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涂畫時,會不停的將現實、主觀意識與繪畫活動進行調和。而繪畫自身就是一個調和的進程,家長可從孩子的繪畫中直接地體會到孩子的內心所想。相應的,兒童繪畫會有以下特點:
1.率真性
該特點是指從繪畫作品中,能折射出兒童的直率、真誠等。兒童的真實與大人的寫實有很大區別,一般來說,客觀的逼真與真實是兒童無法做到的。兒童更喜歡直接地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大多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并無成人的偽裝。因此,家長在評估兒童繪畫時,應該注重對不對,而非像不像。
2.求全性
該特點是指兒童繪畫時,常常會把各個角度看到的、想到的或無關聯的事物都拼接到一個畫面上,直至畫滿。另外,從外部看不到的事物也會被孩子涂畫出來,且所畫出的物體之間互不妨礙。此特性還體現在寧愿讓部分物體重疊,也不愿少畫。譬如,即便是側面人物肖像也要畫出雙眼。求全性主要來源于孩子對外界認識的殘缺性以及孩子對人、事、物認識的渴望,這種特性也正是體現出了兒童的認知特點。
3.符號性
表明孩子畫畫并非與客觀事物完全一致,而僅保存其最基礎的的形式。比如,孩子往往會用較為簡單化、抽象化的線條來描繪對象,畫人物肖像時不區別人物的性別、年齡、外貌等特征,而僅繪畫出不同于其它動物的主要特點。甚至畫作還會以符號形式出現,這種符號性是孩子無意識、不自覺的體現,是對所畫對象的簡化與概述。
4.稚拙性
該特點表明了孩子所畫物體既簡單而粗拙,且造型夸大、扭曲,所畫的形象和客觀形象具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描繪人物肖像時,往往具有“頭大身體小,眼、嘴較為明顯”的特點,且夸大動作幅度。這種特性正是因為孩子對周圍事物缺少充足的認知而產生的。
5.動態性
一般來說,兒童都較為喜歡畫一些有趣的、活動的對象,而不愛畫處于靜止狀態的對象。比如,喜歡繪畫動態的人物、動物、輪船等。兒童在繪畫時往往會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畫的角色中,身臨其境,甚至忘掉自己。這種特性,體現了兒童的好奇心,喜歡奇思妙想的特點。
6.夸張性
兒童涂畫所受的限制少,且思維開闊、動作夸大,畫面會給人呈現一種猛烈的夸張性。在繪畫時,他們會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夸大描繪,而在描繪其它形象時一般會簡單化,因此孩子畫畫會有一定的夸張傾向。在色彩方面,主要是由自身的主觀意向所決定,所選擇的色彩一般都較為強烈、鮮明。
總的來說,兒童在涂畫時所體現出的特性與所使用的表現辦法皆異于成人,因為兒童對物體的形狀、布局結構、顏色等還缺乏一定的認知。對大多數孩子而言,畫畫是一種十分有趣、好玩的游戲活動,而非學習任務。在此階段,父母要做的便是盡可能的對孩子繪畫加以引導,而非干涉甚至阻止,讓孩子繼續保持繪畫的的興趣。
1.繪畫敏感期
一般來說,2-3歲的兒童便會經常要求父母給其購買蠟筆、水彩筆。除了經過特殊培訓的少數兒童外,大多兒童的繪畫作品上就是一些斜道與圓圈。千萬不要小看孩子所畫的涂鴉畫,孩子在涂畫過程中常常運用了豐富的聯想力。例如,他們會把直線看做筷子,圓圈看作飯碗等等。
2.繪畫的好處
繪畫更加直觀,比聽廣播、學漢字更能激起孩子的學習欲望,并且這也是提高孩子的觀察水平、效仿能力與聯想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家長切勿錯過培養孩子繪畫興趣的大好時機,可以適當買些蠟筆、水彩筆給孩子使用。
3.教學步驟
家長教畫畫時,可先從畫線條、圓圈開始,這樣能讓孩子慢慢掌握控制畫筆的能力;接著再開始教小紅旗、小三角形等簡單形狀;再往后,便能畫些小人物、小動物等等。所畫之物可以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讓孩子不只是增強畫功、提升畫畫水平,更多的是加強他的觀察水平、聯想力,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
4.注意區分性別
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根據孩子的性別去選擇畫畫的內容。比如男孩可以教他畫汽車、飛機;而女孩則選擇動物、娃娃。
1.為其開辟繪畫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與生俱來的小畫手,他們大都喜歡在墻面、家具、衣服等物品上涂涂畫畫,此時切不可因此而阻止孩子的涂畫。
孩子在學畫時大都喜歡隨手漫圖漫畫,此時家長便可以為其專門開辟出了一片“涂畫空間”, 即在墻壁上貼上一張大紙,讓孩子在所指定的范圍內自由發揮。如此,既可為家長有效解決墻壁等物品的清潔難題,又方便孩子繪畫。
2.適當引導但絕不示范
