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的主要內容就是要讓孩子身體、心理都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合理安排日常活動
孩子需要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生活制度,飲食的安排也要有規律,此外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2.預防疾病和意外傷害的發生
日常加強健康護理,做好疾病防護,同時要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孩子出現意外傷害。
3.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
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學校,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制定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幫擴吃飯、學習、鍛煉;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和牙齒;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坐姿、站姿、走路的姿勢等;要保證孩子,每天吸收足夠的營養,睡眠時間充足;預防孩子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當孩子遭遇意外傷害時,家長會馬上想到送孩子去醫院。事實上,現場進行的急救措施對成功搶救是很有幫助。
1.溺水
需要馬上將孩子救上岸,讓孩子俯臥在家長的軀干上,孩子的頭和腳自然下垂,并不時地抖動一下,孩子體內的水就會流出來。注意清除孩子嘴里的異物,保證孩子能夠自然呼吸。如果孩子已經沒有了心跳,需要對孩子進行緊急心肺復蘇,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將孩子送入醫院治療。
2.燒傷、燙傷
首先需要用冷水沖洗孩子受傷的地方,不低于5分鐘,給傷口降溫,減少傷害程度。然后用干凈的紗布或者布條包住孩子的傷口,把孩子送進醫院治療。家長不要擅自給孩子涂抹藥膏或者戳破孩子的水皰。
3.觸電
要快速脫離電源,如能切斷最好,或者借助絕緣物體等挑開電線,比如木棒,亦或讓觸電的孩子遠離電源,再盡快將其送入醫院治療。
4.鼻出血
用大拇指、食指用力按住孩子鼻翼的根部,時間在5到10min。讓孩子張開嘴巴呼吸,吐出口中的穢物,防止血液進入孩子的胃部。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敷在孩子的額頭,幫助孩子止血。
5.誤吸
如果孩子不小心將果核、小玩具之類的物品吸入到呼吸道中,出現呼吸不順暢、面色青紫的癥狀,家長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先在椅子上坐好,讓孩子背對著家長在其腿上躺好,孩子的頭部和前胸保持下垂。其中一只手固定好小朋友,另外一只手按照一定的節奏拍打孩子的背部,最好是孩子的肩胛骨之間的地方,使吸入物品夠順利被咳出。
6.寵物咬傷
首先控制住寵物,不要讓它再傷害人。然后用大量清水洗凈孩子的傷口處,直至無寵物唾液殘余,然后用干凈無毒的紗布將傷口包好,盡快帶孩子就醫。只要孩子的皮膚出現傷口,無論大小都需要去醫院,讓其注射狂犬疫苗。
7.食物或藥物中毒
中毒的原因、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家長唯一可以做的是帶上導致孩子中毒的物品將其趕快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8.一氧化碳中毒
首先關閉出氣口,將孩子移到空氣流通性好的地方,注意給孩子保暖。給孩子吸氧尤為重要,因此家長需要盡快帶孩子就醫。如果孩子心跳和呼吸已經停止,需要給孩子做心肺復蘇。
藥用于療疾病,但倘若服用不當也可引發疾病。對于還在生長發育的孩子來說,用藥不慎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
1.濫用退燒藥
發熱是人體自身十分重要的保護機制。一些新媽媽每當發現孩子發熱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真正的病情很可能因此被掩蓋。一般體溫高于三十七攝氏度就是發熱了,而孩子的腦部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全,孩子生病會發熱,其他癥狀卻并明顯。因此,發熱是檢查孩子患病情況十分重要的證據,倘若小朋友一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燒藥,可能會掩蓋了孩子的病情。
此外,藥物有副作用,例如阿司匹林會造成孩子皮膚、肺部、大腦等出血;非那西丁可以將孩子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轉變為高血紅蛋白,紅細胞會因此而供氧不足導致組織缺氧,情況危急時會出現抽搐、昏迷等情況。
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查明原因,對癥下藥。如果孩子的體溫沒有超過三十八攝氏度,就不需要吃退燒藥,在治療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就可以。如果孩子的體溫過高,甚至超過三十九攝氏度,并且可能發生驚厥、抽搐等情況,就要吃退燒藥了,同時利用物理方法幫助孩子降溫,例如用酒精擦孩子的身體、在頭上放一個冰袋等。
2.抗生素
