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7、9、10、16型等,B組的1、2、3、4、5型等;腸道病毒71型;??刹《镜?。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較為常見。
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75%酒精和5%來蘇亦不能將它滅活,但對紫外線和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滅活,但1mol濃度二價陽離子環境可以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以長期存活。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開始階段的外在表現和普通感冒發燒比較相似,但是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顯現出一些具體的特征。
一、一般病例癥狀
顧名思義,手足口病最明顯的癥狀出現在手、腳和口腔中,這三個患處會出現類似米粒大小和顏色的皰疹,患兒能感覺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會長一些。
患兒還伴隨低燒(38°C左右)、皮疹等體征,不過通常都不嚴重,1-2周內會自然痊愈,而且沒有什么后遺癥。持續低燒可能會讓小寶寶感到食欲不振、頭暈頭痛等,并不時出現咳嗽、流鼻涕的癥狀。
二、重癥病例癥狀
極少數的手足口病患兒會出現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或循環系統的并發癥,其中比較嚴重的病癥有腦膜炎、腦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等。
(1)呼吸系統出現問題的表現非常明顯,寶寶的肺部功能變差,呼吸變得急促或者困難,可能出現類似窒息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口吐白沫或者血沫。
(2)神經系統受到影響的寶寶會變得精神渙散、惡心嘔吐、嗜睡等等,出現一些無法控制的肢體反應,比如四肢抽搐、無力等等,嚴重可能會患上腦水腫、腦疝等。
(3)循環系統的異常表現雖然不太明顯,但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發現寶寶開始四肢發涼、面色發白、心跳紊亂的時候,要及時送到醫院治療。
雖然手足口病很少出現重癥病例,不過,既然有這樣的可能性我們就不得不防。寶寶如果感染上了病毒,媽媽們千萬不能放松警惕,要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病,普通的病例和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是一樣的,損害、危害不是太嚴重。但對于重癥的病例,因為會損傷到神經、呼吸、循環系統,所以比較嚴重。而且手足口病發病比較兇險,對兒童危害比較大,一般遇到手足口病,最好及時就醫。
1、普通病例治療
(1)加強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2)對癥治療:發熱、嘔吐、腹瀉等給及相應處理。
(3)病因治療:選用利巴韋林等。
2、重癥病例治療
(1)合并神經系統受累的病例:
① 對癥治療:如降溫、鎮靜、止驚(地西泮、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
② 控制顱高壓:限制入量,給予甘露醇脫水,劑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據病情調整給藥時間和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塞米;
③ 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④ 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1-2mg/(kg·d),分1-2次靜脈滴注。重癥病例可以短期大劑量沖劑療法:甲潑尼龍15-30mg/(kg·d),3天后減量為小劑量;
⑤ 呼吸衰竭者進行機械通氣,加強呼吸管理。
(2)合并呼吸、循環系統受累的病例:
①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
② 建立靜脈通路,檢測呼吸、心率、血壓及血樣飽和度;
③ 呼吸衰竭時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根據血氣分析隨時調整呼吸參數;
④ 必要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丙種球蛋白。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進食有關的東西。還有一些經常接觸的地方也不能放過。
2.只要寶寶沒發燒,戶外活動是可以進行的,陽光充沛、空氣清新的地方非常適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盡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風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將病毒帶給其他人。
3.常備生理鹽水,吃東西前后都給寶寶漱漱口,如果寶寶太小還不太會漱口,就用醫用棉簽沾上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患處。給孩子準備食物時也要注意盡量避開辛辣生冷、難消化、難咀嚼,應該以溫和可口為主,以免刺激到患處。
4.如果家里不止一個小朋友,一定要將患兒和健康的寶寶隔離開來。
5.家里的空氣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間不要請別人來家里做客,爸爸們也盡量不要在家中抽煙,防止污染空氣。
6.寶寶的衣服不要裹太緊,貼身衣物一定要柔軟舒適,勤換洗,然后在陽光下暴曬,床墊被褥也是一樣。
7.寶寶的糞便要及時處理,尤其是殘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凈,保持臀部干凈衛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誘發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點1%的甲紫。
一、幼兒園中
1.監督每個小寶寶搞好個人衛生。老師們要監督每個小寶寶飯前便后去洗手,經常幫他們曬被子,提醒家長及時換洗床單被褥。
2.保證寶寶的飲食安全。幼兒園的每一餐都要保證干凈衛生,把好食物這道關,不要讓寶寶接觸到不干凈或者是被污染的食品。
3.每天早上對剛來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進行檢查,看看他們的手上嘴巴里有沒有長類似米粒的皰疹,再摸摸小腦袋有沒有發熱(也可以用電子溫度計),最后和媽媽聊一聊孩子在加家里有沒有什么反常狀況。
4.經常對幼兒園內的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還有門把手、餐桌邊緣等這些寶寶經常會接觸的地方。
5.定期組織人員搞室內衛生,噴灑消毒水,尤其是廁所要重點作業。清理時要穿帶好防護服,以免在工作中不甚被細菌感染。
6.一旦老師發現了疑似病例,要立即將該寶寶隔離,并迅速與家長聯系,送往醫院,以免發生爆發性的感染,以免波及其他健康的小朋友。
二、在家里
1.個人衛生同樣重要。勤剪指甲勤洗手是必須的,不要覺得家里比外面干凈很多就忽略這些細節,其實遙控器、垃圾桶、門把手等地方也有很多細菌和病毒在繁殖。
2.家里始終要保持良好的環境。廚房、衛生間這些家庭衛生重災區里的內生死角要清理干凈,床單墊被要勤曬勤洗,平時多開窗通風,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3.要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要讓寶寶過于疲勞,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這樣做能改善小朋友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抵御病毒入侵有一定的幫助。
4.不要讓寶寶吃生的東西或者沒有燒開的水。
5.關于維生素B族能否預防手足口病的問題,目前科學界尚沒有權威的定論,但適量補充對預防口腔內的炎癥還是有好處的,具體怎么服食建議先咨詢醫生再做決定。
6.手足口病流行時期出門要給寶寶帶口罩。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