現如今,簡筆畫較為流行,孩子們只需按照圖畫本描摹,幾筆便能順利畫出人物、動物等形象,而不少家長更是將其當做孩子學畫的最好辦法。但事實上,這看上去簡單易學的學畫辦法,卻在不知不覺中打壓了孩子的創造力。
因此,家長在教孩子學畫時可采用“只引導,不示范”的原則。比如,孩子在學畫花朵時,家長會引導其仔細觀察花朵的顏色、花瓣形狀等;在繪畫過程中,家長可和孩子分別繪畫,最后再互相點評。
需要家長謹記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在觀察中進行創作,且多加運用聯想,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示范,讓孩子依樣畫瓢。除此之外,在色彩的使用上,家長也盡量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制約,讓孩子自行發揮便好。
3.給其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
一些家長認為,油畫棒是兒童繪畫的最好選擇,用起來既方便又不容易弄斷。但是也有一些家長覺得,水粉顏料才最為適合孩子的繪畫,該材料較為濃淡且色彩比較豐富,變化較多。
其實,繪畫工具的選擇沒有具體的規定,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水彩筆、油畫棒、彩鉛皆可。此外,家長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特殊的繪畫方式,比如用腳在地上踩出圖像,用手掌印出圖畫等等。
4.用欣賞的眼光評價其作品
“畫得像不像”一般是家長評價孩子繪畫作品的標準,其實這種標準是錯誤的。事實上孩子的繪畫作品是其內心世界的表達,是其思想的涌現,而激發孩子的畫畫熱情要比讓其學會畫畫技巧更為重要。因此家長必須要以欣賞、鼓舞的眼光評價孩子的每一幅圖畫。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要告訴他這幅畫的優點,例如線條鮮活、色彩明亮。這樣既可維持孩子繪畫興趣與自信,又可令孩子逐漸領會圖畫的結構布局、線條及色彩的使用等等。
5.教寶寶用心感受美
需要知道的是,用心發掘與領悟才可切實的體會到“美”。平時,家長可多拿些名家作品畫、優秀插畫讓孩子欣賞,也可帶其參觀一些畫品展覽,以滲透的形式讓孩子用心感受“美”的存在。
一般來說,3歲-12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最佳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頭腦里常常會涌現出許多奇思妙想。有些孩子就將這些想法融入圖畫中,而畫畫也可直接表明其對外界事物的理解。那么兒童繪畫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1.增長知識
畫畫的范圍涵括文學、藝術、哲理、倫理學及生活中的各個常識。
2.鍛煉感知能力
畫畫屬于兒童距離現實世界最近的、最為直接的一種行為。學畫的兒童會經常在教師的引導下,專門的、有目的的研究不一樣的觀察方法,并對不一樣的事、物展開有目的的觀察和形容。
3.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
繪畫一直會有新的主題、新的內涵、新的方法,需要畫者通過不斷的嘗試、感受,探求自己的思想與異乎尋常的表現方法,這便需畫家必須的創造性思維,而這種思維正需要從小培養而成。
4.鍛煉動手能力
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的雙手可接觸到各種筆、色彩、紙張等繪畫材料,并在此過程中熟悉這些材料各自的特點和用法。
5.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就某種程度而言,孩童時期,在培養孩子獨考思考能力時,尚無任何活動可與繪畫相比。
孩子可以通過畫畫發揮天性,運用奇妙的想象和自己對外界事物奇特的想法,畫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繪畫作品。那么孩子繪畫時,父母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會尊重
孩子所畫的作品主要是來源于自身的本性和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在創作時,家長要盡量多加激勵、鼓舞孩子,而不要對孩子的作品隨意指點,胡亂干預。
積極引導
一般來說,孩子是憑借感知找到一種感覺畫畫,因此父母親要多加引導孩子對現實環境、外界事物的認知。父母也可根據環境變化以及季節變化來引導孩子多加觀察外部事物、切實體驗生活、增強繪畫的樂趣。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