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口吃的表現形式很多樣,醫學上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首字難發型、語詞重復型、語句中斷型。而96%的口吃表現為首字難發。多數患兒初期僅有言語癥狀,部分嚴重患者可有唇、下頜、頸部肌肉痙攣、舌肌震顫、跺腳、眨眼、轉頭等因生理緊張而產生的各種伴隨動作。此時,父母的態度、社交受挫、精神壓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斷加重及伴隨動作增多。
1、首字難發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復,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2、語詞重復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復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3、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4、排除抽動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干搖晃等動作。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并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隨年齡的增長,患兒還可出現焦慮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不敢發言,不喜歡交往,變得孤獨退縮等情緒與行為的異常,如不予矯治最終可導致頑固性口吃。
年齡已大于1歲,還只能發元音;超過1歲半,小兒發音還不正確,在大多數話中有音節區分不清的;超過2歲半還不會說話;超過3歲,說話還不能連成句子;超過5歲,還把難發音換成易發音,還有不少造句錯誤,語言還不流利,語言的節律、速度和抑揚都表現得異常。
患兒說話吃力,感到為難,并能自我意識到;聲音過大或過小,或過度嘶啞者;聲音的強度和小兒的年齡、性別不相稱,聲音帶鼻音。
家長如果發現小兒在幼兒期存在以上情況,應及早帶小兒去醫院咨詢。
口吃的矯正療法一般包括心理治療和語言矯正訓練。
1、心理治療
家長要為口吃的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其思想負擔,減少患兒的口吃。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圍人過分注意孩子說話的缺陷,不能表現出急躁情緒和粗暴地中斷小兒講話,父母應多給予安慰和鼓勵,指導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降低音量,從容不迫地講,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2、語言矯正訓練
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使小兒有信心,自在地呼吸和運用語言器官,才能獲得語言矯正訓練的成功。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讓孩子減慢講話的速度,既可減少口吃,又可使人聽得清楚,當孩子不再有口吃時,再慢慢提高說話速度;
(2)讓孩子說話時降低音量,因為輕柔地說話能防止口吃;
(3)對于每一個短語的第一個字要緩慢地、輕輕地誘導其發出音速,然后向第二個字輕輕地滑動,因為口吃小孩大多對短語的第一個字發音感到困難,如果發音過急過重,口吃勢必發生,因此這是一個關鍵;
(4)多講多練,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機會與口吃的孩子交談和練習,不要間斷或半途而廢,讓孩子多唱歌、念兒歌、講故事或復述其個人愉快的事,鍛煉說話連貫以利糾正口吃。
首先要幫助患兒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緊張的情緒,可采取平靜地緩慢講話,逐步掌握流利講話的規律。家長應正確對待口吃兒童,不要過分糾正講話,避免懲罰或歧視。及時采取口吃矯正訓練治療。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和鍛煉。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哌啶醇治療,劑量0.5~2mg,每日1~2次,或服用抗焦慮藥治療。
檢查
需做相關檢查排除神經系統疾病抽動癥和精神病性言語零亂等。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