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呼吸道感染都是因為病毒感染,此時不可以用一般的抗生素,可能會讓病毒產生抗藥性、不良反應,甚至造成藥物的浪費。孩子生病后,家長不要給孩子用鏈霉素之類的抗生素。如果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孩子的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出現頭昏、耳鳴之類的情況,甚至失聰。八歲以下特別是剛出生的孩子,如果食用四環素之類的藥物,牙齒會發黃,對牙釉質的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3.一病多藥
孩子患病,有的家長會急忙給孩子服藥。如果藥物種類過于雜亂,藥物之間會發生化學變化。不僅會削弱藥物的效果,讓孩子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會增加毒性。如果同時服用磺胺和VC,小朋友腎臟中毒程度會加深;青霉素和阿司匹林一起食用,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會降低。如果小朋友生病,同時給孩子服用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藥,亦或是青霉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霉素一起用,也會威脅孩子健康。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上述的危害。
4.體弱與補藥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吃補藥,當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強壯,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可能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專家建議家長,如果孩子的身體比較健康,最好不要給孩子吃補品。如果大于五歲的孩子身體比較虛弱,可以咨詢醫生后適當吃一些補藥。
5.維生素
維生素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但是維生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不少藥用的維生素可使孩子出現不良反應,甚至中毒。如果服用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中毒;如果食用太多魚肝油,孩子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心情煩悶等,還會對孩子肝臟和腎臟造成傷害。盡管水溶性維生素比較安全,但是仍需要小心,如果孩子吃太多vc可能會患上脆骨癥、尿路結石等。
1.發胖。肥胖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容易出現平足、弓形腿等情況。
2.偏食。偏食會帶來營養的缺失,而孩子三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將來的智力發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暴食。如果孩子吃得過多,腸胃中的消化液不夠用,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食物可能會堆積在腸胃中。
4.罵食。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在一旁責罵,孩子的心情就會變得煩躁,影響食物消化,容易營養不良、精神萎靡。
5.多糖。為了不讓孩子的牙齒被蟲蛀掉,應該讓孩子少吃糖,特別臨睡前更不要吃。
6.過咸。如果給嬰兒期的孩子吃太咸的食物,未來很有可能會得高血壓。
7.刺激。最好不要給孩子吃添加香料、色素、防腐劑等物質的食物。此外,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要注意挑選,恐怖、刺激故事別講。
8.揉眼。實驗證明,手上存在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數量大概有4到40萬個。因此揉眼睛會對眼睛造成不好的影響。
9.挖耳。1g指甲垢中細菌和寄生蟲卵數量多達數十億,所以不要讓孩子養成用手指挖耳朵的壞習慣。
10.蒙睡。如果孩子用被子蒙著頭睡覺,其生長發育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1.少喝飲料多喝水
各類飲料例如果汁、碳酸飲料等含有的糖分和電解質都比較多。如果孩子喝太多的飲料,那么很可能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孩子運動后出了很多汗,家長最好給孩子喝白開水幫助孩子補充水分。
2.飲食不宜過于清淡
夏天天氣比較熱,孩子比較容易上火,因此飲食要清淡。但是由于孩子還在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如果飯菜過于清淡孩子易營養不良。所以夏天孩子的飲食也要豐富多樣,應該適當給孩子吃新鮮的魚肉、蛋類和肉類食物以及豬肝之類的食物。
3.飲食不宜過涼
夏天瓜果蔬菜種類比較多,家長可以做一些涼菜給孩子吃。但是如果孩子貪涼吃涼菜,那么消化系統功能會受到影響,出現嘔吐、腹瀉等狀況。
4.大汗后不宜沖冷水澡
如果孩子大量出汗后洗涼水澡,那么原本已經張開的毛孔會迅速閉合,血管收縮的速度也很快,影響身體機能,容易得病。
5.午睡時間不宜太長
否則大腦神經中樞會受到一定抑制,腦細胞部分毛細血管封閉時間久了,血流量也會有所減少,孩子睡醒后精神不濟。
6.在空調房里待的時間不宜過長
一直開著空調的房間空氣不流通,新鮮空氣供應不足。在這種環境下呆太久,孩子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能力會有所下降,可能會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出現腹瀉的癥狀。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