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幼小連接,是指學前教育階段和小學教育階段之間的過度時期,也是孩子整個教育過程中一個至觀重要的階段。他可能因為課程內容變多、困難加大而苦惱不堪,也可能因為作息時間的變化而覺得不適應。不少幼兒因此會變得日漸消瘦,情緒也不佳,對學習充滿恐懼。
幼小連接階段,以下2件事情是必要要做好:
學習習慣培養
1.傾聽:要求幼兒能夠注意聽,并記住老師和父母的話。例如:父母給幼兒將一個故事,要他一定要認真聽完,然后叫孩子將這個故事復述一遍。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聆聽和記憶。
2.理解:只有孩子對父母或老師的要求有了足夠的認識和理解,他們才能按照要求去做。
3.關注:要求孩子對學習內容能夠保高度的注意力。
4.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杜絕拖拉遷延。
5.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并選取適當內容要求他嘗試背誦。
能力的培養
通過某些特定的訓練來培養幼兒的以下各項能力:
1.語言與專注力:要求幼兒能夠注意力高度集中聽一段聽覺材料,并將其大聲流暢完整的讀出來,并能夠做到口齒清晰。
2.區分玩耍和學習:給予幼兒必要的訓練,讓他們了解學習和玩耍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
3.課堂行為規范:這類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如按時進入課堂聽課,坐姿端正,有問題要舉手得到同意后再說話等等。此外,認真聽講,做好隨堂筆記和課后作業等也必不可少。
4.時間觀念:教會幼兒理解時間的概念,如何看鐘表來判斷時間,怎樣表達整小時和半小時等概念等等。除此以外,教孩子惜時如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合理規劃和利用時間,杜絕拖沓遷延的壞習慣。
5.作業行為與任務意識:培養幼兒的作業意識,教會他們如何正確握筆,如何保持正確坐姿。教會幼兒如何按照相關的要求來聽取和記錄作業內容,不但要求能完成作業。還要學會認真檢查作業完成的情況。
和幼兒園生活相比,小學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兩者在教學環境、教學方法、作息習慣等諸多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作為家長,應積極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準備。
心理準備
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來面對剛開始的小學生活。可以和孩子多談論學校發生的故事,讓他真正感受到自己成為一個小學生了,從而萌發了一種自信和自豪感,對剛開始的小學生活也會產生無限的向往和期盼。家長切忌恐嚇孩子,或給予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有的家長喜歡嚇唬孩子說:“你要是不聽話,老師一定會收拾你!”之類的話,這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讓他們愈發害怕上學。
健康準備
在入學前,孩子需要接受一次全面的體檢。通過體檢,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視力與聽力情況等。如有異常,可及時治療。如孩子視力不佳,可以與小學老師溝通,在座位安排方面獲得一些照顧。告訴孩子,如果上學期間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告訴班主任,尋求幫助。
校車是接送小學生上學和放學的專用車輛,其安全不容忽視。
1.專用車輛:校車必須是專用車輛,其座位應在10以上,且應當有統一式樣的標志物。
2.安全裝置:按照校車安全標準的規定,每個學生的座位必須配備安全帶。如果車內裝備有可以控制每個安全帶閉合與開啟的控制設備,那么該設備必須處于司機伸手可及的范圍內,且該裝置不會對個人正常操作安全帶構成影響。
3.照看人員:如校車座位低于40座時,需要配備至少1名可照看人員;當座位高于40座時,需要至少2人來照看孩子。
4.行車記錄儀:車輛必須配備俗稱“黑匣子”的行車記錄儀。該設備可以檢測和記錄車速、行駛里程、行駛時間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上傳。
家長幫助孩子盡快的適應全新的小學生活,需要做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
1.心理方面——自豪感的培養
家長要多和孩子談論學校發生的故事,讓孩子了解到上學可以學更多的知識,可以有更多的朋友等等,這樣他就對上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對“自己是一名小學生”感到無比自豪。
此外,為了更好地和同齡人交流并融入新的環境,家長需要給孩子準備相當多的話題,如自己的名字、住址、生日、愛好等。這樣一來,孩子和他人交流就有話題可談,不至于冷場。也讓老師和同學們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為今后的和睦相處打下良好基礎。
2.生活方面——自理能力的訓練
由于自理能力差,很多小學生入學之初頗為不適應,不會自己吃飯,不會整理書包和課桌,甚至尿褲子等。所以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尤其重要。在生活上,要他們學會自己穿衣、吃飯、如廁;在學習上,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課桌、文具盒等等。
此外,小學再沒有午睡時間了。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在暑假中逐步減少孩子午睡時間,在開學還有半個月時就不再允許孩子午睡。養成好的作息習慣,盡可能不讓他睡懶覺,否則開學后會很不適應。另外,逐步改變以往在幼兒園吃早餐的習慣,盡量在家吃早餐。
3.規則方面——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有隨堂作業和課后作業了。告訴孩子,專心聽課和及時認真的完成作業都是他應該做的事情。特別強調的是,很多家長會在暑假給孩子上輔導班,在開學前就給孩子教授一些小學的課程,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當下輔導班往往良莠不齊,教授的課程可能有一些錯誤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上輔導班有可能會讓孩子對知識處于一種一知半解的狀態,而在上課時就不在認真學習了。此類孩子可能剛開學時他的成績看上去不錯,但是今后成績的退步會很快,這會嚴重打擊他的自信。所以,與其著急給孩子灌輸一點課程,不如好好培養他學習習慣。
我國義務教育法有明確規定,兒童達到相應年齡者可免試于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如兒童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離開戶籍所在地,而需要在其監護人工作或居住的地區接受教育,也應當獲得平等接受教育之權利。具體法規定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
若監護人為外地戶口,可持有暫住證、身份證、戶口本和居住地居民委員會出據的證明,帶孩子去學校報名。如果被拒絕,可向當地教育局投訴。
此處以廣州為例。適齡兒童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以申請在異地入戶,將來在當地入學:
1.其出生符合相關生育政策,且雙親至少一方為該市常住戶口;
2.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出生,或非婚、婚前出生,雙親至少一方為該市常住戶口;
3.至少一方為該市常住戶口得夫妻,領養的兒童(需要縣以上民政局出具的《收養證》);
4.父為原籍,因陪判刑入獄且母失蹤或改嫁(需有相關證明文件,如派出所開具的失蹤證明或發現判決其父撫養的決議書),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該市;
5.父親生前為該我市常住戶口,母未再婚,需要投靠祖父母或居住其父生前在該市的合法住處;
6.父母至少一方為該市戶籍,但長期居于港澳或海外,其為成年子女可辦理該市戶籍。
不齊,教授的課程可能有一些錯誤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上輔導班有可能會讓孩子對知識處于一種一知半解的狀態,而在上課時就不在認真學習了。此類孩子可能剛開學時他的成績看上去不錯,但是今后成績的退步會很快,這會嚴重打擊他的自信。所以,與其著急給孩子灌輸一點課程,不如好好培養他學習習慣。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