,更加方便管理整治。他們的辦學嚴謹,老師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帶來極高的家長滿意率。
3.經濟承受能力
不要認為收費高帶來的必然是更高效的服務,一些早教班僅僅只是品牌效應因而收費奇高。選擇能力承受范圍內的早教班,費用不應當成為家庭的負擔。
4.特色早教的選擇
幼兒階段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心理和生理雙重發展的奠定基礎時期。孩子應當對這個世界有各個方面的了解,全面充分的體會這個世界的美好,這樣才有利于語言、認知、交往、動作、思維、能力、素質、品德等的同時發展。如果在此階段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專攻一門特長技能的學習,反而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對孩子的綜合發展不利。
5.情感交流要保證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正處于情感的萌芽時期,對親人的關愛顯得尤為渴望。孩子這個時候送進早教班,便會缺少和家長的交流,享受不到正常孩子應該得到的關愛,久而久之,反而失去了信任和依賴,得不償失。
6.絕不要揠苗助長
一般情況下,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的智力水平也越來越高。一個本來天資聰穎的四歲小孩,進入五歲的班級,他的光彩容易被掩蓋,反而顯得資質平平。更有可能的是,一個資質平平的四歲小孩,進入五歲的班級,做的處處不如高年齡的孩子好,這對孩子自信心是嚴重的打擊,對于孩子好勝心的培養十分不利。當幼兒園教程結束進入小學階段時,小朋友可能面臨年齡問題難以正常進入小學上課,萬一留級,對他更是雙重的傷害。
1.學校好老師好,早教一定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早教問題四處奔波,甚至全家總動員,以為最好的教育便是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找最好的老師。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同的早教機構和老師教育方式不同,各有特色。父母應當考慮因材施教的問題,不選最好的,只選最合適的。
2.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老人和老師
當代社會,父母不僅是家庭人,也是社會人,這就導致了很多家長忙于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讓老人或者保姆全程陪伴孩子。這是非常不規范的。家中老人,大多對孩子十分溺愛,凡事力求包辦,致使孩子在社交活動上表現出了明顯的滯后性。在此呼吁父母,不要因為工作的繁重而忽視了孩子的早期教育,一定要參與到孩子最初的成長中來。
3.早期教育便是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形成一個思維怪圈。父母強行把超額的硬性任務布置給孩子,而孩子的完成情況也就被家長當作評判“智商”的標準。其實,孩子更應該學會怎樣做人,怎樣為人,學會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樂觀寬容的開朗性格。
1.上課時,父母必須同寶寶一起現身,而不是讓家中老人或是保姆應付。
2.早教班的老師做的是示范與引導,而不應該承擔全部責任。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真正下功夫應該是在課外父母與孩子的實踐。如果早教課程一階段的結束,孩子還沒有什么進步,那父母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3.不要過度依賴于早教班,也不要強迫著小朋友學會各種技能,最為關鍵的是應當把老師的學習方法和教育理念學過來。
4.孩子上早教課應當遵循“自愿”的原則。樂意學習的孩子,上課是一種享受;調皮的孩子,上課是對他們自我認知世界的約束。強迫孩子上課,往往適得其反。
5.孩子還小,并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學了有什么用。更多的還是要靠家長的選擇和引導,故“因材施教”尤為重要。
6.切忌隨波逐流,盲目跟風。不選最好的,只選最合適的。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