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方面有研究表明,孕期身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引起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在孕婦產后心臟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有很大關系,至少是在其中起到了導火線的作用。因為在分娩過 程中產婦需要用力屏氣,這樣就會促使體內血壓上升,從而加大血液循環的阻力——致使心臟的負擔大大增加;孕婦體內的血容量明顯增加,比孕前增加將近一半; 在產后孕婦會分泌催乳素,會進一步導致體內水鈉潴留,而將孕婦的心臟置于不堪重負的境況中;而分娩時又會出現強烈的子宮收縮,每一次宮縮會使 400-500毫升的血液量從子宮中排出,融入到血液循環之中。所以在產后特別是1-3天這個時間段,是產婦心臟功能不全甚至是衰竭的高危險期。
除了以上這些孕婦會自覺的癥狀以外,在檢查中還會發現心跳不規則(像早搏、房顫等)、心臟增大以及心力衰竭等變化。醫學專家把產后心臟病,也稱做“圍產期心肌病”。
產后心臟病發病的主要癥狀有五種:胸部中央有沉重、壓迫感;惡心、嘔吐、自汗;頸背部疼痛;頭暈;無故緊張、腹部脹氣。
胸部中央有沉重、壓迫或悶脹感,且嚴重的患者會延伸至頸部、背部、手臂、上腹部等,大多數患者在胸痛時可伴有惡心、嘔吐,也可能出現喘氣、頭暈、暈厥等癥狀,還有無故出現疲乏感、腹部脹氣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女性朋友應及時去醫院檢查,避免貽誤病情。
1、孕前檢查須做好
如果孕婦有心臟病,那么心功能是Ⅰ級的可以懷孕,但務必要定期到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指導。而心功能屬于Ⅱ或是Ⅲ級的人最好不要懷孕。
2、孕期飲食需注意
堅持食用高維生素、低鹽、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嚴格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則,同時需要攝如足量的鐵、硒等礦物元素和蛋白質,以便營養均衡。孕期不但要防止肥胖,而且要避免營養不良和貧血。
3、生育年齡把握好
女性生育年齡在25-29歲間是最佳,要盡量避免做高齡(30歲以后)產婦。
4、便秘要預防
因為用力排便會引起人體心力衰竭或是血栓脫落進而發生意外。若孕婦便秘,必要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緩瀉劑,像服用30毫升石蠟油等。
5、孕期保健要加強
健康的身體可有效遠離病毒的感染,從而防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
6、口腔衛生要注意
孕婦一定要做到飯后漱口、早晚刷牙,以防止口腔炎和牙周炎的發生,因為口腔感染會加強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7、精神刺激需避免
尤其是在月子里,孕婦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以及穩定的情緒。
8、產后要充分休息
倘若分娩順利,而且分娩后孕婦病情比較穩定,那么心功能為Ⅰ、Ⅱ級的準媽媽可以喂奶。而Ⅲ級或Ⅲ級以上心功能的媽媽一定要改用人工喂養,要盡量為心臟減負。
產后心臟病怎么治療
1、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煙酒:煙草中的煙堿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另外研究證明,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于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并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3、合理飲食: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4、適量運動:經常性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有助于增強心臟功能,有助于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是同時也要避免劇烈運動,每次以微汗為宜。
1、產后3天尤其是24小時內,是發生心衰的高危險期,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
2、產后尤其剖腹產后,宜早期活動四肢,以免引起靜脈血栓。
3、需要做絕育手術者,待心力衰竭得到滿意控制后再施行手術。
4、一旦患上產后心臟病,及時進行系統治療是關鍵。
1.懷孕之前就有心臟病的媽媽們要注意產后心臟病的復發。
2.容易生氣的媽媽要注意找到正確的排解郁悶的方法,避免心臟負荷太大。
3.有吸煙喝酒史的媽媽要注意預防產后心臟病的復發。
電話全程免費,可以放心接聽!
預約咨詢
微信掃一掃
400-080-8850